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岁月燃情 [复制链接]

1#


穿过北京旧鼓楼大街七拧八拐的胡同,时近暮色低垂的傍晚,在中国歌舞团宿舍一个低矮的平房里,我们找到了这个被称为“老泥车”的男声四重唱组。他们拥挤在一间窄仄的斗室里围着一架破旧的钢琴开始了他们规定的练唱。条件是艰苦的,但是“老泥车”却在他们艰辛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美丽的“车辙”。
      “老泥车”男声四重唱组的成立虽只有一年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在全国参加了近50场演出,累积演唱的曲目达200首之多。他们获得的掌声使得他们不得不屡屡返场。观众高度的热情给予他们的鼓舞,使他们在没有任何经费的前提下仍然坚持每周三次以上的排练。
      一向倍受广大听众喜爱的男声四重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演唱方式既避免了合唱的庞大和臃肿,又有别于独唱的“孤家寡人”,那亦庄亦谐的演唱风格,灵活多变的演绎方式,能营造出丰富的和声效果。特别在演出现场,男声四重唱的登台亮相对观众情绪的调动能起到极大的催化作用,往往会把气氛推向高潮。
      时下,全国艺术团体中,男声四重唱的组合为数不少,但是象“老泥车”这样的男声四重唱组确实凤毛麟角。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男声四重唱这种艺术形式,再去欣赏我们录制的这张专辑,你自然会对“老泥车”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评判一个男声四重唱组合的标准有两个:其一是这个组合演唱时各个声部的融合度,即这个组合演唱时和声的整体感;其二,在保证和声整体融合度的同时,每一个声部个性化的表现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重唱的音色富于变化和对比,并具有丰富的和声色彩。这也是一个优秀的四重唱组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四重唱组的根本原因。从理论上讲,重唱时和声的融合度与每一个声部绝对或相对的个性化表现的兼顾,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两全的事情。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标明一个男声四重唱组的真正实力。
      “老泥车”是这样意义上的男声四重唱组,这个结论可以在这张专辑中得到验证。
      男声四重唱分为四个声部,即第一男高音声部A,第二男高音声部B,第一男低音声部C和第二男低音声部D。其演唱与录音时是按照这样由左及右的顺序来站位的:
      一般,我们将A和D(第一男高音声部和第二男低音声部)称为“外延声部”,这两个声部对于重唱组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是组合中的第一男高音,其声音如同一种闪亮的颜色,非常耀眼,在其他三个声部的衬托下,时而融入时而飘出,但一般是在其他三个声部的上方,我们一般称之为“冠音”。在《走降州》《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曲目中能较为明显地听到第一男高音鲜明、响亮而悠扬的声音。D是第二男低音声部,如同一幅绘画作品中的深色调,他的凝重与存在反衬出作品的亮丽,我们又称之为低音贝司或“根音”。如果没有第一男高声部的鲜明与飘扬,则整个重唱组将失去光泽;但如果没有第二男低音声部的稳健与深沉,重唱组将缺乏深度而流于浅薄和轻浮。这里我们强调了一个四重唱组外延声部的重要性。即使目前国内非常优秀的男声四重唱,其外延声部的表现也稍显不足。老泥车有出色的外延声部,这为这个组合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当然,二男高和一男低也异常重要,如同一个优秀的扬声器,中频部分是连接高频和低频的纽带,他使得整个组合丰满蕴籍并极具张力。第二男高音杨松岭是位戏剧性男高音歌唱家,他从事演唱事业20年,声音具有一定的威力,他和第一男低音声部的抒情男中音牛建军同时担任内声部演唱。他们的演唱不但要保证四声部和声的效果的丰满性,又与其他声部交替出现担任旋律的表现,起到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
