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32页:元宵快乐... [复制链接]

查看: 89145|回复: 354
31#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原帖由 三家村1 于 2008-1-23 13:39:00 发表
原帖由 sprs 于 2008-1-19 21:07:00 发表
混混家的系统简介


音源:Bensen(丹麦......


对于这个系统我一定要说的一句,(当天有一个初烧的JJ也一起去取经),也是家访之后,我一再祝福那位JJ的一句。虽然看起来都是cd机+功放+音箱,如果你买回家,有一样东西和混混这里的不一样,那么你一定出不了这么好的声音。就算是全部一模一样的搭配,包括线材、脚钉和架子,也未必能够调校到和混混家一样好的声音! 混混家声音的那个好听的状态,那是任何地方动一下,就立刻不在了的,包括一根线的插法。



      个人觉得楼主的说法和很多高烧的前辈一样,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须知人耳不同于电子仪器设备,怎么可能连器材稍有移动对音色的改变都能听出来呢?怕是神仙也不能啊!不信,哪天叫混混把功放移动一厘米给你听了试试(当然先不能让你知道);你要是听出区别来了;中国海陆空三军的雷达部队都可以歇菜了!哈哈.....
      而且,我们播放不同的曲目,对声音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摆放可能适合某些音乐;但是换种摆法,可能会更适合另一些音乐!都是很主观的东西,不能以你或者混混的耳朵来要求别人的喜好!





又栽赃;P?

我的原话都在上面列着,哪里有提倒连器材移动一下就不行了?  我说的动一下当然是指实质上的变动,例如音箱的摆位,电源线是插墙还是插插线板等等!

觉得您的发言和很多高烧的前辈一样,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根本没有认真看明白别人的发言,就想当然的给人扣帽子,栽赃罪名!
TOP
32#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原帖由 千年隼 于 2008-1-23 14:19:00 发表
红监听追求的是日本烧友所谓的“熏银”气质,最擅长播放听古典音乐的人声,比如歌剧,艺术歌曲,宗教合唱,所以对管子并不是要求声音全面,而是韵味更重要(偶也说过4300B的高频非常细腻)。老叶自己认为所做的300B算是现代声,追求的是声音的全面性和大气,并不追求很多胆迷所痴迷的胆味以及日本那些300B名机追求的极度精致,所以新装西电300B更适合叶氏300B。


精辟,服了!
TOP
33#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原帖由 sprs 于 2008-1-22 22:45:00 发表



下面来继续挖掘混混的发烧理念。因为上次随心而发写的文字被我误操作搞丢了,现在我尝试重现哪些文字,但是因为当时的情致已经不再了,只能是尽力而为。


还是看图说话,这是那天主听的功放,也是平时混混欣赏音乐的主力搭配

(首先要声明的,300B的确没有完全推好M1.5,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下面所有的言论都在这个前提之下。)






我们一到混混家,当然我就立刻祭出我远近闻名,屡试不爽的无敌测试天碟《Paganini For Two》


这张神奇的录音,我之前就曾经说过,它拥有神奇的魔力,不但可以轻易听出一个系统的平衡性,还可以定量定性的测试一个系统的解析力。这张难得的4D录音,看似平淡呆滞,实则隐藏这至高的解析力、灵性和质感,随着系统解析力的提升,它会经历

  • 第一重初级Hi-Fi阶段的“宁静耐听”,
  • 第二重高档Hi-Fi水平的“平庸无味”,
  • 第三重Hi-end入门阶段的“通透动听”,
  • 第四重少数顶级高音才能展现出来的“超级质感”,
一共四个境界,不同的解析力会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听感截然不同。第三重主要考功放,第四重主要考音箱的高频,因此这两重境界是可以并列发展的,不一定非要到了第三重才可以到第四重。

以上四重仅仅是以我听过的系统来说,更高档的系统或许还有更高级的表现,超出我认知过的范围。


通过这张测试CD,我对混混的系统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明天再写吧,今天状态不好)




接着写:

