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可能sprs兄的报道还没有结束,但是看了这些天大家的讨论,俺还是说几句吧。
首先感谢sprs的满怀热情的报道和大家的关注。之所以我自称不发烧,是因为我的确缺少发烧友应该具备的严谨而执著的精神。我使用音响器材也比较随意。虽然大家也看到了,我在调整上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花销,但都是浅层次的。总的来说我都很随意,兴致所至就鼓捣鼓捣,没兴致的时候就放一放。另外还有个原因使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发烧友,是有太多的人,一时兴起,温度极高;一旦兴趣转移或者被器材所累,就立马降温退烧。我自以为不是这样的发烧友。随意些,长久些。没有发烧就谈不上退烧,我不发烧,也就不存在退烧。我自己觉得,我算个爱好者比较贴切。
说说我对声音偏好的单个阶段吧。第一个阶段,我喜欢个性鲜明,活泼的声音。注重细节和音场及细节表现。这个阶段,我用贵族50签名版。第二个阶段,追求相对全面,依然喜欢透明的声音,但是个性相对少了一些。这个阶段我用单拿1.3se。目前阶段,我喜欢纯净、平和、自然的声音,对于鲜活和细节要求减少,对个性化的器材也逐渐失去兴趣。目前使用单拿声学m1.5。下一个阶段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很多人听一种声音久了,会失去兴趣而去尝试新的风格。但是我是另一个类型,一旦我找到了我喜欢的声音,我为不尽可能长久的多欣赏一些音乐呢?!
有些朋友提到我的昂贵的架子,这些周边的东西我的确投入比较多。大多数人恐怕觉得这种投资比例很不正常甚至愚蠢。架子、钉,甚至我现在用的线材,都是可以用在任何平衡的系统中的。即便将来系统调整,这些东西都可以继续服务的。我称之为基础设施建设。我由此想到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跑大奔和跑QQ都可以。路修不好,大奔也未必跑得舒服。(这段话很可能是谬论,欢迎批评)
还有,我想说说我的西装观念。这种观念支持了我不发烧的说法。很多发烧友对西装是不认可的,认为西装个性重叠,可能在一起会过分强调个性。我却认为,你一旦喜欢某个品牌,尽量用它的西装。这样才能充分领略到这个品牌的魅力。因为,同一个品牌的西装,无论是器材还是咸菜,它的调教一定是基于他自己的西装组合的基础。很多时候,自家的东西搭配反而会相得益彰。我用过的西装:densen西装(从唱机到前后级)、叶氏西装(前后级)、sa西装(音箱架子、器材架子、钉垫)、fe西装(器材架、避震钉)、audience西装(信号线、喇叭线、电源线、电源处理器)、即将到来的ayre西装(唱机、前后级)。经验告诉我,西装是简单的好选择。有人会说,我的西装线材声音亮或者暗。你想没想过可能是你器材组合的问题?造成这种结果,是器材的影响大还是咸菜的影响大?我以为,最简单的线材,应该是带来影响最小的环节。对声音的影响,几大件是承担主要责任的。但是,往往大家会把问题归集到线材身上。有人认为线材影响大,但是器材的影响更大。
罗罗嗦嗦说一大堆,主要是和大家交流。个人的认识有局限,说的不对的,请诸位指正。
混混
2008年1月24日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