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香兰 [复制链接]

查看: 5485|回复: 28
1#
李香兰,中国流行歌曲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她和中国的音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是在伪满州国(今中国东北)南满州铁道工作的日侨山口文雄的女儿。1920年出生于的伪满州国奉天(今沈阳市)郊区。但她小时候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山口一家便迁移到抚顺。12岁那年,山口一家在抚顺遭遇到平顶山事件。因为文雄不但精精通于北京官话,而且当地有许多中国朋友的关系,被日军怀疑他个中国游击队的间谍,因此第二年文雄辞掉抚顺的工作,一家依靠文雄的中国藉干兄弟李际春将军(沈阳银行总裁),又迁移到奉天。「李香兰」是李际春将军给淑子起的中国名字。  
李香兰13岁时患了肺病。医生劝她做一些锻炼肺部的运动。但李香兰自小不爱运动。后来她学校的同班的白俄同学柳巴契克劝告她为了恢复肺部健康最好学声乐较好,并介绍一位原籍意大利的女高音玛达姆?波多列索夫介给她认识。之后她开始学习声乐。  
玛达姆?波多列索夫在奉天大和宾馆(今辽宁宾馆)举行个人演唱会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李香兰也穿和服唱了几首歌曲。有一位奉天广播电台职员也在大和宾馆听李香兰的歌声。因奉天广播电台为了播送新节目「满洲新歌曲」正好在找一位又会说国语又能看歌谱的中国姑娘,但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中国姑娘一直都找不到,故看到她演出的该职员马上就邀请她参加的这个节目。她在节目当中作为中国姑娘李香兰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她在该节目的演出很受各方面的注意。从此、她以李香兰为艺名。 同一时期,因为父亲的鼓励,并送她到北平(今北京)的中国人学校去念书。在北京,她在父亲干兄弟潘毓桂(政治家)家作为干女儿「潘淑华」开始在北京翊教女校上课。在北京,她不但修养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学到了中国人的想法以及生活习惯等。虽然学业很忙,但她还继续在奉天参加电台节目。  
听到该节目的满映(满州映画协会?日军为宣抚当地人设立的电影公司)职员邀请她参加电影的演出。在满映拍的第一部电影是「蜜月快车」。接着参加「富贵春梦」、「冤魂复仇」、「东游记」、「铁血慧心」等片后,拍了「白兰之歌」、「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孙悟空」、「苏州之夜」、「迎春花」、「撒咏之钟」、「你和我」等日本电影的拍摄。这些电影在日本很受欢迎,李香兰在日本奠定了超级明星的地位。在这些电影当中,她唱过插曲「苏州夜曲」、「我爱那颗星星」、「想兄谱」等歌曲。其中「苏州夜曲」除了在上海由明星白虹灌录中文版之外,也在欧美以「China baby in my arms」的歌名灌录过英文版。而这些片子当中她所饰演的大部分角色是爱上日本男人的中国姑娘,当时她的人气在日本轰动一时。但被日军略国国土的中国人而言,这些侮蔑中国的片子是无法接受的。但当时的李香兰不知这种中国人的看法,拼命地磨练自己的演技。  
李香兰虽然在「白兰之歌」和「支那之夜」里演唱插曲,但这些片子的音乐制作人服部良一和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而李香兰是和日本帝蓄唱片公司签约。因签约的唱片公司不同,故这些插曲的唱片是由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的红歌星渡边滨子灌录。而李香兰灌录的第一张唱片是由帝蓄唱片公司出版的「再会吧!上海」。李香兰在帝蓄唱片灌录了「何日君再来」等十张唱片后,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红睡莲」(『热砂的誓言』插曲)、「迎春花」(『迎春花』插曲)、「撒咏之歌」(『撒咏之钟』插曲)、「我的夜莺」(『我的夜莺』插曲)等都是由她本人去灌录成唱片。  
这时期,李香兰认识历史人物川岛芳子(清朝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女王?爱新觉罗显仔)。李香兰的本名淑子以日语念「YOSHIKO」,而芳子也念「YOSHIKO」。因此李香兰叫芳子哥哥(因当时芳子爱扮男装的关系,故芳子叫李香兰这么称呼自己)。当时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好,但后来随着李香兰拍片忙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自然而然地疏远了。
分享 转发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2#

