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复制链接]

查看: 24522|回复: 82
11#

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07-7-19 9:23:00 发表
不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如果要追溯发烧经历我是从77年7月开始,那时刚插队,拿了父亲66年花52元买的一部晶体管收音机下乡,1978年读中专后拿姐夫的电子管收音机到学校听了二年,80年学校毕业后用二个月的工资(80多元......


我记的是在75年(那年我刚上初中),有亲戚从马来西亚回来,带了台手提式的”三洋”收录机给我爸听,和几盒轻音乐的磁带,从那开始就喜欢上音乐了。之后陆续地玩了“声宝”555、777双卡,“三洋”9998,“建伍”落地套装,SONY台式套装等等,现我家还保存着这两台机:
P101.jpg (, 下载次数:78)

jpg(2007/7/19 17:20:25 上传)

P101.jpg

P102.jpg (, 下载次数:34)

jpg(2007/7/19 17:20:25 上传)

P102.jpg

P103.jpg (, 下载次数:71)

jpg(2007/7/19 17:20:25 上传)

P103.jpg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7-19 17:26:33
TOP
12#

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原帖由 lin168 于 2007-7-19 13:12:00 发表
原帖由 MBL1521 于 2007-7-19 13:01:00 发表
字打好了,已电话通知哦去校对了,下午晚些时候分段传上来请大家指教。
等待中


阮厝的你好,你踢砣甚穈器材呀?
TOP
13#

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7-19 17:59:17
TOP
14#

回复:《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美味的“鱼趐炖菜胆”靓汤
庄 家
怎么将美食同音响扯到一起呢?且看我细细道来:我的音响发烧历程始于一套 AV 系统。当年由于工作之需,每周都有二、三天要到广州办事,一有空就往海印跑,海印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面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音响品牌,惟独喜爱B&W -8系与众不同的外形及不俗的质素。在“必达”音响店,我听遍了B&W各种型号的喇叭,最喜N802,无奈银弹不足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中价的N603S2音箱,与 Phlips-860DVD机、Yamaha-A2环绕声放大器、 B&WDM302 书架箱做前置环绕、CC6S2中置、DS6做后置环绕组成一套家庭影院系统。因B&W的超重低音已远超预算,0.1声道的重播就姑且用国产BOMS8 超重低音顶一顶。DVD机到功放的讯号由美国“威霸”(WEIBA)光纤线连拉,喇叭线用日本 “古河”OFC 铜线 (散装),看 DVD 碟的音响效果很好。但是 , 随着阅历的增加及听力的提高,发现用DVD机播放CD欣赏古典音乐、声音偏薄、偏亮,低频量少、鼓声不够凝聚震撼,缺乏Hi-Fi味。
N802喇叭那醇厚高贵的声音一直在耳边萦绕,怎样才能得到 “丰润厚暖”的效果呢?我苦思改善办法 , 但不轻率更换器材升级, 因为更换器材这一出一入就等于费了近双倍的价钱重置一套器材。我辈乃工薪阶层,怎能“暴殄天物”呢?应该“敝帚自珍”,想方设法来玩好现有这套器材。见某国产音响器材厂家推介出发烧线材,宣称中低频表现如何出色,价格又在我承受之下,就萌起尝试用线材调声改善音质音色的念头,一下子买了其喇叭线、讯号线、电源净化器等 , 接上系统,按下 Yamaha的Effect Off键,进入 PCM44.1K状态,播 《威尔逊音响终极示范CD》(WA-8008)一听,声音非但没有改善还走了样,变得声场低矮、声音干涩、低频浑浊、真是事与愿违。由于独自 “闭门造车”,对音响的搭配一知半解,以为再添一台纯CD机,问题就可改善了,何况 Yamaha-A2还有许多外置输入功能都闲置着呢! 找什么牌子的CD机与B&W搭配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本台湾出版的《音响论坛》里读到一篇“彻底研究Rotel”的文章,提到用“Rotel搭配B&W 好听”, 我如获至宝地照这“葵花宝典”选购了Rotel的RCD-971CD机。
经与Yamaha-A2功放、B&WN603S2喇叭搭配,讯号线用美国 “超时空”。先播放一曲席琳迪在《泰坦尼克》的“我心依旧”(columbia-665315),RCD-971真是台性价比超值的CD机,音色纯正, 冷暖适中,带着一丝清甜。现在,音乐味有了,分析力和透明度好了一些。试试播放管弦乐的表现如何,取一 张孔祥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MARCOPOLO-8.225951),分别用DVD机和CD机在 PCM44.1K状态下播放比较:DVD机的表现是声场靠前,舞台感似一幅平面图;CD机的表现是声场有一点立体感,但声像定位不明显, 整体的声音偏薄,爆棚段凌厉汹涌的气势不足。怎么办?难道花费近二万元的这套音响组合就是这样的素质吗?心有不甘。经咨询了解到,平价的AV功放难以播出理想的Hi-Fi效果。为了这魂牵梦萦的Hi-Fi,我决定将AV与Hi-Fi分开使用,但须再添置一套纯功放。为了少走弯路,最重要的是看在价廉物美、经济实用上,还是选Rotel这个品牌,用他家的前级RC-995、后级RB-1080如此一套“西装”, 不用担心会有搭配上的差异,而再受更换器材之苦,况且Rotel器材与B&W喇叭搭配好听早有定论。(一)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8-09 11:23:01
TOP
15#