      四重唱如同四重奏一样,是在各个声部的配合与相互映衬下演绎出作品的内容和底蕴,这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但这种默契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每一个成员的自我修炼和常年累月的共同磨练。如同四件乐器,其间的交错穿插,呼应对位,音色与音域的补偿,以及在演唱过程中根据现场气氛的轻重缓急、一颦一蹙和灵机一动的“插花儿”、“抖包袱” 等等,无不体现出他们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机智并充满灵性的默契。
      无伴奏是考验一个组合或一个歌唱家最有效的方法,“老泥车”对自我演唱的挑战足见其非凡的实力。“老泥车”演唱曲目的难度是目前国内优秀的男声四重唱组也望其项背的。脱掉那些遮掩的裙裾,让纯粹的人声完全彻底地裸露出来,这是老泥车的“暴露癖”。在这张专辑中,5首无伴奏曲目拒绝了所有的乐器,(《下四川》、《编花篮》、《三十里堡》、《看秧歌》和《澧水船夫号子》)将他们的技巧和演唱功底表现无疑。他们在演唱时的精彩表现妙不可言,在表现一个主题的旋律时会营造出斑斓的声色世界。给听众带来至美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男高音声部的陈宇先生,其亮丽的高音和富于表现力的演唱使得整个组合光彩夺目。而且更加令听众“齿冷”和惊奇的是,其兼具民歌和美声的功底,《下四川》和《三十里堡》那叫一个“土”掉渣儿。反过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则俨然一个旅欧的“游吟诗人”,其强烈的反差和不同演绎的“玩儿法”令人叹服。
      第二男低音声部的冯秋生先生,是该组合的灵魂人物,其艺术造诣和音乐直觉使得整个重唱组能够一直保持着艺术的高度和水准。其低音富于磁性和深度,那厚重、宽宏的音色中散发出迷人的阳刚之气。
      “老泥车”的优秀除去每个声部的出色表现和整体演唱的融合度之外,其对作品的演绎也是目前国内四重唱组合中非常优秀的。
      无伴奏作品《澧水船工号子》中空间感的营造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效果,演唱者声音的运用恰到好处,其中的匠心与技巧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宽阔的江面上薄雾升腾,船工的声音由远而近,紧接着,一场与激流险滩搏斗的场面惊心动魄,演唱跌宕起伏,狂放恣肆,船工们齐心协力奋起抗击的动态历历在目;风平浪静之后,一切归于抒情,那种战胜危机的悠然与自信令听者神往。
      《阿拉木罕》与《马车夫之歌》诙谐幽默,重唱组中各个声部的调动与穿插使得这两首富于新疆西域色彩的作品产生出从未有过的俏皮与轻松。《游击队之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中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显示出演唱者的自信与豪迈,其中,曼陀林与吉他的伴奏将气氛营造的异常亲切感人,仿佛坐在电影院中观赏那部激动人心的黑白影片。
      《编花篮》的“嗲声嗲气”蕴含着一种对中国浓郁的河南地方色彩乡土式的表达,尤其一个短而下行的“编”字透出一股土腥味儿,让你的鼻子随着耳朵为之一亮。《在银色的月光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则比较洋派,更倾向于西洋色彩,如同封面上四个打着领结的绅士般富有魅力。
      必须提到的是跟随“老泥车”长达一年的钢琴伴奏诸葛若玮,她已经完全超出伴奏的范畴,按我们的说法“老泥车”应该是“五重唱”,因为,若玮的伴奏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与另外四个声部的呼吸和交流,其呼应、点拨、穿插与间奏令我们感觉到丰富的和声色彩和画龙点睛的妙处。其轻松流畅的伴奏、映衬与烘托才使得“老泥车”在同业中更胜一筹。
      再来说这张专辑的录音。采用了同期录音的方法,这样,无论钢琴和四个声部全都可以进入到充分的交流状态,按照我们的说法是可以形成非常好的“气场”。一开始,大家有些紧张,声音有点“涩”,但是一两首之后,他们完全放松下来,“挤眉弄眼”和“摇头晃脑”贯穿始终,但是为了一个和声方面的技巧得到完美的体现,他们精益求精,几个小节有时要反复演练若干次再让录音师开始。
      钢琴的音色十分的好,音色圆润通透,演奏也颇见才气,把一个四重唱点拨得异彩纷呈。录音时,四重唱的每一个声部设置一只麦克,前期录音进行了反复的调试,又通过后期严谨而精心的缩混,四个声部的位置非常准确,有出色的空间感。每个声部的人声得到了非常好的还原,保真度极高,临场感极强。也可以用来测试您音响的人声表现与空间定位。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岁月燃情

喜欢CD,特别是古典发烧与现代发烧CD的朋友,可以去这里找找。http://www.lingting.cc/Sort.do?id=3003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