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菜鸟的初烧房 [复制链接]

查看: 35174|回复: 103
21#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今天抽空在在家测试了一下,粉红噪声和白噪声都还可以,说明对称性不错,相位没问题,全频还是金字塔形的。全频测了,还是有很多问题。31。5Hz时,塑钢窗振动了,有一个把手坏了,密封阻尼也没做好,振动难免。问题最大的是63Hz,音箱后墙脚(尤其是上方)一塌糊涂,10毫米的大芯板颤动,带着铝合金的龙骨一起振,声压明显高,125Hz和150Hz也是,应该是倍频的关系,250HZ和300Hz也是但轻微了许多。再往上基本没问题。没有专业的仪器,只是凭耳朵。但是63Hz的峰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发现50Hz时,思奔达SP3/1P有明显的声染色。这大该是音箱的谐振点。

其实50-65Hz是真正的坎,我看了很多高手的文章,最后都是要解决50-65Hz的驻波问题,才能把整个房间处理好。一般的家庭听音室的尺寸(10-20平方米),按照公式计算一下(340/最大对角距离米)就知道了为何要对付这个频率了。50-65Hz有问题,那么二倍频和三倍频同样影响,同时中心频率边上的便是谷,这样从50-300Hz就有峰谷了。当然了实际的峰谷和特定频率的吸声量也有关系。

我的房间在设计时对驻波也是重点考虑的,但今天的测试说明仍然有。挺犹豫的怕误导大家,最后还是决定写出来,一是供大家参考,二是向大家请教。

先讲听音位后面的处理,因为刚才测试时发现这里63Hz几乎没有驻波。先上图。

后面的整体图。


帘幕的图


帘幕里面


帘幕加600毫米的空腔(其实不是空腔,扔很多杂物,软的硬的都有)。还是要先把我学习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来说明我的想法。我查了很多资料,总结出以下规律。
1。帘幕的褶皱率和质地影响最大吸声系数(主要是中高频)。500-4000Hz基本不变(第三点会讲到谐振峰的频率高,也会产生波动,所以应该讲高于谐振点的频带基本不变)。
2。 中低频的吸声系数(63-500Hz)主要受后面空腔厚度的影响,褶皱率和质地影响不大,频率越低越是这样。
3。 吸声系数的曲线有谐振峰,这是帘幕和后墙发生共振产生的,共振点的吸声系数会高。共振点的中心频率=340/空腔厚(米)/4。厚度越大,谐振峰的峰值越低,Q值越小。

原理不解释了(我也没这本领),大家找相关的书就是了。我手里只有前面讲的那本书了,拍几张图片,如果仔细比较你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电脑不太稳定,担心死机,先发表,等会再来。
TOP
22#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接着前面的。上图。

A是空腔200毫米,褶皱率不同时的曲线。


B是空腔400毫米,褶皱率不同时的曲线。


C是无褶皱,空腔厚度不同时的曲线。


D是褶皱率300%(就是如果房间宽度3米,帘幕的宽度有9米),空腔厚度不同时的曲线。


E是400%的褶皱率,空腔厚度不同时的曲线。


为了增加63Hz的吸声,只能增大厚度,我房间的结构允许我用600毫米,但是一般的朋友肯定会犹豫的,如果你房间3米多宽,那2平方米就没有了。但我觉得可以在角落做局部的,因为驻波都是在角落最强。褶皱率我选的低,担心高频吸收过头,反正以后不够再加就是了。最后把客厅窗帘做剩下的边料用上了,超级省钱。空腔里面堆杂物,一是利用空间,二是把共振点分散,这样Q值就更低了,曲线会平坦些。我估计在63Hz吸声系数可以达到0.4左右,面积有3平方米多,这样A值(系数X面积)有1.2了。对63Hz已经是很可观的。
TOP
23#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天花板的图整体和局部。

TOP
24#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plczj 于 2008-4-9 21:01:00 发表
请问楼主:从聆听位看去,右面音箱后面是木门,根据“前要硬”的说法,反射(吸收)面的材质不均匀,有硬有软,有没有影响到声场的平衡?


刚开始定方案时,也有顾虑,但房间结构问题,只能这样了。从理论上分析影响肯定有,分两点:

1。 木门本身不是刚体,是薄板共振结构,薄板薄刚度差,共振频率就高(作为吸声体时,吸声系数就大)。为了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门的内部是没有空腔的,让厂商在木框中间全部垫实蜂窝夹心板(门的厚度按夹心板的厚度凑的)。面板我提出用10毫米的夹板,不过厂商说那样太麻烦,价格要贵很多(我是找的普通木门供应商),我只好屈服了,只用了三夹板,还是没钱。厂商加工后直接送来的,我没有看到实际的内部结构。收到后,感觉还是满意的,面板的刚度挺大的(可能是因为里面的蜂窝夹心板是垫实的,没有空气层),我感觉和10毫米的指接板差不多,但谐振点具体多少,真的不敢讲。顺便贴张图,是关于三夹板,五夹板和七夹板在龙骨间距45X45毫米时的吸声系数(空腔内没有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峰值点就是薄板的共振频率。


2。 木门和门框中间有密封条,如果门是刚体,那么密封条就是弹性体了,对振动有吸收作用。这方面的理论我没搞懂,不敢乱讲。但是影响肯定有,密封条用的较厚(门和门框都贴了),关门后密封条压缩较大,希望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实际的听音效果还行,我没有感到左右不平衡,低频是比较软些,不知道是器材(胆机+SPENDOR)还是房间的问题。好在松软无力挺合我的胃口的,呵呵!只是讲了半天,也没給你答案。如果你比较担心,那就把门做的实些,肯定有好处。
TOP
25#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yushuilt 于 2008-4-11 17:07:00 发表
音箱背后的扩散板是放在两音箱的中间还是在音箱的正后面的,在多高的位置?