回复:李香兰

战争的时候,日本人生活是够苦的。军部禁止国民欣赏流行音乐,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军歌。没有任何娱乐。1939年李香兰在东京日本剧场举行个人演唱会时,因日本国民对娱乐非常饥渴,故很多听众都到剧场但进不去,最后排队了剧场周围七圈半。  
李香兰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录了「夜来香」、「海燕」两首歌。因「夜来香」红极了中国全土,中华电影公司邀请她参加电影「万世流芳」的拍摄,并灌录其插曲「卖糖歌」以及「戒烟歌」,除此之外还灌录「忘忧草」、「第二梦」等唱片。其中「夜来香」以及「卖糖歌」成为中国流行曲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部「万世流芳」是李香兰第一部拍摄的中国电影。当时中国观众以为李香兰是个在北京出生的超级明星。因此在北京,李香兰的人气越来越大,但她本人对一直隐瞒着自己国籍扮成中国人继续拍戏、唱歌觉得很难过。正好这个时候,北京记者俱乐部邀请她在北京开办记者会。因此她就跟姓李的北京记者俱乐部干事长商量。因为李干事长与李香兰父亲是好友,所以知道她的国籍问题。原本李香兰希望请李干事长替她在记者会当中说她不是中国人,而是在中国出生的,爱中国的日本姑娘。但李干事长说  
「绝对不能赞成!也许有些中国人知道你是日本人。但他们也不想承认你个日本人。你非中国人不可。是北京出生的大明星。不要破碎我们的梦!」  
她只好接受李干事长的话。但记者会当中有一个年轻记者问她说道  
「李香兰小姐!你为甚么拍摄『支那之夜』、『白兰之歌』等拙劣的日本电影呢?那是侮蔑中国的片子。有损我们中国人自尊的电影。你不是中国人吗?作为一个中国人为甚么参加那种侮蔑中国的电影呢?今后首否还打算参加这些电影的拍摄?我想知道你真正的想法。」  
李香兰很想对记者们告白自己是日本人,但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她只好说道  
「我错了。当时我没有考虑很多。那种电影的演出,我后悔极了。在这里向各位请罪。今后我再也不会做同样的事。请原谅我的愚蠢。」  
记者会结束后,她辞职了满映,决心告别李香兰。  
1945年春天和夏天,李香兰在上海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在这个演唱会,周璇等明星也过来送花束给舞台上的李香兰。8月日本投降之后,李香兰因曾拍摄过「支那之夜」等片子,故被告汉奸。1946年偶然地在上海重逢的白俄好友柳巴契克知道李香兰被控告,为了挽救好友「YOSHIKO(=李香兰)」特地去北京找李香兰父母(当时战败国民不能随便出去)拿户籍证明书回到上海交给法廷,把它当做李香兰是日本人的证据,后来法廷也承认她是日侨而不是中国人被判无罪,终于回到日本。同样时期,另一个YOSHIKO?川岛芳子因汉奸之罪在北京枪毙。李香兰坐船回日本时,很偶然地在船上听到的竟然是上海广播电台所播放的,她自己唱的「夜来香」。  
回国后,她以本名山口淑子开始演艺以及歌唱工作。回国第一张唱片是「热情美人鱼」(电影『热情美人鱼』的插曲)。后来,灌录了很多唱片。其中「夜来香」日语版及电影插曲「东京夜曲」更是风行一时的名曲。这时期她在日本拍了「我生涯中最辉煌的日子」、「热情美人鱼」、「流星」、「人间模样」、「归国」、「晓的脱走」、「丑闻」、等名片。  
五十年代初,她曾到过美国好莱坞参加「EAST IS EAST」的拍摄以及在百老汇参加歌舞剧「香格里拉」的演出。在美国,她结识了卓别林。正好他在这个时期拍摄「LIMELIGHT」。李香兰喜欢「LIMELIGHT」插曲「ETERNALLY」,得到卓别林的允许,回国后灌录其日语版「永远」,之后在香港也灌录其中文版「心曲」。  
她也曾应香港片商之邀,到香港拍「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片。其中「金瓶梅」的插曲「兰闺寂寂」及「一夜风流」的插曲「三年」更是流行一时的名曲。  
李香兰在美国认识了日裔雕刻家ISAMU NOGUCHI。他们相亲相爱,1951年结了婚。但因为虽然ISAMU是日裔,但由于国籍不同,此外李香兰一年的大部分在日本工作,而ISAMU在美国。所以1956年他们俩离婚了。  
1958年,李香兰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结了婚。拍完「东京假期」后,她就退出影坛和歌坛。1969年,应日本富士电视台之邀,以主持人及特约记者的身份涉足传播界。  
1974年,香兰当选国会议员,到1992年退出政界为止,一直作为担任外交的议员活跃在日本政界,积极致力于中日友好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3#

