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三晚PK了贝多芬先生的“热情”奏鸣曲
俺比较看好的两个录音是 pollini的现场录音,以及上面提到的richter。最大的好处在于这两个人技术非常扎实而且可以炫出来,但是又非常克制地使用自己的技巧;richter的触键极其迷人,但是偶尔有些地方显得太“优雅”。kempff第二乐章带有梦幻色彩,但他属于40-50年代的人,即便是stereo的录音,听着也不够现代化,而且有些地方的触键显得略微有些笨拙————当然这种笨拙在热情最后的狂飚里反而显得异常稳重,如果我没记错,施那贝尔也是这样的。吉列尔斯的录音总觉得无论是琴声还是作品的情感把握,都有点冷。阿劳晚年的录音手头功夫似乎退化的厉害。鲁宾斯坦没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布兰德尔的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