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D--622DVD试听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56307|回复: 1001
11#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谢谢。

补充一下,有一部分中国人善于融通,既然提炼纯净水很耗电,不妨简单的加点糖。外国人比较一根筋,就死劲的要把水搞纯净。短期效应融通的做法比较出效果,但长期看来一根筋的反倒更务实。

其实我不太喜欢小聪明,成不了什么大气,有时候踏踏实实的干实事,往往才是大智慧。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09-14 18:36:25
TOP
12#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9-14 18:44:00 发表
纯净水也可以加点糖的,可与普通水加点糖还是有区别吧!?
想得到“最好”,先踏踏实实去提炼纯净水吧。


是的,和欧博刘总的观点不谋而合。他曾说过,“首先把失真做到尽可能小,然后稍稍加一点味道”。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境界,那就是纯然不加任何味道的器材,放出来的音乐绝对不是缺乏音乐味的。任何以没有染色来解释音乐表现力不佳的器材都是在假借没有染色之名来遮盖自己的缺陷。

当然我所说的不加任何味道,并不是不用补品元件校声,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的选择补品元件或者非补品元件校声,反复试验和试听,最后达到或者说是接近没有染色的境界。
TOP
13#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7-9-14 18:57:00 发表
sprs兄对于发烧元件的说法是在兜圈子哦!其实我也是和老兄交流交流而已,一般人玩玩,没必要想那么多,但做产品的人就非想不可,否则是做不出好产品来的。

想通了,发烧元件就唾手可得,而且我只用你所说的第一种发烧元件。

音响器材只是电器产品,千万别把它艺术化,更不要神化。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老浦东真是厉害,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有点佩服了,一句“sprs兄对于发烧元件的说法是在兜圈子哦”就把我说的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还是说一件真实的事情吧,以前自己摩机的时候遇到问题会打电话给欧博的开发部门资询一下。大概去年还是前年,欧博的开发部门去了一个年轻人,电路水平很高很高,真的很高,意气风发的,直接就做了开发部的头头。我和他对了几次话,结果都话不投机。他经常带着鄙夷的口气说:“什么是味道,你测个指标给我看看”,反正从来不相信什么校声和音乐味,一副看不起发烧友的样子。

呵呵,今年又去欧博,忽然发现不见那个意气风发的开发部头头了,一问才知开掉了,呵呵,欧博经理的原话:“他的设计再好,也就是个家用电器,就hifi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09-15 03:46:42
TOP
14#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9-14 23:44:00 发表
《黑毒》的确是张不错的唱片,我大概八年前就买了。她虽然不错,但也是一张非常考系统的唱片,播放好它不容易,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中频透明度不足和低频缺少重量感,甚至高频过明亮等。很大程度上这是系统的问题,不是唱片的问题,这张唱片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背景干净,信息丰富,瞬态表现非常好,声音晶莹剔透,弹跳感、鲜活感、透明感、钢琴的质感、琴体的共鸣感等都非常不错,播放好了不至于“被批的不知所以”。当然,要和这些大师们心目中的真实高级钢琴声比,毫无疑问那肯定差距明显。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黑毒》这张碟从钢琴的质感、信息量和清晰度来说的确无可挑剔,但是从一个专业录音师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完美,甚至还是一个未完成的录音。首先黑毒的录音中麦克风距离钢琴太近,这样造成了钢琴体积太大,演奏者的很多小动作的声音也都给录上了。欠屁股,咳嗽,动椅子还有演奏者的呼吸声等等本不应该出现的元素。这样的麦克风摆位也缺乏录音室现场混响的声音。之所以说它还未完成,是因为即使录音中录上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杂音,那么也应该在后期处理中给去掉,同时还要考虑电平的分配问题。而这张录音为了彰显hifi的现场细节感并没有这样的后期处理,结果是好像通过放大镜看美女的皮肤。

我比较喜欢的一张钢琴录音是毕卓斯坦的《消失的录音室》,这是在罗森伯录音室计划拆除前制作的。话不多说了,看图吧,这是一张经典的钢琴录音,就好象毕卓斯坦说的,这里似乎回荡着一群好精灵发出的回声






可惜我这张是台湾的盗版,没有买到正版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09-15 03:43:31
TOP
15#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9-15 7:26:00 发表
说的对极了!能有此体会兄弟已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希望有时间多交流!