回复: 李香兰

恶梦与梦醒时分

  被称为“新德国电影主将”的法斯宾德在1980年曾经拍摄过一部电影,这是根据上世纪30年代传奇式歌星拉莉·安德森的经历和她演唱的那首传奇式歌曲《莉莉·玛莲》拍摄的同名影片,这部电影以其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华丽浪漫的氛围和曲折动人的情节给予观众感情上的宣泄,更重要的是法斯宾德希望观众思考和分析他们所被感动的故事。

  主人公维莉是拥有德国血统的一个歌女,自幼生活在异国,“二战”中该国为抵制纳粹不准德国血统的人入境,使得维莉有家不能归,只好回德国。她演唱的一首“离别布鲁斯”式的伤感歌曲《莉莉·玛莲》深受前线德国士兵欢迎。她利用自己的地位掩护抵抗运动的参加者,为此被盖世太保逮捕,只是迫于各方压力和考虑宣传效果才没有杀她。1945年,轴心国战败,维莉成为了无家可归的、被两方面利用,又受两方面猜疑和不满的孤儿。

  无独有偶,在中国电影的“人物志”上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李香兰,她是一个不愿被提及但又绕不过去的人物。就像1937- 1945年间的中国电影史并非空白的胶片,它也记录了许多故事,许多人物。

  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中国电影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怪胎———日本占领当局直接操纵与控制下的沦陷区电影。

  历史常常使人变得尴尬,也会给处于历史漩涡中的个人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苦。李香兰的经历是独特的,原名山口淑子的她生于中国,并认了两个上层人物作义父,因此具有两个随义父的中国名字:李香兰和潘淑华,后来她成了日本人一手制造的伪中国演员,成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伪满、中国的对日亲善使者,她拍摄了“满映”时期的许多电影,她演唱的《夜来香》也曾红遍大江南北,是当时电影界和音乐界都分外耀眼的明星。然而她仿佛一个被摆布的骗局,日本当局需要李香兰,并且制造和利用了她。

  历史只有一个,不同人的心目中却有不同,甚至一个人也可以有几个版本的历史:山口淑子、潘淑华(中学时代的她)、李香兰和大鹰淑子(婚后随夫姓)。知道一些历史的不同版本,似乎比只知道一个版本要更能了解人、生活、也包括历史。李香兰曾在自传中说道“一个被时代、被一种虚妄的政策所愚弄的人,如果恶梦醒来后能够有机会对当时的作为反思,或者加以说明解释,也是幸福的。”如果说“满映”时期的电影,或者放大了说整个沦陷区电影是一场恶梦的话,这恶梦是中国电影史曾经经历且无法逃避的现实,也许只有正视这些现实才能从恶梦中真正醒来。

  1937-1945年“满映”时期代表人物李香兰

  李香兰的一生动荡、曲折,时代的风云塑造了她美艳动人的明星角色,同时也无情地淹没了属于她个人的真实面目。李香兰、潘淑华、山口淑子、大鹰淑子,李香兰一生真正的历史,已经随着岁月在这几个不去仔细辨认就很难联系起来的名字背后渐渐隐去。梳理出隐藏其中的痕迹,只是为了正视历史。
20061221341530832.jpg (, 下载次数:95)

jpg(2007/8/11 20:17:49 上传)