回复:《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通过多次到海印几家高级音响店,从他们在演示中的系统,经反复试听、反复比较地“炼耳朵”,渐渐地我发现,好听的音响系统都有丰厚的低音垫底或衬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衡度要好。就是为了这千金难求的低音,多少发烧友孜孜以求之,我也不例外,但我不挥霍。通过对B&W 喇叭的听音实践,我发现它的低频难搞,不易控制好,Yamaha-A2对其是力有不逮,播放《阿姐鼓》 (4509-99592-2) 第一轨《没有阴影的家园》中有一段汹涌而来、强劲震撼的鼓声,用 DVD机播放的表现是鼓声单薄缺乏弹性又收不住,出现嗡嗡声。CD机的表现是有弹性但下潜不足。查阅有关B&W用家报道:“B&W音箱的低音是不大容易控制的,弄得不好就容易出现声音太肥,速度慢等问题,影响清晰度和瞬态反应。不过,如果功放的驱动力够强,控制力够好,B&W音箱的低音听起来是非常过瘾的”。经选用有大电流输出的Rotel RB-1080后级功放,实践检验证明 (用NBS电源线), 它对B&w603的控制很成功,低频下潜够深,有凝聚力和层次感,很过瘾,实在耐听。
如此一套“西装”的Rotel与B&W“联姻”,声音表现如何呢? 我将原来搁置不用的国产喇叭线、讯号线取出来,希望它们能物有所值,以挽回对其“投资”的损失。接上线就迫不急待地用《阿姐鼓》试音,一开声感觉鼓声是结实了,但其他的表现并不比Yamaha-A2好过哪里,我明白新器材是要磨合一段时间,经过三个月“日作夜息 ”的连续“煲机、煲线”,声音终于开扬了,用国产线与日本“古河”线AB对比,“古河”线表现《黄河》汹涌澎湃,气势恢宏,孔祥东的钢琴弹奏晶莹剔透。《威尔逊音响终极示范CD》里的火山喷发的慑人魂魄之一响,验证了我这套系统合格过关,克莱斯勒小提琴小品 《爱之忧伤》琴声柔媚迷人,整体表现可谓“琴瑟和鸣”! 国产喇叭线的表现稍暖厚一点,但音场偏低。假如没有听过顶级器材的声音, 记忆中没有它们的影子,我可能会接受这套组合声音的表现。客观地说:B&WDM603S2喇叭无论是与Yamaha-A2AV功放还是同 Rotel Hi-Fi 功放的常规搭配组合都很成功,声音轻爽自然。但是,我想调制模拟出只有在昂贵的高端器材才能表现出来的那种丰厚、温润、宽松、飘逸的效果。我认为,既然花费不菲地搞搭配组合,就应玩出水平来,不然,还不如买台高级的“套装机”既省事又听得舒服。挑剔的耳朵还是挑出这套系统的不足之处:钢琴特有的稍暗的木头味不能充分体现,琴腔余韵干净,琴体也显得稍小一些;小提琴弓与弦之间的摩擦声不是太强烈,松香味几乎“闻”不到,细节不明显;现场活生感有拘谨之嫌,不宽松。
凭着对 B&W与Rotel的了解和信心,无论如何我都要将其潜力尽一切可能地挖掘出来,调制好声音。我查阅音响书刊,特别留意有关B&W与 Rotel的用家报道,见如此提到:“B&W 的中低价位系统具有‘先天健康’的特点,即你既可以用‘大补特补’的办法为其塑造出美声 , 又可以普普通通的搭配来凸现其内在水准的多种方法,诚所谓的‘丰俭随意’”;“Rotel的平价机还可以表现得更好,将跟机电源线改装上插座,通过如 ‘NBS’、‘ONIX’的电源线来调声,中频会更厚实,质感更明显,空气感和透明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我茅塞顿开:电源是音响器材的“引擎”,我们平常用的电源线对其是“先天不足”,要通过“后天来补”,想办法改善电源供给,器材才会好声。电源没有改善,再顶级的发烧器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此情况下再用电源滤波净化器,无疑更缩窄电流的供给,反而成了 “多一只香炉多一个鬼”。 难怪,我之前没用那些发烧线和净化器时的声音则清纯动听。心里再也按捺不住,难以安分守“机”了,又到海印器材城搞“调研”。不知是缘分还是巧遇,我终于遇到“发烧”路上的第一个“导师”海印“星之光”某音响店的“优雅陈”( Hi-Fi168 网友KTV),从而让我的“发烧”第一次有了质的提高,并从此与 ONIX线材结下了不解之缘。(二)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7-20 07:13:43
TOP
16#

