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书评之一:《音乐圣经》——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 [复制链接]

查看: 1453|回复: 1
1#
书评之一:《音乐圣经》——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
  我曾经写过一篇《朗朗:只有一点像乃师!》,开头就先表示只是谈自己对朗朗演奏的看法,不想得罪任何人。结果还是招来一些讨伐,甚至有人说我是出于一种酸葡萄心理,呵呵!写这篇简短书评,还是先声明一下:本人不想得罪喜欢此书的朋友,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

  春节期间逛书市,碰到林逸聪编的《音乐圣经》,就指着这两本厚厚的书问:这两本书多少钱?卖书的女孩说了书价后问我:“要吗?”我随便说一句“没带卡,改天吧!”没想到她热情有余,看来是非常想卖给我,就说:“可以查卡号”。我说忘了卡号,她又说查名字也行。在有意无意之间,就7折买下了这两本书。直到现在,这两本书我一共翻过两次。
  买回当天下午,我随意翻看了几页。过后,听音乐时想查阅一下,第二次拿出这两本书。两次翻阅的感觉是两个字:上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知道的,书中说得没完没了;不知道的,它却不说。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家,无论生平和作品,大家知道得比较多。同样,这部书说得也非常之多。越是著名的作曲家越应该多介绍一些,这也正常。可是,有些作曲家,此书虽然收入,却对作曲家和作品没有半点介绍。比如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及其主要作品就是这种遭遇。有一次听完维尼亚夫斯基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忽然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介绍的。就拿出这两大本书,不错,还真找到了“维尼亚夫斯基”,可是,除了介绍一下录音版本之外,什么也没说。倒是二十多年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通俗名曲鉴赏词典》对作曲家作了这样的介绍:
  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 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生于卢布林。母为钢琴家。八岁入巴黎音乐学院从马萨鲁学琴,十一岁出国演奏。1860-1872年在佊得堡任宫廷小提琴独奏家,1874-1877年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任教。他的演奏典雅、细腻,被认为是法国-比利时小提琴演奏乐派的代表人物。但其演奏的歌唱性和情绪表现具有波兰风格,是19世纪后半叶波兰最有代表性的演奏家。作有许多运用波兰民歌的小提琴曲。如《库亚维阿克》、《波兰舞曲》、《莫斯科的回忆》、《两首有特点的玛祖卡》等。所作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传奇》、《谐谑曲——塔兰台拉舞曲》、《随想曲三首》、《俄罗斯狂欢节》等也颇为有名。
  类似的情况太多了。虽然书中有作曲家的名字,你却休想从中得到其生平和作品的任何信息。
  二、印刷和较对错误比比皆是。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介绍时不只一次把溪边漫步说成“迈步”,漫步和迈步意思相差得太远了。当然,漫步也得把脚迈出去,编者大概是觉得都得抬脚迈出去,所以“漫步”、“迈步”意思差不多,呵呵!还有,如果给您一个外文名字——CURZOR,估计都会译成“柯泽尔”,或者其他什么“尔”。不过,这是钢琴家柯曾的外文名字(正确写法是CURZON)。虽然只是一个字母之差,但名字却变了。至于此书不用人们已经习惯的汉字译名而别出心裁,就不说了。
  三、一般来说,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有限,有的人物会无法确定生卒年月,这是很正常的。不可思议的是,依然健在的人,此书却对出生年月标示“不详”。看到俄罗斯指挥家扬松斯名字后的括号里清楚写着“不详”二字,我对此书编者几乎是蔑视了。这位指挥挪威奥斯陆乐团多年的指挥家,2006年又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是早在我国二十年前的出版物就收录进去了。我想,一个负责任的编者,只要用几分钟时间就能查出来,何况编者应该有很多参考书和资料。所以只能说,编者根本就不认真,或者是找一帮学生之类的人,编了之后林逸聪都没好好看看,挂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四、与其说是“圣经”,倒不如说是“大全”。我感觉编者不分巨细的搜罗作曲家与作品,很多只不过是搜罗进而已,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内容。既然敢称为“圣经”,就应该尽可能强调其经典性,虽然需要较大篇幅,但也不必多多益善。谁都知道贝多芬有九大交响曲,另一部贝多芬年轻时的交响曲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无论当时或现在,一致的看法,包括贝多芬本人都承认,这是一首不成功的作品,那是应他人要求而写的。大概就是因为这首交响曲不成功,使贝多芬30岁之前再也没碰过交响曲。象这样的作品,我认为完全可以不收录进书,除了研究者之外,也不会有多少人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如果朋友手里已经有第一版,我觉得已经足够足够了,千万不要想换成修订版,这修订非常失败。
  这两本书装帧算得上讲究了,可是其编者的水平实在差得可以。从情绪上说水平不高,就已经抬举他了,说得更尖刻点,这人就不怎么样,否则不会搞出这一套华而不实的东西蒙骗读者。亚里士多德说,事物的本质在最微小的部分得以体现。我并不否认此书对很多音乐爱好者、读者有一定意义。但就上面所说的几点而言,这是一部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是急功近利的结果。自然,我也把这两本书打入副册。
  或许编者本人并不是这样的人,可是,既然搞出这种“圣经”来,也就由不得他自己怎么解释了,正所谓黄泥抹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转贴:书评之一:《音乐圣经》——快餐时代的低劣出版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