20061221341530832.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4#

回复: 李香兰

抗战时期红极一时的李香兰。

  ■人生经历

  ●李香兰,本姓山口,祖籍日本佐贺县杵岛郡北方村。父亲山口文雄于1906年来到我国东北,在“满铁”所属的抚顺煤矿任职。

  ●1920年2月12日,李香兰出生于沈阳市东郊的北烟台(今属辽宁省灯塔市),取名山口淑子。

  ●1933年因其父的关系认奉天银行经理李际春为义父,取名李香兰。

  ●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结识了华北亲日派人物潘毓桂,李香兰认其为义父,改名潘淑华。

  ●1937李香兰毕业于北京翊教女子学院。由于在电台所演唱的中国歌曲轰动一时,被“满映”发现。

  ●1938年6月,李香兰被聘为“满映”特邀演员。

  1938至1940年间,相继拍摄了《蜜月快车》、《富贵春梦》等影片,这几部影片多为“满映”的国策片,政治上宣传“五族协和”,是赤裸裸的宣传品。李香兰在拍摄这些影片时,只是现场按导演摆布行事。但由于李香兰天资聪慧,形象出众,这几部影片很快使她走红。

  ●日本战败后李香兰被控“汉奸罪”判死刑,因户口簿证明日本人的身份得到承认。1946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无罪释放后回到日本。

  ●1947年恢复本名山口淑子,重回日本演艺界,并一度活跃在好莱坞。

  ●李香兰在美国时同雕刻家NoguchiIsamu结婚,闪电离婚。1959年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再婚,中止了其跌宕起伏的演艺人生。

  ●此后李香兰投身政界,1974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连任3届,为日本的外交事业奔波世界各地。
20061221341530832.jpg (, 下载次数:318)

jpg(2007/8/11 20:18:48 上传)

20061221341530832.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5#

回复:李香兰

■影史探疑

  关于“满映”时期的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现居长春的电影史家、“满映”专家胡昶老先生。

  疑点一:对李香兰的评价

  李香兰是在中国出生的日本人,我们后来找到她的户口簿,证明她确实是日本人。到日本战败前,在上海的中国国民党当局想以“汉奸罪”起诉后被无罪释放,这是1946年的2月。1978年李香兰曾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来华访问,当时她对自己在中国曾经出演的“伪满”

  电影十分懊悔,也非常自省。

  当时定下来的访问地点有上海、大庆、哈尔滨及长春,当时她也有很大顾虑,是否不受欢迎会不接待她,到了长春,当时“满映”她认识的几个人都热情地接待了她,她一再反省,称自己是“有罪的人”。尤其是中日建交之后,她对于中国是十分友好并且始终持支持态度的。

  疑点二:“满映”时期电影的下落

  满映存在的8年里,拍摄了不少的影片,既有故事片也有纪录片。这些资料胶片一部分后来流失到前苏联,日本人发现后出高价买回胶片,编成了30集的录像带,在日本发售,当时是卖30万日元一套。后来我们在日本的友好人士发现后向日本方面交涉,1995年5月,日本同意向中国政府赠送部分资料,一共带来了两套录像带资料,其中包括3部故事片,如《晚香玉》、《皆大欢喜》等;还有一些纪录片,现在这两套录像带资料一套保存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另一套保存在长春电影制片厂。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

回复:李香兰

■过去时

  “满映”始末

  1933年5月,关东军参谋小林最早提出了建立伪满洲国电影机构的设想。1937年8月,“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正式成立,简称“满映”。

  它是伪满洲国管理电影摄制,发行和放映的专门机构。

  1939年,曾任伪民政部警务司长的甘粕正彦被任命为满映的理事长。满映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启民”和“时事”三种影片。

  “启民”影片是直接体现国策电影思想的片种,满映初期拍摄的《进展的国都》、《协和青年》、《光明的大地》等都是这类影片。在故事片制作方面,因为“国策”电影没有市场,以情节性较强,宣传性较淡的娱乐影片为主。

  1945年日本投降,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自杀,满映随之解体。在满映存在的8年里,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纪录片189部。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7#