不好意思,在第一页看到图片了。


其实我感觉应该整个后方都应该铺扩散板或者是反射板,高度应该能包括最高声源的位置。中央台音乐频道里的舞台反射板,还有168论坛里有几个房间也可以参考。我由于门的原因,音箱的正后方,没用扩散板。实际效果差了点。我用测试片(耿纯的唱片里的录音精品,坦克转圈)测了,坦克从左侧向后方转圈时,感觉左后方的定位不太好,没有感觉到坦克在连续的移动。我建议如果有可能还是整个铺满,如果担心高频过亮,可以局部贴许多小块开孔海绵或其他吸音材料。
TOP
26#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羽商的CD机到了,结果发现不能开门,仔细一看顶盖摔过了,外包装却没有损坏。和卖主联系,让我寄回,可以修就修,不行再寄新的。网上购物就是有风险。原来下午准备发出去,结果出发前又试了一下,使劲一拉,竟然好了。想了半天,不折腾了,就留着吧,等坏了再修吧!
把光驱换掉,接上CD,开机第一个感觉是,动态一下子大了,弦乐特别悦耳,木管声圆润,信噪也好多了,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再用测试片,发现低频的延伸好的太多了,不过31。5Hz也有驻波了。总的来说,高频特别的顺滑,毛刺少(和光驱和DVD比),动态好,以前有些电平低的的唱片听着,总感到有气无力,现在好多了。把我的器材列一下,括号里是单价:

CD: 羽商18.0 (3XXX)
Amp: Opera Reference 6.6 (3XXX)
Loudspeaker: Spendor SP3/1P (7XXX)
CD的电源线: 大诚音响的斋藤无氧铜 (1XX)
Amp的电源线:大诚音响自制的古河单晶铜 (1XX)
信号线:大诚音响的AQ响尾蛇 (1XX)
喇叭线:大诚音响自制的古河无氧单晶铜,1。75米 (1XX)
脚架: 仿黑武士的四柱铸铁,70CM。
插座是普通的西门子美标(1X),功放4平方一路,CD是2.5平方一路。

系统中音箱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功放和CD(不过我最喜欢功放和CD,再为欧博和羽商的校声顶一下,为我造福了),线材和其他没比过。声音在我的房间内,基本满意,就是低频还不够宽松。现在总算可以好好享受了。感谢168的朋友和我的同事。
最后编辑Jason_WY_Ma 最后编辑于 2008-04-13 08:42:41
TOP
27#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8-4-13 7:09:00 发表
恭喜恭喜,大功告成。
现在专心把喇叭的位置放好了。。。。


请教喇叭的位置对什么影响最大?我试了对低频(30-60Hz)驻波影响不大,不能减轻。好像对后方的声场定位有影响。另外感到高频能量太强,调整喇叭Toe in作用不大。看了你的减肥秘方和自己的实测,感觉还是要把50-60Hz的驻波线处理好,就是要动大手术。有什么简单和廉价的方案吗?我用了600X600的大靠垫放在音箱后角落,感觉作用不大唉。
TOP
28#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8-4-13 12:31:00 发表
喇叭离开前墙的距离对低频的影响很大,也许可以先把最适当的距离找出来,然后调整离侧墙的距离,最后才调教角度。

喇叭摆位好坏,可以把你的苦心调教的房间,变得如虎添翼,也可以让它变得平凡。

Jason 兄如此......


呵呵!谢了。当初装修时是当作一个项目来搞,现在时间精力有限。

我会按照你的思路尝试一下,再找我的同好一起听一下,希望有所改善。另外单位有一套测试声压的设备,想办法借来测一下,到时再和大家交流。
TOP
29#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dasan 于 2008-4-15 10:13:00 发表
请问,门的密封条是如何安装的?


我买的是“易XX”的密封条,产品背后有不干胶,撕下纸片可以直接粘贴。我打了公司的电话,客服告诉我,一般可使用1-2年,一是胶干了,二是密封条弹性会影响。我还是老办法,查资料,这种材质的弹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是国家现在重点推广的密封条,用于窗门和车辆的密封。我在背胶上又涂了橡胶胶粘剂,这样就不用担心粘性问题了。我现在已经用了一年半了,7扇门,没有发现有脱落和弹性降低的情况。
TOP
30#

回复: 菜鸟的初烧房

原帖由 ann 于 2008-4-15 11:21:00 发表
楼主真是强人呀, 够专业, 虽然我看了也是搞不清怎么弄的, 但还是要努力学习.


那几天比较兴奋,有点思路混乱,可读性不太好。这几天工作太忙,有时间,再总结一下,期望思路和条理清晰些。我推荐的那本书真的非常好,有机会网上搜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