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超三极管接法的6BM8单端功率放大器V1.0 【转贴】 [复制链接]

1#
超三极管接法的6BM8单端功率放大器V1.0 【转贴】
摘自:www.diyzone.net  作者:上条信一
★本文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为:www.diyzone.net

超三极管接法的6BM8单端功率放大器V1.0 本文发表于日本『MJ无线与实验』 1993年2月号

图说:将超三极管接法的首部作品16A8放大器(MJ’91年5月),以完全不使用半导体的方法重新制作完成。享受打破6BM8单端管传统观念的强有力极品音色。







挑战纯真空管式超3极管连接放大器!就目前为止,以超三极管接法(以下简称为「超三结」)放大器的发展来看,都是利用半导体担负电路的简单化及高性能化工作。半导体不仅不需要灯丝电源,而且它小巧易安装,价格便宜又适用。但如果只用真空管做超三结放大器又会怎样呢?这不禁令我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决定挑战不用半导体制作真空管式超三结放大器。

因为是古老的真空管,才有它美好的一面值得探索。而且,若改变思考途径的话,或许会有新鲜的想法产生。一些人总认老技术,什么也别作了,真空管放大器的电路等都只能这样了…..等等,但我想抢先于前,进行新的尝试。



图一:本次制作的完整电路图。

初级真空管6EJ7的屏极电流会根据输入信号发生变化,使超三结电压放大管6BM8的三极管部位的栅极-阴极间的阻抗产生驱动电压。为了确保6EJ7的屏极电压,输出管6BM8 的五极管部位的阴极电压EK会随极阻抗上升到60V左右。因此,合计EK和6BM8的工作电压200V,B电压达到260V以上。在电源变压器的选择上,使用真空管用的TANGO N-12,并将整流管6CA4用于B电源,以扼流圈和大容量的滤波电容器漂亮地除去了涟波噪声。

对于电源电压的变化,为了稳定保持输出管屏极电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初极管的帘极回授EK,并利用初级真空管把EK控制在一定量上,再透过初级真空管的阴极阻抗VR2进行输出管动作电流的调整。利用输出管阴极阻抗的改变,调整初级真空管屏极电压,虽不能说达到变化剧烈的程度,但确实能够减少失真。

保护电路:由于本机是直接交连电路, 初级真空管比输出管更早加热升温,这存在一个问题:在输出管加热的时刻,若初级真空管的屏极电压没有下降的话,输出管的屏极电流就会变得过大。冷启动的话还比较顺利,但切断电源后,若立即接入电源,偶而热容小的初级真空管会迅速变冷。因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余热的输出管先行加热升温,输出管的屏极电流会变得过大!对此,我在制作保护电路架构中,使用继电器,以输出管的限流条件(工作电流的150%左右)来切断B电源。

如同利用限流设定来启动继电器一般,将它和继电器线圈并列通阻抗,作为输出管阴极阻抗的一部分。继电器一旦开启的话,B电源和继电器线圈就会通过流通的阻抗连接起来,直到切断电源为止,都将维持保护状态。

这个部分我花了点儿工夫,利用启动Lch、 Rch某一边的继电器来强制开启另一边的继电器,,并从B电源电路中分离大量的电容以降低B电压,由此也稍微降低阻抗的发热程度。在这个保护电路如果没有过度电流的可能性的话,是不需要的,所以,我也曾经想放弃“纯真空管式”设计,在初级段使用晶体管。

可是本机终究还是拒绝使用半导体!电源指示上使用氖灯,保护动作指示上,则使用了与LED相当体型的微型灯泡。


图二:驱动级采用晶体管的电路图。

表一:本机完整零件表。

在底盘的配置上,利用各变压器类的尺寸一致的宽度排成一列,但是靠近电源变压器的Lch残留噪声比Rch的大了好几倍。这是电源变压器窜出的磁力线对Lch方面6EJ7造成的影响,我想是不是该设法在底盘的配置上再下点儿工夫,或使用带磁隔离遮蔽罩的电源变压器来改善这一状况。

如果您选择与本机相同的底盘配置,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的确是很失败的一个实例。组合完成后,或者在组件交换以后,务必将VR2从最小值开始慢慢使其增加,3W lKΩ两端的电压调整为42V,再将输出管的阴极电流设定在42mA。

图三到图五的各种特性,表示的是有些许残留噪声的Rch右声道状态。
  
图三:输出/输入特性。

图四:频率响应特性。

图五:失真率特性(Rch右声道)。

最大输出功率,在1KHz的正弦波输入、8Ω的阻抗负荷下,得到了无涟波噪音2.5W。D.F最大值为6.15,和之前作的16A8放大器一样,在U-608的接头次级装上2.5kΩ、4Ω阻抗的话,D.F的值会增加,高音域特性也随之提高。在这儿只要看个人的音质追求来选择扬声器搭配就行了。

不管怎么说,它能发出与外表大不相同的强力低频,这种和视觉的差距,真令人大呼过瘾!照片一到照片三所示,是方波测试表现。

照片一:100Hz方波测试。

照片二:1KHz方波测试。

照片三:10KHz方波测试。

总结:透过本机的设计组装证实,即使在只有真空管的时代,超三极管接法也是可能存在的,但是,却不能认为凡事都可以利用电路连接来实现超三极管接法。

在人们恐惧半导体是否会称霸整个市场,甚至掌控今后音响发展的时期,产生了一股世纪末的真空管热潮。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真空管在音响设备上的价值,并都预感到真空管将获得保护而存在。就在这股热潮中,超三极管接法诞生了,或许它还是“真空管的救世主”呢!

diyzone.jpg (, 下载次数:27)

jpg(2007/10/17 9:13:43 上传)

diyzone.jpg

分享 转发
招聘电子工程师
  熟Layout、音响类电路设计,有经验者优先!
  有意者请发简历到iris.lin@guacamole1394.com
      或来电:0592-5860382(林小姐)
TOP
2#

回复: 超三极管接法的6BM8单端功率放大器V1.0 【转贴】

原帖由 285347854 于 2007-10-17 9:14:00 发表
超三极管接法的6BM8单端功率放大器V1.0 【转贴】
摘自:www.diyzone.net  作者:上条信一
★本文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为:[url=http://bbs.hifi168.com/www.diy......

看了这个电路,有巧妙之处。
但号称超三极管,不知何故。
末级是标准的五极管接法,没有负反馈(前级有一点点电流负反馈),因此,内阻很高,阻尼不良。建议VR2从4欧姆喇叭端子入地,V1的阴极CR入地,频率配合输出变压器。引入一个负反馈,提供阻尼系数。
我倒是想,V2b可以用三极管,如300B,这个直耦推动可以把300B推到正栅状态,效率直逼五极管,功率大增,还保持三极管的低内阻。
最后编辑yulihua 最后编辑于 2007-10-18 14:07: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