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ajia
- 论坛博士后
- 1981-5-9
- 751
- 910
- 2004-05-08
|
hyajia论坛博士后
1#
t
T
发表于 2007-08-29 12:18
|只看楼主
舒伯特绝大部分的室内乐作品都给人以这样的印象:那些美妙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似乎很轻易的就能唤起我们对舒伯特早期艺术歌曲的回忆.这种自我引用的例子屡见不鲜,一首艺术歌曲经常作为某个乐章的主题或插部.舒伯特希望用器乐作品去进一步诠释其声乐作品的构想似乎在这里得到了证明,尽管也许并非刻意所为,但是不可否认,相比同时期的浪漫主义室内乐,舒伯特作品中旋律的歌唱性是任何人都难望其项背的.其中,根据托克内.布鲁门的音乐作品谱写的长笛变奏曲,d小调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以及那部有名的钢琴独奏作品--流浪者幻想曲都是这其中的精华之作.当然,也少不了这部伟大的钢琴五重奏作品--"鳟鱼"!
然而,人们似乎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其歌唱性的旋律上,从而忽视了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其它关乎作品整体性的东西.舒伯特本人希望借用1816年至1817年间所创作的歌曲"鳟鱼"作为这部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变奏的主题,但实际上他还曾受到过来自他人的影响.委托舒伯特创作这部作品的是舒伯特好友介绍的一位奥地利显贵--鲍姆加特纳,他当时明确提出希望作品中能够有变奏的成分,而舒伯特也确实这么做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油子的乐友在聆听这部作品时明显的感觉到了来自胡梅尔(Hummel ,又译作休谟)的影响,"鳟鱼"与胡梅尔在1816年创作的那部名不见经传的钢琴九重奏在结构与配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很显然,这样的安排也并非舒伯特本人意愿,也同样来自于鲍姆加特纳的请求,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舒伯特的手脚,但是就今天看来,我们必须得承认:舒伯特撰写的这篇半命题作文的确获得了一个高分!!
这里推荐一个大家没有太在意的版本,既不是什么三星带花,也没上什么榜.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莱昂斯卡娅与ABQ的合作将这部作品旋律的歌唱性和结构的完整性都控制的恰如其分,用抒情而不滥情来形容大概最合适不过了!! 要知道,曾经听过一个所谓的名版,当时觉得不错,可是后来总有这样的错觉:这是舒曼的作品吗??
本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