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复制链接]

1#
我拟的题目其实有点辞不达意,这个帖子其实原想作为我对“郎朗演奏贝多芬第一第四钢协”那一贴的回帖,结果越写越长,于是干脆另开一贴了。诸位兄台可将其视为我对当代青年演奏家演奏古典音乐以及古典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存废问题所做的一点探讨,这些问题恐怕对许多乐友而言,都是时常萦绕于心的矛盾问题吧,故不以浅陋而敝帚自珍,在此将此文贴出,聊作引玉之砖了。
         古典音乐也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所常提到的古典音乐一般是指上至巴赫(主要代表),下至理查施特劳斯(也算一个界碑吧)等作曲家的作品,那么为什么古典音乐会集中产生于这近三百年间而非别的什么时代呢?而这种音乐形式是否在任何时代都能产生呢?我看未必。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也可说正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时代,古典音乐发端时,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大陆相继爆发(巴赫——英国,莫扎特——美国,贝多芬——法国),古典音乐的开端,也正是上接了文艺复兴的余绪。伴随着古典音乐的成长壮大,现代哲学,尤其是德国现代哲学,也在创生并发展,现代的文学及绘画艺术,也在这时经历了一个高峰期,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这个时期也正是工业革命,科技创造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时代。而古典音乐的没落,也可用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界碑,而二战也正是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老欧洲精神正式让位于美国精神。总之,古典音乐的发端,壮大,没落,可以说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特殊的转折性时代,即文艺复兴至二次大战之间的这么一个时代,用讨论国史时常用的词汇,可说这是一个乱世。乱世出豪杰,这个时代,也正是人类历史上各个领域,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学都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时代。一言以蔽之,这个时代,是现代社会的开端,现代社会在其中孕育。身处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古典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经历了发端,壮大和没落,它完全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别的什么时代的产物,也不能是别的时代的产物(作此一说,供诸君辩诘真伪)。但如今古典音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绝不是说,古典音乐已经死了,但它确实没落了,如同古希腊文化一样,在中世纪也没落了(虽然教会也广泛应用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这只是潜在的,这说明希腊哲学还存在,然而确已不能大行其道)。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再度大放光彩,古典音乐也有望在将来的某一天再度当道,但现在,它仍是沉到历史的潜流中了,它还有生命力,不过它确实冬眠了。

        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一大堆,其实想表达的是,老一辈大师的演绎之所以动人心魄,是因为他们很多都成长于古典精神尚未幻灭的那个时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所以他们的诠释给人以极正统,极妥帖的感觉。他们和音乐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同源性,而这些,是当代演奏家所无法具备的,因此,当代的青年演奏家与老一辈大师相比,仿佛存在着先天上的不足,尽管技巧过硬,有些也颇有才情,但总是难以把握到一些核心的东西,听起来也总感觉差了点什么,恐怕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本身不存在了,这些成长于,甚至出生于战后的年轻人,已经很难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了。

        真的不能责怪年轻演奏家的演奏难以打动人心,就算是巴克豪斯出生在这个时代,恐怕也和郎朗差不多,因为现代人只可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来演奏这些作品,这是时代的差异,也可归结为文化的差异,实在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

         年轻人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古老的作品注入了新鲜的因素,但也少了许多原汁原味、“本该如此”的感觉,因此,对他们的演奏,取舍之间,就只能见仁见智了,喜欢与厌憎,都有道理可说。

         至于古典音乐本身是否会消失,我认为倒不必担心,它只是没落,而非死亡。郎朗等人的演奏,可以对它起一个支撑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注定不会太大,其实古典音乐绝不会没人演奏的,没了郎朗也有其他人,而有了郎朗它也绝不会就此发扬光大了。要发扬光大,还需等到一个音乐复兴的年代。文化的历史很多时候是循环的(阴阳循环?东风西风谁压倒谁?),文化产物也都有其高峰和低谷,在文化史上这种例子很多,消沉了多年的学说,几个世纪后又有人提出来,新创的学说,也往往能在历史上找到与之暗合之处。究其原因,文化与精神世界毕竟根植于人心,人心有好恶,有偏向,有时偏这边,有时偏那边,但只要一种文化是人心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的产物,那么这种文化就不会灭亡(除非人心灭亡了),古典音乐也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所以它也不会死,只不过被人藏在人心的角落里了,人心不死,它就必有重光之日。由此,古典音乐消失与否,我认为,与郎朗等人其实没有必然联系,有他不多,无他也不少。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08-02-14 22:03:56
分享 转发
Backhaus
TOP
2#

回复: 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LZ写得不错。我觉得象穆特,陈美,郎朗这些带点“星”味的演奏家对古典音乐市场有很大的推动,曾看到报道说古典音乐CD是所有类别中销量最大的。唱片公司赚钱了才会更卖劲去挖掘新人,去出好片片。
TOP
3#

回复: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LZ写得不错。
几代天才 把音乐的演绎推向了一个成就的高峰(古典)。
虽然到现在科技已经发展了很多,但人文内涵依然变化不太大。智慧积累得不够多,因此三百年来还只能消化和学习古典,达不到突破这个巅峰的程度。
艺术这个玩意儿内涵太深,不是技术发达或人头多少的问题。
有了电脑手机电视等,书法绘画的创作水平也不会刷新两三千年前的名作。有时物累太多反而会蒙蔽灵感。

爵士音乐是另一个伟大的成就,不恰当的比喻:古典和爵士,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

艺术可以传承几千年上万年。有些东西虽然好像老套了,其实扔不掉。
儒家思想依然深深的影响社会。
古典音乐的片断,时刻都出现在背景音乐,电影场景,电台片头片尾和手机铃声中等等。只是好多人并不知道那个旋律出自300年前的贝多芬等。

当然,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超越的努力。初生的婴儿总是柔弱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TOP
4#

回复: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古典cd居然能达到销量最大?真不容易啊。。。不过我倒真希望唱片公司能多把一些绝版已久的老大师名版多多再版。。。本人虽说不是单声道派,但还是更青睐老大师的录音的。
经常认为,传统实在是丢不了的,现在很多现象让人感到传统仿佛不再,但我总以为传统的,历史的沉淀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一直都在我们身上发生作用,只是很多人不愿承认而已。。。有点集体无意识的味道。。。
Backhaus
TOP
5#

回复: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古典音乐本身不会消失,不必担心,没落的只是唱片工业。
音乐载体和音乐本身是有区别的
古典这玩意在中国还是上升期
非常喜欢某张唱片,曾经一夜之间,连听九次
TOP
6#

回复: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顶楼上最后一句
唱片工业会消失么
TOP
7#

回复:关于古典音乐与现代社会一点浅见

的确 音乐本来就是时代的产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