回复:李香兰

李香兰心语点滴

  ●“当我们注视过去的时候我们不可以逃避。无论怎样痛苦,那里面一定有值得将来借鉴的东西”。

  ●“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

  ●在李香兰的自传《在中国的日子———李香兰:我的半生》中提到,1937年她以中国人身份无意中参加了一次抗日集会,当时没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每个人都表态“假如日本军侵入北京,诸位怎么办?”李香兰不知怎样说好,只能说“我要站在北京的城墙上!”接着,她写道:“我只能这样说,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8#

回复:李香兰

音乐剧《李香兰》

  1978年,李香兰曾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来华访问。1992年,为庆祝中日建交二十周年,日本四季剧团根据李香兰自传改编的音乐剧《李香兰》来华演出,日本前首相竹下登专程到大连参加《李香兰》的首演式。

  音乐剧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华侵略和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仇日抗日情绪。音乐剧对李香兰这个人物塑造的角度是从“一个历史的牺牲者”出发的,她本人单纯善良,希望日中友好,但被利用愚弄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工具,受到中国人民的仇恨。音乐剧《李香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最终表达了“日中不再战,我们同是黑发黑眼睛”的和平挚愿。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9#

回复:李香兰

李香兰诉说坎坷人生  
作者:孙东民
山口淑子,中文名字为李香兰,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子,记者久闻其名:中国人收养的日本少女,上世纪40年代以一曲《夜来香》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东亚第一影星”、促进日中友好的使者……在日本外国新闻中心协助下,岁末的一个下午,我在日本国会附近的记者俱乐部采访了这位传奇女性。
  
  一身淡蓝色衣裙,一条深色彩巾,满头黑发,步履轻快,面对眼前这位“昔日的李香兰”,让我难以相信她已有84岁高龄,匆匆流逝的岁月似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印记。
  
  由于山口淑子有过记者经历,谈话很自然地从这个话题开始。山口淑子说她最喜欢的职业就是新闻记者,也很喜欢记者俱乐部的气氛。尽管距1946年离开中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她仍“乡音未改”,采访过程中不时冒出几句标准的北京话,令人感到亲切。多年的从政经历,又使她在谦和中多了一份庄重。
  
  想告别“李香兰”,却无法割舍
  
  往事不堪回首,回忆需要勇气。山口淑子说,她在执笔《李香兰———我的半生》时,不得不翻看战前由她主演的影片,有时陷入“自我厌恶”,感到悔恨。她想与“李香兰”告别,却又无法割舍。
  
  山口淑子1920年生在日本一个汉学世家,祖父是佐贺县的汉学学者,父亲受其影响早年到中国学习,后任职于“满铁”公司。生在沈阳、后居抚顺的山口淑子,少年时代留在脑海里的那片血红让她终生难忘———1932年,她亲眼看到几名被绑的中国人被日本宪兵当场枪杀,血肉模糊。后来她才知道那与平顶山惨案———3000名中国平民遭日军屠杀的事件———有关。平顶山事件中,由于父亲因“通敌”受到拘留,事后山口淑子一家迁居沈阳。13岁时,山口淑子认了父亲的中国同学、当时的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为养父,她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香兰。
  
  命运有时是在不经意之间改变的。李香兰与白俄罗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就是这样,那次相识使李香兰有机会跟一位俄罗斯声乐家学习声乐,她的音乐天分得以发掘。这一时期,日本为推行“日满亲善”、“五族协和”的怀柔政策,开始在电台上播放“满洲新歌曲”,既懂日语又会北京话的李香兰于是作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14岁时,李香兰前往北京读书。1937年,由“满铁”公司出资的电影公司“满映”成立,李香兰被聘为专职演员。她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蜜月快车》奠定了她“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的地位,后又演出了《支那之夜》、《热砂的誓言》和《白兰之歌》等“大陆三部作”。1943年,因参演《万世流芳》,李香兰这个名字曾轰动一时。
  
  追忆往事,山口淑子说:“在那个战争年代,为了生存,我的确是拼足了力气学唱歌”。她称,对那些曾为军国主义服务、歧视中国人的电影而感到内疚。因受不了“李香兰”身份的重压,她在1944年从“满映”辞职,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战败,李香兰被军事法庭以“汉奸罪”嫌疑审讯,后因公布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得以幸免。对自己以中国人的名义演出的《支那之夜》等电影,她说“虽因年轻但考虑愚昧”而表示道歉。1946年2月,她被释放回国。
回国后当了18年议员
  