回复:《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陈先生是性情中人,音响阅历丰富,自己改、造、装、修音响器材,堪称能工巧匠。特别是音响软件,他的藏碟可谓“卧虎藏龙”,几乎所有在《视听技术》增刊《新版唱片圣经》里介绍的上榜单的名盘他都有。陈先生对朋友特别热情,乐于助人,帮我将Rotel的CD机和前级的随机固定电源线改为可换电源线的插座后,带上一大捆线材特地专程同我到我家,将我603音箱内部的原有线材全部换成ONIX 6N单晶铜钱,喇叭线用他带来的ONIX SP6。为了给器材提供充足的能量,特地从分电箱处接拉一条4 平方毫米的美国“皇冠”电缆供音响专用,将他的二条加拿大“超线灵”电源线分别用于已改好电源插座的CD机和前级上,讯号连接用美国“CMC”纯银线,前级与后级用美国“麦记”的平衡线,后级电源线是我原有的台湾“魔神”线。因我的听音室属硬调空间,没有做任何吸音处理,他为我将音箱的摆位,几经调整才定位。电视机荧光屏前用一块荷兰的专业扩散板遮挡,起到中间部位吸收声音反射加深音场效果之功效。
先接上已“煲透”了的国产喇叭线,播放慕特《卡门幻想曲》 (DG-437544-2),小提琴声偏干不够润,最让我接受不了还是音场偏低, 给人如居高临下之感。用 ONIX SP6, 甫一开声则感觉到效果与原来的声音判若二样,最显著的变化是音箱消失了,音场也长高了,一个模拟的音乐舞台首次出现在我的听音室,再来是小提琴声音在高把位时的表现,松香味十足的弦音,而不是尖利的笛子声 (这种现象很多系统都有)。经过一周日夜不停地用《雨果发烧碟》(HRP754-2)第 17 至45轨的测试讯号播放来“煲”线后,用《少年魔角》(EMI747277) 试听,ONIX线材真是“马到成功”,声音有了更明显的变化,音场深邃,定位清晰,细节增多,施瓦兹科普芙的女高音悦耳但有一丝儿高频分叉,费席尔迪斯考的男中音温厚,音色稍欠饱满,乐队奏出的低频凝聚力弹性稍弱。陈先生认为是“魔神”电源线还没交足功课,若换上ONIX电源线则能改善得更好,会有惊喜的表现。查阅 ONIX的有关资料,原来其线材导体材质为最高级的最高纯度OCC铜材,结晶长度可达百米以上,Grand Master一条线很可能只有一个结晶,讯号传导损失极小。优点就是大能量,对低频与中频的控制力很好,富有弹性,而高频却又非常的柔顺、细腻……我想:一不做,二不休,只要声音有所改善,就不惜价格高。于是从陈先生那里拿来Onix Master电源线接到CD机上, 重播《少年魔角》,施瓦兹柯普芙嗓音如黄莺出谷般美妙动人,迪斯考的演唱饱满洪亮,声情并茂。再听慕特的《卡门幻想曲》,中频厚实,小提琴的擦弦质感逼真,空气感和透明度有了质的提升,音乐旋律起伏更加动人。 一插上它就再也不想拨出来了,我真佩服ONIX的魔术功力,立竿见影,这才是真正的HiFI啊!在陈先生的推荐下,我收集了到不少的名碟,有一些还是当今已经绝版了的名盘。CD软件与音响器材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好比有一套名贵的西装,有时可能不系领带,但不可以没有领带,而且不可能永远只有一条领带,还不可以只是一般的领带。同样的道理,一套好音响应该有众多正版CD的支持,由于系统已相对稳定,我开始由器材发烧转向软件发烧。
经陈先生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本埠的音响高人鲁先生,他让我的发烧历程实现了高的飞跃。初次到鲁先生的府上,我有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眼界大开,巨大的珍妮西施 Genesis2.5音箱,高贵的MBL1521CD转盘、经典的ThetaG3解码器、还有发出黑金幽光的MBL6010D前级和MBL9010后级,NBS Monitor-0电源线、Onix Grand Master系列线材,好一套令人晕玄的Hi-End铭器!刊在《新音响》 2003年2月号里的 “电视增大九寸,音场损失三分”就是其大作。(三)
TOP
17#