通过《Paganini For Two》的试听,我对混混的系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 整体的平衡性没问题,虽然低频略少,小提琴音色基本准确。
  • 300B没有推好M1.5,主要是低频差点饱满,场面规模没有完全打开。
  • 混混兄的系统处于第二重的顶端,刚刚要跨入第三重的境界,有点意思了,很多泛音和灵性之处隐隐约约表现出来了,但还没有完全把这张录音的内在表现出来。
  • 混混兄的系统因为有D260的高音单元,因此高音也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一丝质感出来,摸到了第四重境界的一点边,当然比起eggleston的330,和漂儿的陶瓷高音还是有质的差别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8-01-23 16:25:25
TOP
34#

回复: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TOP
35#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第一重初级Hi-Fi阶段的“宁静耐听”,
第二重高档Hi-Fi水平的“平庸无味”,
第三重Hi-end入门阶段的“通透动听”,
第四重少数顶级高音才能展现出来的“超级质感”,


再深入讲讲这个四重境界

  • 第一重

    以刚入门的系统,各方面还都差些,加上主人初入门,调教不好。系统只适合放小品。播放一些大动态的音乐和流行等会觉得吵闹,这张录音播放起来很安静,耐听,能听下去。

  • 第二重

    系统相当HiFi了,有了很高的解析力,可以把很多大场面的东西播放的从容不迫,音色可以很干净,或者优雅,或者柔美。播放很多刻意录制的发烧碟片,效果很惊人。这时候再来听这张4D录音,会觉得很平庸,录音也不通透,音色也不美,一点不刺激,根本听不下去。我在这个境界停留了很长时间。

  • 第三重

    当系统的解析力再次升高,初步进入Hi-End的殿堂,追求的不再是Hi-Fi的效果,而是更加有内涵的音乐表现,追求的是类似现场般朴实但是决不平凡的表现力,这时候一套系统的表现力会给你一种截然不同的享受。以前钟爱的发烧碟现在会显得那么做作,无聊。而任何一张制作良好的现场录音都会带给你难以言语的激动。声音不再是死的,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演奏者的情感。此时,你再来播放这张录音,那么朴实真挚的现场录音,带给你的现场感受,是那么真实和令人激动。规模庞大,音色绝美,但是没有任何夸张之处,有的只是感动。这个境界关键是音源、功放的解析力,泛音,和极细微的细节表现。

  • 第四重

    我在eggleston的Isabel,一点的漂儿陶瓷高音上略有体会,还说不上深刻,因为都还不算非常明显。但是仅仅标注出来有这么一个境界,期待我们去接近和征服。这一个境界关键的是音箱的密度和瞬态。

然而,最难的是同时要达到第三重和第四重太难太难了,这两个境界是并列的,可以并存,不矛盾的。太难了!

第三重境界的状态,就是播放类似DG的4D等往常很容易薄的录音,可以播放的非常好,温暖通透,往常很薄的尖锐的地方,听清楚了,原来是很多把小提琴的合奏,这时候基本。这时候在解析力上已经进入第三重了。当然要完全进入第三重,也需要功放可以彻底的控制好音箱,可以推出很大的规模,很宽松的声场,很真实的质感。而且系统一定要全面,一定要可以分毫不差的拨好流行乐、摇滚和爵士乐,要播的很好听,因为任何正确制作的唱片出炉的时候录音师的设备听起来都是很好听的,如果有人拿着流行音乐来试音的话千万别奇怪,不是初烧就是大烧。这需要调教的人对现场音乐有一定的熟悉,有一个正确的声音观。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8-01-23 17:34:30
TOP
36#

回复: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北京有哪个烧友家里可以听到Elac 602呀
TOP
37#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原帖由 mackiel 于 2008-1-23 17:59:00 发表
哈哈,sprs兄又发高论,四重境界....让我联想起著名的"三个代表";P


咱不搞那些形式!

给你出个难题,猜猜这个是啥东西,呵呵呵呵!

TOP
38#

回复: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Great
TOP
39#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TOP
40#

回复: 他说“我不发烧” -- 记京城一大烧[混混] -=图文并茂=-

原帖由 庄园 于 2008-1-24 8: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prs 于 2008-1-23 14:2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千年隼 于 2008-1-23 14:19:00 发表
红监听追求的是日本烧友所谓的“熏银”气质,最擅长播放听古典音乐的人声,比如歌剧,艺术歌曲......


抱歉庄园兄,没有经过您的同意就援引了您的发言! 我想新装西电和古董西电仍然存在很大区别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