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240
|
回复:
4
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复制链接]
查看:
2240
|
回复:
4
发送短消息
UID
78525
精华
19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605
积分
349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7-27
花花公子
论坛博士后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8-22 12:46
|
只看楼主
clein-1.jpg
(33.54 K)
2007/8/22 12:45:51
clein-2.jpg
(47.64 K)
2007/8/22 12:45:51
clein-3.jpg
(34.43 K)
2007/8/22 12:45:51
clein-4.jpg
(26.81 K)
2007/8/22 12:45:51
对于以外貌包装古典乐手的商业行为,向来没有好感。就拿所谓的“靓女大提琴家”来说,十来年前出了一位哈诺伊(
Ofra Harnoy
),前两年又出来一位“名模大提琴家”科托娃(
Nina Kotova
)。对笔者而言,她们的唱片的最大价值是“养眼”的封面而不是其中的内容。当看到这位有着东西结合(印英混血儿)的迷人脸庞的大提琴新秀娜塔丽·克莱恩,笔者也怀疑是否又来了一位“古典花瓶”?音乐家终归要用音乐说话,克莱恩的两张唱片已证明她是一位“内外兼备”的新星。
出生于
1977
年的克莱恩,先是求学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在获得了几个比赛奖项之后,她没有选择马上开展舞台演出和录音生涯的机会,而是继续深造,于
1997-2002
年赴维也纳随著名大提琴家席夫学习。
近年来,克莱恩作为协奏曲演奏家、独奏会演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活跃于乐坛,足迹遍布欧、亚、南北美、大洋洲,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年轻古典音乐家之一,获得了多个奖项。
作为
EMI
的签约艺人,克莱恩的首张唱片是录于
2004
年
2
月的勃拉姆斯两首大提琴奏鸣曲和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或译“吉他形提琴奏鸣曲”、“琶音琴奏鸣曲”),属于德奥浪漫派音乐中比较正统和具“古典味”的作品。勃拉姆斯的音乐对这样一位年轻的女演奏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克莱恩的演绎是属于外向型的,情感饱满而健康(相对于不少较为沉郁晦暗的演绎而言),热情洋溢而分寸得当。
舒伯特的“阿佩乔尼”奏鸣曲以为是这张
CD
最精彩的演奏,这首充满了舒伯特式的优美与忧郁旋律的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所好。在版本的选择取向上一直是“古董派”,尤其是经典曲目,大多都是觉得前辈大师的演绎更佳。唯独这首奏鸣曲,前辈们的处理手法我一直有保留,包括最著名的罗斯特洛波维奇与布里顿合作的
Decca
录音,还有富尔曼、富尼埃等的录音。这些老版本一般都采用了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对比幅度,听来是欠缺了舒伯特的那份含蓄的幽思。近代的麦斯基
/
阿格里奇的
Philips
录音以及巴什密特的中提琴版本反倒更得我心。上面讲到克莱恩的勃拉姆斯是外向型的,而到了舒伯特,她又展现出一种含蓄隽永的面貌。唱片小册中有克莱恩自己撰写的一篇短文,当中提到为了配合音乐的需要,在演奏这首舒伯特时她特意换了一把较轻的琴弓。而的确在这首舒伯特中克莱恩的琴音与两首勃拉姆斯有明显的区别,从饱满厚润变成了轻柔细腻。在音乐的处理上显得不温不火,没有特别个性化的处理,但舒伯特那轻快之中的忧郁、甜蜜之中的哀伤都表现得十分到位。
克莱恩的首度录音
EMI
是安排在中价系列
classics for pleasure
中发行,估计是反应良好,到了两年之后的第二个录音,克莱恩已经跃升为“正价艺人”了,连封面美工、造型设计都来得更精美。当然,关键还是内容。这次克莱恩为我们带来了肖邦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在乐曲结构以及内涵上,这两部作品或许不如勃拉姆斯、舒伯特那么完整和深刻,但当中的感性浪漫情怀和如歌旋律却十分醉人,不过对于演奏者而言难度并不小。
提到肖邦这个名字,人们联想到的乐器只会是钢琴。因此这首《
G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在“钢琴诗人”的作品中显得比较“另类”,也一向不大受重视。笔者之前听的马友友版本,听过几遍始终难以留下什么美好印象,感觉是肖邦的音乐用大提琴来表现就比较别扭。而马友友这个版本还颇受好评,因此我几乎就认为此曲也就不过如此了。克莱恩的演奏却令我有了一番新的感受,她不象马友友有那么多个性化的细节处理,而是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乐曲的本貌。肖邦写起奏鸣曲这类大型体裁,本来在结构感方面就较弱,如果演奏者再去突出细节上的“抑扬顿挫”,听起来就更容易令人感到支离破碎。而克莱恩的演绎可谓是扬长避短,清晰、紧凑而不乏热情与活力。可以说,克莱恩的这个录音是认识这首作品的“入门版本”的较佳选择。笔者听了几次之后回头再去听马友友,倒是又听出了不少味道。
拉赫玛尼诺夫的《
G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我同样也是从马友友的录音开始接触的,但和肖邦奏鸣曲不同,此曲我是听一次醉一次。当中充满了典型的拉赫式的大弧线浪漫旋律,而这种特点用大提琴来表现,来得要比钢琴更加令人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和马友友肆意挥洒的“醉生梦死”式演绎相比,克莱恩显得相对内敛,较为突出了音乐中的忧郁和孤独。两相比较是各有千秋,马友友的感情浓度较高,适宜偶尔拿出来迷醉一下但不宜常听,克莱恩则可能更加耐听。而一个“反面教材”是麦斯基在卢加诺音乐节上的现场录音,在局部细节上花样多多而令音乐本身那绵延悠长的气息丧失殆尽。就此曲而言,新人克莱恩是远胜麦斯基“大师”的。
从克莱恩的这两张唱片来看,这位新秀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她有比较端正的音乐面貌,在感情的表达和准确表现音乐内容之间能有较佳的平衡,既不滥情造作也非平淡如水。而且她的头两张唱片,既没有“大路货”的协奏曲(德沃夏克、拉罗、圣桑等等),也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小品集,都是正儿八经的奏鸣曲,由此也可见其艺术品位较高。不得不提的是两张唱片中的钢琴演奏者是克莱恩的长期固定搭档查尔斯·欧文。这位青年钢琴家的表现并不逊色于克莱恩,对各种风格的把握都很到位,也使几首奏鸣曲达到了钢琴与大提琴交相辉映而不是钢琴伴奏的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2318
精华
0
9874458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一夜九次郎
小李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99-9-9
帖子
2002
积分
200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10-13
一夜九次郎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8-22 12:58
|
只看该用户
回复: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她三十岁了
公司要是只看中她作为“大提琴超女”的一面是不可能的
非常喜欢某张唱片,曾经一夜之间,连听九次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5576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第8交响曲
第8交响曲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2
积分
282
性别
注册时间
2007-01-12
第8交响曲
论坛博士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8-22 13:12
|
只看该用户
回复: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LZ的转贴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文来自《爱乐社》(
www.philhar-review.com
),作者叶志超。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1300
精华
7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hotchen
shotchen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607
积分
3284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09-07
shotchen
论坛博士后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8-24 08:53
|
只看该用户
回复: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转贴得好.叶志超写得好,尊重著作权!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693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FM
PFM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84
积分
58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7-04-10
PFM
论坛博士后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8-24 09:25
|
只看该用户
回复:内外兼备的大提琴新秀
英文名是?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硬件交易
HiFi乐趣
软件交易
器材用家专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