回复:《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鲁先生带一对讯号线和一块墨绿的布,驾临寒舍指导。用绿布垫在CD机下面, 将Onix Grand Master RCA讯号线换下“麦记”平衡线连接前级和后级功放,声音又有明显新的提升:高频更柔顺,中频更丰润,乐感更好了。《动态琴皇》(MIT-8001)的贝森朵芙那晶莹剔透又略带木质韵味的钢琴尤现眼前,宽广宏伟的雄姿显露无遗,强烈的质感、凌厉的动态、生动的弹跳力和丰富的残响均一一重现:低音琴键猛击落下的余韵绵延,行云流水般的弹奏所泛起的堂音袅绕。钢琴声是最好的测试,只要把钢琴声调整得柔顺自然,高,低音域的平衡度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针对低频偏硬实的情况 , 在他的介绍下 , 我将其已退役下来的一条NBS MasterⅡ电源线用在后级RB -1080 上,播《威尔逊音响终极示范CD》第一轨《凡人号角》,嘿, 低频的下潜力十足,鼓皮带起的空气振动感逼真,那一团团富有弹性、凝聚又柔软的低频真是打得叫人好舒服。就让它插着吧 , 我“不可自拨”啦!我在这平衡度甚好的听音效果里沉浸了大半年时间,这期间有一半时间是在鲁先生府上的音响殿堂里聆听取经。鲁先生的藏书、藏碟丰富,很多名碟当今已经绝版,真令人叹为观止。他崇尚自然平衡的声音,要求音像庞大、饱满、宽松,但反应又要迅速、瞬态要好,追求声音的极致表现。他认为玩音响要“役物,而非役于物”,不可做器材的奴隶,音响应为音乐服务。
随着音响知识的丰富,听力进一步提高,终于又发现我这套系统声音还有不足之处,声场偏集中,听人声、乐器独奏或小编制的弦乐合奏有不俗的表现,但听交响乐或歌剧之类大编制的音乐,则吃紧且规模感不够。我怀着试试看的心理,向鲁先生借了他正在使用的Onix Grand Master(超级大师)电源线和喇叭线,电源线用到我的RCD-971CD机上,原来用的 Onix Master电源线则改用在 RC-995 前级上,Onix Grand Master 喇叭线换下 ONIX SP6。以一张《典范之声》(RR- 301CD)来检验,顺便检测HDCD的传真度是怎样的表现,这张碟13首曲目网尽近年RR公司天碟录音之最, 有如让人经历一次HDCD的大巡游。一开声,哇!乌鸡变成金凤凰,简直换成一套HI-End的器材了,音乐厅的空间感活现眼前,音场内的舞台感宽广开阔,乐队规模庞大,乐器层次分明,不论弦乐或铜管乐,无论单件或合奏,音色都靓得令人心醉。丰富的堂音,合唱的层次感与管风琴铺天盖地而来的超低音波,一浪接一浪充满压迫力摧人心肺,爆棚的鼓声阵阵让人大呼过瘾!RCD- 971的HDCD解码这时俨然似一部解码器,展现出比普通CD宁静、深邃的音场背景,各种乐器定位准确、形体呼之欲出,发挥出色,令人刮目,整个系统有了质的腾飞。
发烧友们常用播歌剧来考验音响系统,若系统搭配不好,则会破绽百出。我以《图兰朵》(Decca-414274) 试播:一开场庞大的管弦乐齐鸣,能量扣人心弦,仿佛告诉人们: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一段动人的冷艳的童话故事。剧中最著名的是帕瓦罗蒂雄厚宽宠、豪情激昂的Hi-C表现卡拉夫坚信黎明一到,胜利就会属于他的‘今夜无人能睡’ ……这张美国 TAS 榜上有名,由伦敦爱乐乐团演奏、梅塔指挥,被称为录音史上的经典之作,音效奇佳,它营造出磅礴的场面,动态凌厉时波澜壮阔,轻缓抒情时委婉悠扬,经这套从容不迫、条理分明、如实逼真的演绎,令人宛若在歌剧院前排的音效感受。
我还惊喜地发现,起着承上启下的RC-995 前级功不可没,同样也是一台性价比很高的器材。它的音质纯净而各频段量分布平均, 透明度和解析力有一流的表现,细节丰富,柔和不刺耳。这般表现足以和贵它几倍的器材相媲美,特别是音场表现即使和某些二万元的前级比起来一点都不会脸红,它营造出来的庞大音场可以轻易地塞满整个房间,音场深度优秀,尤其在喇叭两侧后方角落都没有任何内缩,不愧是部优秀的平价前级。当然,这里有Onix Master电源线提供纯净充沛的能量,让这些优点“锦上添花”。
