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听音历程
听音历程:
我父亲学习成绩好,同时爱音乐,二胡、板胡、笛子、唢呐都行,但真正好,还算二胡和唢呐,但因成分问题大学不能录取,作为年轻的农民实在受不了“政治”折磨,我五岁时一家逃荒到延安的甘泉县农村,因为父亲有文化,所以尽管是黑户,但朴素的村里人让他当了老师,几年下来把只有三年级的村小学一直办的有了七年级,期间还担任公社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长,我跟上到各村去看演出,到哪里都受到欢迎,那时演出是不可能要钱的!我也跟着学二胡,会拉些革命歌曲和迷糊调。恢复考试后父亲带的学生在考试中数学取得突出成绩,报了个冷门,所以被调到县中学带毕业班数学N年,同时我也跟着进城了!
甘泉县中学分来一位年轻音乐老师叫刘富雄,拉的一手好二胡,从此开始跟刘老师学二胡,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刘老师那里,学琴、练琴、听琴,那真是美极了,那时学琴不要钱还常吃老师的饭!过年时校长回老家我帮忙看门,他家有个红灯收音机,我每晚上都拧来拧去找的听音乐,真能找到好多二胡曲,那时电台绝对没有卖药的!
82年我上初二时刘老师调到文化馆当馆长,有一台全县最好的双卡录音机,价值三百多元,那听感无法描述,我被“毒”倒拉,老师借给我听了24小时,我几乎没睡觉,来回享受了那唯一的一盘磁带: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曲) A 1.春江花月夜 2.良宵 3.翻身歌 4.春节序曲 B 1.二泉映月 2.北京喜讯到边寨 3.江河水。(这盘带我后来买了好几盘,最后一盘2001年被小偷拿去听了,哪位大侠有此磁带我复制一盘,我找了好久再都找不到了!)
84年我考中专到西安上学,每星期天到从交通学校坐9路车到北大街,然后一路看音响,到钟楼乐器店(现开元位置)转一圈,再到斜对面的新华书店转一圈。本班一同学在学校广播室,有时可借来单卡机放刘老师给从好多唱片上摘录的二胡曲,大多是现在于红梅“天弦”专集上的曲子和朱昌耀的一盘专集,后来把电唱机借来,放闵慧芬的江河水那张唱片,因为只有“音源”,所以就只能爬在电唱机跟前听那微弱的唱头划出的声音,到也很真实。
88年毕业后一头扎进工地,能听到音乐地地方就多了,单位出国人员带回的夏普机子、红灯录音机、组合音响跟前是我常去的,自己也有了几元的收音机,电台放的音乐很多,包括二胡名曲讲解,尤其“蓝花花叙事曲”等作品,夜深后更是音乐多多!92年结婚时买了大组合音响,没少听。
十年后的02年条件好了,西安有了自己的房子,想买套好音响,看了好久,各大商场跑遍了,商家让你坐在中间一下子是打玻璃、一下子是小泽指挥的交响、要不就地动山摇,伴随的是滔滔不绝的技术介绍。。。。那天乱穿到北大街那只有烧友才知道的三楼上去后,我最终选定了一套进口家庭影院,准备第二天交钱,准备下楼时看到了“石头音响”,出于好奇,进去看一下,一个高个招呼我坐下,然后放音乐给我听,不同的是只有我发问时他才说几句,基本让你安静的听。。。。
咳!爱好音响这么多年原来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个傻子啊,世上尽有这么好的音响!!
什么六声道七声道,这立体俩声道就最美了!第二天就和爱人一起去搬了一套,思奔达的LS3/5A箱子,美声300B胆机,原创2008CD,从此走上发烧路!
此后经常到西安的发烧市场跑,原来“石头音响”是老牌发烧友柴石头办的,那大个子店员叫“大王”,他们的听音室做的不错,还认识了西工大南门开店的姚庆欢,他为人热情,文化水平较高,很文雅个老板。认识了朝阳门里“宏声音响”卖B&W的老板和“德隆音响”卖劲浪和JBL的小CHU(也不是很小),认识了朝阳门外的卖ATC和钟神的小雷,小伙子热情有活力,还有卖山灵等国产发烧音响的女老板,她很干净,听音室里总是整整齐齐的,还有广东人阿光、卖碟的老徐(其实不老,看人满身都是音符,经常随着旋律全身运动),还认识了现南二环卖天朗的周老板。。。。。。
在市场中,我认识了延安的“延安”和“寒石”,延安对胆机情有独忠,把805蛋鸡摩的听来毒人很深,用的箱子是香港安迪设计制作的红珊瑚,我觉得几乎把好多书架箱的优点都吸收拉。寒石喜欢纯甲类石机,用的钟神100旗舰双后级,箱子是劲浪米你乌托邦哑铃形箱子。这俩位兄弟是我的老师,对我帮助特大,也是我的最高参谋,后来结识的xawhite”和我买了一样的箱子,常常为配器材发愁呢。
发烧是个费钱的事,用工资要管家要应付飞涨的物价,那实在太困难拉,如果要在工作中弄点小财,恐怕难防违犯纪律,弄不好还怕国家给发个免费的不锈钢手镯,一狠心05年彻底辞职自己干去拉。
几年下来发烧心得如下:
1、听音环境最重要,大箱大环境,小箱小环境,房间扩散、吸音、设备摆位合适能出好声,其次才是器材,当然不一定要追求贵器材,贵的一般会好,但绝不成正比,真正的好声音在你环境最安静、你心无挂碍、忘记刻意挑器材不足的时候一定会发出来。
2、不一定发烧碟最好听,发烧碟只是录音和制作质量高,但真正打动人心的音乐往往不是发烧碟(在咱国家我感到是这样),前些年的录音听起来要好些,因为那时候乐团是固定建制,录音是工作需要,现在要把大量名家集中一起搞个录音根本不可能,名家都忙着干自己的事呢,再者市场的冲击令演奏家的心态发生根本改变,那种音乐背后的神韵和传达演奏家崇高精神境界的光芒四射的眼神也难找拉,音乐家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感动听众。总之器材确定后好好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多注意音乐本身的美,不要找器材不足,这样就很好拉!
我是个初烧,所以对听感等就不敢乱写,哈哈,很高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