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是否愿意花点时间和我来谈谈 Theta
概括如下:
1,绝对大电流功放,介于 AB 类 与 纯A类之间;
2,零 负反馈,这点很重要,失真小;
3,频率响应 0.3HZ-300Khz,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哪部后级能够做到如此宽的频率响应?想要 玩 SACD DVD-AUDIO 以及 HD ,没有宽频响应,依旧是 20HZ-20KHZ?对不起,该丢弃了;各位,我们都该知道 后级里面什么最值钱,一是 电容(除了耦合,还要储能,速度快,释放能量又要平稳,没有好的电容怎么能行? 上 万微法的电容,好的要几千块),二是 放大管.这两样,一样不行,对不起,推力不谈.失真上去了,速度跟不上,频宽?更加不用谈了.20KZ都是虚假的;
4,把 Theta 归入到一线 Hi-End 大厂,各位没有意见吧,第一个把 LD 改成 CD 的,真正的BNC AT&T 接口......不多说了,在数字领域,算的上是领航者;
5,说道 Dreadnaught,极品代理的,很多人包括 刘汉盛 赖英智 都把它归入到 Hi-End 器材.
请看 賴英智的介绍. 注意,这里的售价是他的小弟的售价 (100W/8欧姆的 Intrepid,不是 Dreadnaught).
Theta Intrepid多聲道後級
文╱賴英智
看圖片請按這裡 圖1 圖2 圖3
規格:連續輸出功率100瓦/8歐姆,200瓦/4歐姆●輸入阻抗50k歐姆●靈敏度 1.5V(單端)/0.75V(平衡)●增益25.5dB(單端)/31.5dB(平衡)●頻率響應0.9Hz-350kHz(-3dB)●訊號雜音比>100dB●尺寸448×159×521mm●重量26.3公斤。售價:198000元,進口總代理:鈦孚(02-27466015)
美國Theta是一家很有創意,也很有活力的公司,在Hi-End的家庭劇院中具有絕對影響力,只是他們的產品普遍售價也是Hi-End級的,以致沒有更多人有機會享用。家庭電影院系統日新月異,今年買的投影機可能明年就落伍了,明年新增的環繞聲編碼規格可能現在買的處理器到時又派不上用場,而不一定每個牌子都能提供升級的服務。這一點,Theta做得相當不錯。筆者過去曾用過Theta Data轉盤、DS Pro數類轉換器與DS Pro Generation V數類轉換器,他們的升級的確令人欣慰,例如G V更換一顆驅動程式的EPROM晶片與少數零件後,就成了G Va,而四年多來G Va始終沒有改款,算是長壽器材,也是對消費者的一種保障。
再看看1996年就推出的Casablance環繞聲處理器,是業界首先將DSP技術引進環繞聲處理器的先進設計,因此一直到2000年才進行改款,Casablance MKⅡ相信又能引領風騷多年。Casablance MKⅡ外觀不變,使用24bit/96kHz DAC晶片(共有九聲道),類比輸出則有12組,其中5組是超低音。Casablance MKⅡ除了對應DTS、Dolby Digital解碼之外,也搭載了THX EX與DTS ES的7.1聲道處理,另外還有一個Circle Surround線路可以把普通兩聲道或類比式Dolby Pro-Logic訊號模擬成5.1與7.1聲道播出,功能看起來很強,模組化的升級方式可應付將來各種需求而不會落伍。此外,目前Theta線上有三部轉盤,一部是以LD唱機修改的Voyager,提供給傳統CD玩家選用;另外兩部為DaViD MKII與Carmen DVD/CD轉盤,他們可應消費者需求加裝專業用的影像輸出介面,這大概也是絕無僅有的產品。
從Hi-End數位器材延伸到擴大機市場
我第一次接觸Theta的Dreadnaught五聲道後級時,心中不免有些疑問:過去專注在數位領域,而且成績卓然有成的Theta,為什麼要涉足擴大機市場?後來才知道,Theta有不得以的苦衷。讀者有沒有想過,過去一些分體式的環繞聲處理器與多聲道後級之間,存在一些矛盾,例如高級環繞聲處理器有平衡式輸出,但後級卻沒有平衡式輸入(在家庭劇院情況下,訊號線有時必須拉得很長,若使用單端訊號線感應雜訊的機率大增,這時平衡接線是比較理想的);後級的輸出功率不足,或者售價太過高昂。當然像是Theta、Meridian、Krell、Proceed這些已經發展家庭劇院設備的廠商,也都同時研發了多聲道擴大機,但Theta不單單希望他們的Casablance或Casa Nova處理器受到青睞,也盼望能設計出多數人都買得起,性能好,聲音優,驅動力又強的多聲道後級,於是首先出現了Dreadnaught五聲道後級。
Dreadnaught可以說是目前最物美價廉的Hi-End多聲道後級之一,音質之美也是難有敵手。半年多前,我換用Denon AVC-A1SE環繞聲擴大機,它的推力比前一代AVC-A1D略好一些,數位部份則大有精進,用來搭配M&K S-150THX喇叭,我覺得不全然滿意。M&K喇叭有人嫌聲音粗,正確的講法應該是它聲音非常直率沒有修飾,如此才能在錄音室中擔任鑑聽的任務。人的耳朵就是不能寵,曾經以Accuphase、Mark Levinson、Jeff Rowland等高價擴大機推過M&K,我知道它也可以很美、很好聽。於是借來一部Meridian五聲道後級,每聲道輸出200瓦/8歐姆,聲音結實有力又凝聚,動態對比與寬裕度遠遠勝過Denon內建的擴大機,但有沒有機會更好呢?這時Theta Dreadnaught出現了,它不但有力,而且細緻飄逸,高頻的質感非常平順華麗,尤其使用DVD-A與SACD軟體,Dreadnaught好像開啟了另一扇窗!
後來有機會試用五支Pioneer SA-10喇叭,每支100公斤的重量差點整死人,而針對DVD-A軟體開發,可直上120kHz的極高頻響應卻又迷死人,幾位業界的朋友到家裡一聽立刻就愛上那種玩沒沒有壓力的透明美感。但搭配Pioneer喇叭時,現實的問題立刻出現:DVD-A唱機的頻寬上限可達96kHz左右,Denon AVC-A1SE當前級使用100kHz的頻寬也不成問題,但多聲道後級呢?很抱歉,很多產品居然無法過關,只有Dreadnaught後級300KHz的頻寬讓人眼睛一亮,它綿綿不絕的驅動力不但將Pioneer控制得服服貼貼,極高頻的粉嫩質感與若有似無的空間細節,也著實令人稱讚。於是Dreadnaught就一直留下成為我的參考器材之一,用到現在我覺得它的問題只有兩個:一是工作溫度頗高,夏天最好以冷氣伺候;二是它的售價仍然不是人人買得起,雖然比起很多兩聲道Hi-End後級,五聲道的Dreadnaught價值價格比已經沒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