兴奋的心情在贝多芬“第五 (皇帝)钢琴协奏曲” (DG447402) 的激荡下澎湃,几年来为音响所付出的辛劳和饱尝的苦、辣、酸、甜均在这一刻得到升华。随着乐潮的奔流,我仿佛觉得此时自己也有种 “君临天下”之感。短短的半天时间就将喜欢听的十几张CD精彩部分过了一遍 , 感觉太妙了,真好听,确实过瘾。“刘备借荆州”,不用说,这些线材再也回不到原主人那里了。有位玩 B&WN804 的发烧友,听过我这套系统后,连连称奇,赞不绝口,认为这套平价器材在气势的表现已赢过他那套804。为此他还写信向《音响世界》杂志求教,最后还是经不起诱惑 , 将原来的整套线材全部换成 Onix Grand Master系列线材。他感慨地说:“Onix Grand Master 线材能让平民变贵族,贵族成王侯”。鲁先生也常到寒舍听音,他认为本人的系统通过改善电源供给、用线材调声,走对了大方向,器材虽一般, 但声音胜在平衡和自然,宽松大气,悦耳动听。
终于可以尽情地品茗聆乐了。无论是富特文格勒还是瓦尔特、卡拉扬,还有鲁宾斯坦、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似乎都一一被请到府上了,我想,该知足常乐了。仅用Hi-End级音响几分之一的费用,能玩到这般水平,实在令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当然,就整套系统的音质来说,它并不是非常高贵,但堪称平价器材中的好音质。平价的器材怎么要搭配高级顶班的线材呢,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这好比美食,鱼翅炖熊掌、炖鲍鱼是佳肴,但炖菜胆也很美味,谁也不会非议如此的烹饪。 又比如,煮牛肉时味道怎么煮都出不来,只要你放一些辣椒,美味马上就出来了。我这套系统的“鱼翅”、“辣椒”就是 ONIX Grand Master(超级大师)线材! 也许有的人不需“辣椒”,而需要“味精”,看着办吧。 我需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搭配“铁律”,我追求的是通过器材重播出至臻至美的音乐,音响最终的目的是为音乐服务!(完)
TOP
18#

回复:《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上传完毕,不好意思耗费大家时间看此拙作。几年前的嫩烧,回首之贻笑大方。;P ;P ;P 再次感谢光顾该帖的各位DX的指导与支持!
TOP
19#

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07-7-20 9:39:00 发表
恩。。。是个ONIX枪手,签定完毕 ;P


哈哈,岂止ONIX,还有38度5、海阳、ROTEL、B&W、MBL、GENESIS、NBS,凡我有用过的我都给他们打过义工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7-20 12:33:26
TOP
20#

回复: 《美味的“鱼翅炖菜胆”靓汤》——侃谈我的发烧经历

原帖由 lin168 于 2007-7-20 10:59:00 发表
我器材很一般,但也用38.5许生的哥伦比亚,扁岩等线材。


我的BW603和ROTEL也一般,属三、四等的普通器材。搭配合适的普通器材用上高级线材出来的效果最显著,真有“换线如换器”的感觉。自个玩的心得,不赞成推广,仅供参考而已。
最后编辑MBL1521 最后编辑于 2007-07-20 14:00:0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