呵呵,握下手吧,我也是很艰辛的渐渐意识到的。

因为我的耳朵特别挑剔,特别讨厌有怪声,任何不是录音本身的,会调制到所有录音上的染色我都会比较敏感,因此在摩机过程中我淘汰了很多很多非常有声望的补品元件,包括wima、rifa、高分子电解等等很多,最后留下来的都是我认为不会带来太大音染又保持了很高素质的补品元件。忘了说一下,我主要摩的就是我的欧博CD1.1唱机,摩完之后我一直担心这样所谓“直白”、高解析力的声音,虽然我自己认为非常好,有非常好的音乐表现力,但是它毕竟还是显得淡了,是不是可以被大家接收。于是后来我拿去欧博给刘总听一下,呵呵,对比了大水滴,呵呵,刘总第一句话就是说我的音色非常好,(我敝帚自珍的认为甚至要好于水滴),刘总还说我追求的音色方向是正确的。哈哈,心花怒放。当然我CD机高解析力带来的庞大的规模感同样shock了他们,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表。
TOP
16#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7-9-15 7:23:00 发表

如果买的是台湾版,不能算是盗版吧,因为这张唱片本身就是台湾的"九月唱片"给毕卓斯坦签约出版的,后来还出了"消失的录音室 II"等.不过后来这家录音室后来没拆,这家台湾唱片公司后来却已经倒闭了.

这张唱片台湾人的文宣做得不错,有个很好的噱头,但唱片本身我觉得演奏和录音都谈不上有多好.毕卓斯坦以前在ECM的几张弹得我也觉得不怎么样.真正好的,能打动人的即兴钢琴录音还是凯斯.杰瑞特的<科隆演奏会>,那才是真正的经典.

<黑毒>是香港的一家小录音公司ITS找了酒吧钢琴手弹弹的.录,混效果刻意追求夸张刺激,是钢琴录音中的口水歌,听了过过瘾还差不多.用它谈钢琴音乐本身的保真表现和艺术性,那还是算了吧.


恰好我也有你说的"消失的录音室 II"。


此外还有一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真正能打动我的,是毕卓斯坦的《琴书》。他的即兴演奏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存在,速度也很慢,开头16节缓慢的和弦,然后主旋律一点一点的跟入,在舒缓的节奏中还间奏着短暂的高潮,将听者的情绪推向瞬间的极致,舒缓亲切却又起伏跌宕,渐渐的把听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录音不算hifi,但是很好的表现了拿把老史坦威钢琴迷人的音色和回荡在录音室的好精灵的回音。如果从演绎来说,则真真切切的是我认为的杰作了,或许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我最喜欢他轻松宽容的气魄,信手拈来的灵光火化,百听不厌。

上图


内页说明


背面
IMGP8033.JPG (, 下载次数:62)

jpg(2007/9/15 13:40:43 上传)

IMGP8033.JPG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09-15 13:50:36
TOP
17#

回复: LPD--622DVD试听报告

原帖由 东月 于 2007-9-15 21:03:00 发表
很难说欧博经理就是对的


补充一个事实,我听过他设计的一个CD机,原来的试验板我听过,好得很,经他的手设计为成品CD机之后,声音一塌糊涂,难听的要死。最后刘总还要自己重新来过。
TOP
18#

回复:LPD--622DVD试听报告

可能我表达不清楚,试验板只是试验了一种新的升频滤波方案,在欧博成品CD机的基础上搭棚做的,结果声音好好。

那个研发部头头做的工作是按照实验成功的升频滤波方案,重新设计一款全新的CD机,虽然电路原理是不变的,但是他由于不屑于hifi校声,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很难听,连原来的CD机都不如。大家应该都知道欧博本来的CD机是北欧设计的,里面还是有很多校声的学问的 。决不是只是电路原理的问题。那个人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低能,而在于他不相信音色,不懂得hifi的艺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