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会记 [复制链接]

查看: 1595|回复: 2
1#
                                                                                          第三只眼看昨晚的《图兰朵》

      虽然这已是好几个月之前的音乐会了,当然这篇随想也写于那时,但从未和别人分享过,所以还是想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多提提建议和意见——

      我之所以将题目定为“第三只眼”,并不是指自己有什么独特的高见,而只是想谈谈我对于歌剧中所谓流行元素的看法而已。由于我接触到古典音乐才刚四年多,算是刚入门了吧,但对于声乐这一部分还只能说是个“门外汉”,所以自认没资格对于昨晚演出中各位歌唱家的表演进行评头论足;但对于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阿根廷人何塞-库拉的唱功还是相当有感触的,无论从外貌还是音色都觉得与多明戈有些神似,是又一个伟大的歌唱家。
      回到正题,在这个以古代中国为故事背景的歌剧中,竟然看到了现代的服饰:皮夹克;现代的通讯工具:手机;现代的查询工具:笔记本电脑;现代的布景:上海外滩的夜景等等一系列略显不太适宜的现代化元素。在我看来似乎并未给这场演出加多少分。也许你会说我老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我想说在一个古典音乐普及程度还很低的城市中进行演出时,更需要一个原汁原味的作品,而不是一个被刻意改变了的。我们已经请到了西蒙-拉特尔、杨松斯、梅塔、穆特、马友友等一些世界上极为著名的古典音乐的传承者们来为我们上“古典音乐课”,但我们的成绩如何——大家都知道,同一些问题一再出现:不迟到、不随便摄影、不在不适当的时候鼓掌等等;弄得我们都很尴尬、惭愧,老师也很不高兴。音乐会已是如此,更何况是对于我们还比较陌生的歌剧呢?
      虽然传统歌剧现代化在欧美的各大剧院中以做了大胆的尝试,效果也不错,但我想说这是基于这些歌剧在那里已经演了千场、万场之后,是基于每一位观众都早已知道应该如何去欣赏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求变、求新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而反观我们这,在一个普及的过程中,更何况是在歌剧普及的初期,我们需要的是它的本来面目,也许会少了些不合适宜的笑声;也许会少了些本不需要的互动,但我们得到的确实歌剧最真、最原始的一面,对于我们的学习、普及是有帮助的,而在观赏了充斥了现代元素之后的《图兰朵》之后,可能会有观众将歌剧与音乐剧从某一方面混为一谈了,这实在是太糟糕了。
      究其深处,我认为这些现代化元素只是想为本次演出增加更多的噱头、买点、搞笑场面罢了,这也正是一个只注重经济发展浮躁社会的真实表现,生活在无休止的搞笑节目、选秀活动中人们怎么肯把钱把时间花在略显枯燥、严肃的传统文化、经典文化中呢?所以我并不想欣赏到一场变了味的歌剧,无论从它的内容还是形式更不用说是从主办方以改变初衷之后而出产的经典作品。为了提高我们现有古典音乐乃至于其他高雅文化的素养,我都希望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原始、更本真的欣赏与接受的氛围,朋友你认为呢?
U1358P28T3D1408292F358DT20070113131904.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7/8/3 22:18:10 上传)

U1358P28T3D1408292F358DT20070113131904.jpg

1168679483.jpg (, 下载次数:21)

jpg(2007/8/3 22:18:10 上传)

1168679483.jpg

1168679463.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07/8/3 22:18:10 上传)

1168679463.jpg

1168679476.jpg (, 下载次数:7)

jpg(2007/8/3 22:18:10 上传)

1168679476.jpg

最后编辑智灵 最后编辑于 2007-08-03 22:21:22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音乐会记

LZ辛苦了,支持原创,支持发现不和谐元素。
TOP
3#

回复:音乐会记

当然!!支持真正音乐的发扬,不过现在的中国好象歌剧不普及,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没有听过歌剧,基本上都是听流行音乐的,他们说这个听不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