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音响应该是这样玩的!(III) ——前置放大器就应该这么弄。
DIY这对“大书架”的家伙叫作木下正三(Shozo Kinoshita),与上杉研究所(Uesugi Laboratory)相类似;他也有一家规模很小的音响公司——Rey Audio。也同样如那只异形之经典语录所云“这个招牌在英文网络里是绝迹的”,至于是否这位木下正三就如同异形所述,“实际上是一不具备高等电路设计专业知识的业余爱好者打的商业招牌(民间作坊)”?那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权当前面的几页,是一场极具娱乐性的马戏表演,而被娱乐了的主角,也换成了一只打外太空偶尔闯入Hi-End圣殿的无知生物罢了。


这款箱子的原型似乎在国内要较为的知名(这还真得感谢改革开放,以及互联网络的切实普及)!就是TAD/Exclusive(Pioneer) Model 2402,现如中央电视台也是其主顾之一(后期混编室使用后续的Model 2404作监听)。其实真要溯本逐源的话,还会牵扯上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JBL;像TAD、PIONEER、Rey Audio、WestLake等的这类型音箱,或多或少地都脱不清与共同祖宗JBL的干系。话又说回来了,所有的动态型(机电一体化)单元,又有谁敢说跟那遥远的从前,天才又流星般的James B. Lansing全无关系?除非此人当真是目空一切而又数典忘祖;还真别说,的确会有这类异形。现在这世道,什么没有啊?捣鼓了几下鼠标、WebCam、IC,就敢大放厥词的…… 唉!


Rey Audio与TAD的关系,就有点像早期的Westlake与JBL的关系;因为TAD与JBL都能提供放眼全世界最为优秀的单元(当然后期与JBL单体同源的Audex的加入也是事实,因为TAD虽没有像JBL自产自销单体与成箱,但幕后出资的PIONEER却也能制作优秀的音箱)。与同类型的JBL单元相比,TAD的单体素质也同样毋庸置疑;甚至在低频下限、功率耐受、灵敏度与散热等多个细节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JBL所擅长,并也领先了许久了的压缩驱动器领域上,更有重大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则是用当时分割振动量最低的金属铍取代已使用许久了的钛合金,以及酚醛纤维…… 老生常谈怕闷了大伙,还是少讲技术,多谈点主观感受;这才像个某些人所描述的“写手”啊!


灵敏度意味着什么?拥有超高品质、超高灵敏度单体的音箱则又意味着什么?如图所示,许多人嘴里那传说中的Hi-End并非遥不可及,更不是梦境,她是真实的;更神气活现地存在着、围绕在这样一间尚算凑合的空间里活灵活现!
30W x 2的高品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Uesugi U.Bros-1 KIT,也能让这对庞然大物愉快地欢唱;我们团队入门级别的David & MENN Lab. PRA1电子管前置放大器,就能畅快地发掘细节与展现动态;而前级上面那台DVD?!没写错,的确就是一台不择不扣的DVD嘛!


在这帖内,也有人正喝着花雕,享受着坐山观虎斗的热闹。还记得此兄也曾放言——DVD好!用DVD播CD则更好!这样命题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可惜,此人每次都能搞错那正确命题下的具体内容。一而再再而三的话,就真有点儿过分了;不是此人见识短浅、道听图说。就是别有用心、以讹传讹了。
DVD的确能够很好地,甚至是完美地回放CD;但绝非此人所使用或郑重推荐的那些破烂。可像这台Victor(也就是JVC的高档品牌)的XV-D9000,当年DVD-Audio的顶级机型,在播放CD方面则的确有两把刷子;若不然前面照片中的那套Sony R10分体也不会轻易地被替换下来。至于那声音能好到什么样程度呢?能够将隐藏于光碟深处的那些坑洞中的微弱细节(此处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组织与形容那种听感)顺畅地汇流于下一级,一经放大,这就会是欢快流淌着的音乐源泉。


其实号角是有其缺点的。那就是上下沿的响应对等,对应于主观听感这就会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癖性;而表现在极高频段(10240 - 20480Hz)尤为明显,收放得过于迅速而显得过于干净(近乎于洁癖),或产生某种断裂感。
但Exclusive制作的与Rey Audio DIY/Modify的(或根据其公开数据悉心制作的)就不会有此现象!为什么?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计算及使用两条曲线来设计号角。说白了就是号角的上下曲面并不镜影对称,从而打破响应的对等性,但保证垂直辐射角度的时效一致性(这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分频器做到的)。
所以,前页那个分频器会是如此的关键。若不能得到实物,再拆拆看?即便能从外观上仿至十成,搞到最后也还是照猫画虎反类犬。
图中所有的东西和在一块,稍事调整;您将感觉那Hi-End与你同在!聆听音乐所生感悟,也将如影随形般抚慰着,人生那郁而不宣的痛苦。还是趁着年轻,把唱片收藏多复习个百八十遍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