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转帖】 那些我心爱的唱片
盘点自己收集到的唱片,发现其实里面重复的曲目相当多,不过有机会听到不同的人来演绎同一首曲子,欣赏风格上或大相径庭或大同小异的演奏风格,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在柯托的那张唱片中,除了24首前奏曲外,里面的船歌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这首曲子也是非常的肖邦,旋律一如既往的优美,风格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某些章节似乎又隐隐带着点不安,柯托的演绎自不必多言,不过当时听过他弹奏完这首曲子后,我第一时间翻出了另一位大师级人物演奏的同一曲目,两相对照之下,果然风格各异,却很难让人比较出高下优劣,或者说,两者我都非常喜欢。
这儿所说的另一位大师,就是被有些人称为钢琴魔鬼的霍洛维兹。
关于霍洛维兹,恐怕评价也是两个极端,喜欢他的人觉得简直找不到适合的形容词来赞美他,不喜欢他的人则几乎把他描述成一个用拳头砸钢琴的疯子。
不过喜欢他也好,讨厌他也好,对于霍老在速度和力度上展现出来的非凡天份,每个人都无法否定,我也领略过他在这方面的表现,特别是和托斯卡尼尼合作的老柴一钢,这翁婿俩的暴脾气撞到一起,那可真是够热闹的 ,从那四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音符开始,两个人就展开了疯狂的音量和速度的竞赛,彼此间可以说都是寸土不让,那场演奏说激情四射都有点弱,说火光冲天更合适吧 ,想来想去就是苦了那些伴奏的NBC乐团成员,这样互相猛赶的结果是,演奏略显局促,可是张力却是无与伦比,唯一的遗憾是,这个RCA1940年代的录音音质惨不忍睹,如果再晚上十来年,赶上了RCA录音的黄金年代,由刘易斯莱顿操刀,那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有点不敢想象了。
此外也听过霍老弹奏的《军队进行曲》,同样的热力惊人,感觉那架斯坦威都有散架的危险 。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霍老不适合演奏肖邦。因为他太狂野也太我行我素,跟肖邦那种内敛而稍显文弱的风格不相适应,还是演奏李斯特更好一些,事实上我也有幸欣赏过他弹奏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确实是非凡之作,在我的记忆中可以排第二(排第一的那首可能很多人知道了会吐血,是《猫和老鼠》里TOM弹的 )
但事实上,霍老一生都钟爱肖邦,而且留下了很多唱片,不过他不喜欢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对于肖邦谦称的这两支小小的步兵队,他的评价是,象两首练习曲。
不过听过RCA出品的这张《霍洛维兹演奏的肖邦(专辑1)》后,那些把霍老漫画化甚至小丑化,认为他只会大音量轰炸的人应该闭嘴了。
还是回到船歌上,这首曲子,柯托的弹奏用了七分五十二秒,而霍老用了足足八分五十一秒,慢了近一分钟。速度还是其次,真正让人难以忘却的是霍老的音色和用钢琴绘画的能力。
当柔和的琴声传来时,忘记那个只会让钢琴轰然巨响的霍洛维兹吧。主声部漂浮在伴奏音上,好象微风吹拂,水面微波荡漾,船身随着风力或疾或徐,起伏不定,清澈的琴声,让人隐约感觉到和煦的阳光撒在水面,闪烁着细碎的光芒,音乐时而宁静,时而不安,时而幽怨,直到最后轻轻地画上句号。
钢琴由于自身的特点,它的音色变化是不如小提琴丰富的,但是霍老却能通过让音量细腻和细微的起伏,让钢琴也同样散发出迷人的色彩,这样的例子在船歌中几乎随处可见,俯首可拾。
有时难免会想到,这样的肖邦,真的忠于肖邦的原作么?可再一想也就很快释然,音乐的演绎不仅是还原,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何况音乐的目的是把人们带上一段心灵的旅程,如果琴声让人们愉悦,让人们感动,那么,是不是忠于原著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一位网友写的觉得很好的帖子,尽管俺几乎不听小提琴和钢琴。
原帖地址: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498225&fpage=0&toread=&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