  告别了“李香兰”的山口淑子,回国后跨入影坛,其间甚至想过要到好莱坞发展,后因故放弃。1958年,山口淑子与外交官大鹰弘坠入爱河,婚后改姓大鹰,并退出演艺界当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将50岁的大鹰淑子圆了记者梦,当起了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还前往越南、柬埔寨、中东等战争前线,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1974年,频频在电视上出镜的大鹰淑子在田中角荣首相的劝说下出马竞选,从此当了18年的参议院议员……
  
  1975年,已是国会议员的大鹰淑子访问平壤,路经北京时,受到廖承志会长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再次访问了留下过青春足迹的北京、上海、哈尔滨和长春等地。同年8月,她含着泪水看了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实况转播。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0#

回复:李香兰

谈及这段经历时,山口淑子打开了画册,让我看邓小平先生在1978年访日时与她在田中角荣家中的合影。在翻到阿拉法特的照片时,她唏嘘不已,“阿拉法特很了不起,可惜去世了”。看到画册里她年轻时与周璇、白杨等中国演员的合影时,她变得愉快起来。她回忆起1978年作为日本环境访华团团长访问的情景,提到重访长春电影制片厂时,她这位“金鱼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郑晓君、“妖艳美人”白玫、“活泼美人”夏佩杰和“永远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欢迎。她说:“我有中国和日本两个亲人,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说‘回’中国。”
  
  在命运的夹缝中挣扎
  
  山口淑子的“李香兰时代”,正值日本侵华时期。《李香兰》的作者之一藤原作弥说,“她在祖国日本和故国中国之间的夹缝中受到命运捉弄,度过了非常苦恼的青春岁月。”对此,山口淑子说有两件事让她终生难忘,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心酸。
  
  1938年10月,18岁的李香兰作为“日满亲善”代表首次回日本,兴奋之中的她万万没想到,当验过护照刚要下船时,听到官员凶狠地喝叫:“你还是日本人吗?一等国民却穿着支那服,不觉得羞耻吗?”山口淑子说:“当时我都蒙了,不明白那个日本人为什么说那种话,为此我十分苦恼。”后来在东京,当她身穿中式服装演唱中国歌曲时,掌声中不时传来谩骂。这使她对祖国日本的幻想开始破灭,她感到可悲的,“不是为日本人错把我当成中国人而歧视,而是祖国的日本人对我出生的中国———我母亲之国的侮辱。”
 1943年,李香兰参与演出了描写林则徐禁鸦片的历史剧《万世流芳》,她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诉说鸦片之害的卖糖少女,唱过《卖糖歌》。在北平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后,有位年轻记者追上来问她:“李香兰,你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演出《支那之夜》、《白兰之歌》那样侮辱中国的电影?你中国人的自豪感到哪里去了?”面对责问,她道歉说:“那时我年轻不懂事,现在很后悔。在此向大家赔罪,再不干那种事了。”不料这番话引起一阵掌声。她回忆说:“实际上那时他们已经知道我是日本人,只是希望我能谢罪。”
  
  希望“父亲之国”和“母亲之国”友好相处
  
  1992年,山口淑子从参议院退休。3年前丈夫去世后,她选择了独居。其间,她仍担任着“亚洲女性基金”的副理事长(理事长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战争受害者、当年的从军“慰安妇”道歉赔偿。明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她向记者透露,日本一家电视台计划拍一部以她的经历为题材的电视片。剧本目前正在构思,她希望能有一位既懂中文又通日语的大眼睛演员担纲。
  
  对目前较“冷”的日中关系,山口淑子说,日中之间有些摩擦,但对此应该正视,不能使它积重难返。在谈及接受专访的初衷时,她表示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了解她的命运,借此促进日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和日本是我的‘母亲之国’和‘父亲之国’,我最不希望见到两国的友好关系出现问题。周恩来总理说过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人应该用自己的良知清算过去,两国年轻人更应用全新的广阔视野,认真考虑将来如何友好相处”。
      
  
  八十四岁的李香兰接受记者专访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