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了一个试验 [复制链接]

1#
做了一个试验:第一步,同一张音乐CD,先用NERO做一个IMAGE文件,将这个IMAGE文件载入DAEMON虚拟光驱,再用EAC复制为WAV文件(命名为CDIMAGE.WAV);然后用EAC直接将这张音乐CD复制为WAV文件(命名为CDIMAGE2.WAV)。第二步,用EAC打开这两个WAV文件并对比,如图。发现有明显的差异:CDIMAGE2.WAV(下)的波形平滑了一些,也就是频宽窄了一些。因此,是不是可以说用第一种方法抓轨损失可以少一些?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哦哟~~有这样的事儿~~
TOP
3#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不同的机器用不同的软件抓轨得到的音质当然不一样.
TOP
4#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用EAC怎样打开会有上面这些波形图的啊?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5#

回复: 做了一个试验

原帖由 烧不死 于 2008-1-24 15:25:00 发表
不同的机器用不同的软件抓轨得到的音质当然不一样.

我是用相同的机器、相同的软件、相同的唱片做的试验,只是一个经过NERO做镜像,另一个没有。
TOP
6#

回复: 做了一个试验

原帖由 audio 于 2008-1-24 15:33:00 发表
用EAC怎样打开会有上面这些波形图的啊?

在“工具”菜单里:处理WAV。
TOP
7#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两个抓轨文件对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比,你得那抓轨文件跟真实的现场声压波形比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cd1与cd2比,既可以说cd1在cd2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噪声,也可以说cd2在cd1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噪声。按照我的经验,设置妥当的eac,抓轨往往是比较可靠的。也就是说,根据我的经验,nero相比eac,多了很多突变和毛刺。

你的那个结论“也就是频宽窄了一些。因此,是不是可以说用第一种方法抓轨损失可以少”是错误的。nero在你可见的范围里多了一些突变和毛刺。这并不证明nero的频宽变宽的结论。事实上,我认为抓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这并非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不能简单套用频宽这个概念。
TOP
8#

回复: 做了一个试验

原帖由 algernon 于 2008-1-24 19:32:00 发表
两个抓轨文件对比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比,你得那抓轨文件跟真实的现场声压波形比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cd1与cd2比,既可以说cd1在cd2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噪声,也可以说cd2在cd1的基础上叠加了一个噪声。按照我的经验,设置妥当的eac,抓轨往往是比较可靠的。也就是说,根据我的经验,nero相比eac,多了很多突变和毛刺。
你的那个结论“也就是频宽窄了一些。因此,是不是可以说用第一种方法抓轨损失可以少”是错误的。nero在你可见的范围里多了一些突变和毛刺。这并不证明nero的频宽变宽的结论。事实上,我认为抓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这并非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不能简单套用频宽这个概念。

这个说法比较合理:)
TOP
9#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没有原文件的比较始终多谢猜测,可以这样:
自己录制一个WAV,然后刻录成CD,再按楼主的方法抓轨,得出的两个WAV跟原来的WAV比较,看看差异谁跟原来的更接近?
俺的古典音乐Blog:
http://blog.sina.com.cn/weiarc
TOP
10#

回复:做了一个试验

是。不能保证NERO抓轨过程中增加了噪声。
另外一个话题:能不能开发一种软件,将音频CD上的每一个“坑”的长度和位置复制到另一张CDR上,这样不是可以彻底消除JITTER了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