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珍尼西斯与MBL的“毒害”是何状呢?转摘赖英智的一篇简介: MBL+Genesis 动态令人屏息
很可惜的美国Genesis 因财务问题,已作重整,原来的副总裁Mark Schifter (也就是美国Perpetual的老板)接手继续经营。主要设计者Arnie Nudell 年事已高,退休怡养天年。现在的Genesis 已由新加坡人收购重新开发新产品。由于库存零件不虞匮乏,在这个时候买一对Genesis 的音箱,似乎是个好时机。Genesis 最成功的设计之一、我自己用过大屏风Genesis 2.5,以Audio Research LS-5 MKⅡ前级和VT-150单声道后级搭配,全胆功放的确让Genesis 些许的金属味消融殆尽,代之以温暖、浑厚、饱涨又甜美的音色。但不可否认的,大尺寸低音单元虽然有主动伺服功放驱动,速度还是有点慢,处理很费工夫。反而是中型的G5因为单元尺寸小,表现非常成功,美国TAS的主编HP曾将G5列为五颗星产品,远超过其它更昂贵的对手。Genesis在香港与日本都卖得不是很好,除了这二地居住空间狭小,而Genesis喇叭体型庞大的因素外,这些喇叭都可发出非常丰沛的能量,一般人难以消化。G5的设计就好得多,它不是很高大,使用平面振膜高音、金属凸盆中音与金属振膜低音,而且还是前后都有单元,并自带有伺服功放推动低音。一方面可以获得真正深沉的极低频,又能自己掌握能量,中高音容易驱动,空间感特别好,音像逼真,呈现的动态与规模感在同体极喇叭中无出其右者。有朋友购买了已经停产的G5,我都劝他们好好保存起来,G501是后来的改良型,同样值得珍藏。由于不像其他Genesis大喇叭还得考虑相位问题,G5调整变得容易一些。不过G5的低音前后都有,摆位时得特别注意,把低音处理好,已经成功了70%。MBL好搭档Arnie Nudell最早使用丹麦Gryphon功放搭配自己喇叭,后来改用Audio Research,台湾的许多发烧友则喜欢MBL。这三种搭配各有特色,Gryphon温暖,ARC韵味足,而MBL优雅高贵,它们都能让Genesis发出很好的声音。有关MBL的详细介绍暂时略过,以后会有机会单独说明。我听过许多MBL的器材,基本上它的线路只有一种,只是在用料、电源、机箱方面有所差异。就因为这些差异,MBL旗舰产品的声音表现明显胜出。5010与8011是MBL家族中价值价格比最高的前后级功放,具有端庄堂而皇之的音质,精致的细节,醇美的味道,松容不刺激的平衡感,加上黑色与金色相间的皇家造型,难怪一直供不应求。有机会接触MBL,在预算可能的范围内要尽量买高一级产品。同时我们都希望MBL再接再厉推出更好的价值价格比高的产品,让更多人可以体会声音之美。动态无与伦比用这套组合欣赏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耳朵不由自主的会被钢琴拉过去。不是说小提琴有问题,纤细但不瘦的琴声可以听到弓弦摩擦的细节,音像高度、定位立体,大小比例也接近真实乐器,音色则较为朴素。钢琴颗粒也能晶莹通透,但雄浑有力的劲道与庞大的形体感更吸引人,很少喇叭能提供如此清晰凝聚的低音键效果,强音时往下沉的共鸣如涟漪般扩散开来,整个房间声波荡漾,哇,过瘾极了。RR的管弦录音动态澎湃汹涌,在这次“总动员”中Genesis是唯一能让人屏住呼吸良久,产生风暴般效果的喇叭。每当大鼓猛击,波涛随之袭来;管弦乐团齐奏时前方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声网,严密滴水不漏,前后距离感可以和盟主的SYMBOI看齐,但形体感饱满得多。音响的美有许多种,MBL配上Genesis是一种接近真实演出的美,尤其是气势与规模,让人一听难忘。
-
-
P101(MBL+Genesis).jpg
(, 下载次数:10)
jpg(2007/7/24 21:17:38 上传)
-
-
听音系统.jpg
(, 下载次数:65)
jpg(2007/11/15 0:02:5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