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复制链接]

查看: 7575|回复: 32
1#
松香味兄:关于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的问题,其实偶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玩的时间长了,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

简单地说,就是:这三者之间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只在同厂商、同类型的产品中呈线性关系,而在不同厂商、不同类型产品间不一定呈线性关系。比如,一般来说,同一个厂家的功放,功率大的,总是比功率小的有更好的推力和控制力,尤其是在一个系列的产品当中(不同系列的话有时也不是线性的,比如mark33H后级输出功率150W,但是实际的推力和控制力强于332333431432等输出功率比它大的后级)。而在不同的厂商之间,或者不同类型的功放之间,情况就会大大不同。比如,mark383输出功率100W,但实际推力和控制力是其他厂商100W合并机所不能比的,甚至好于很多其他厂商150W的合并机。又比如,kt88胆机的输出功率一般是50W,但是实际推力可以达到一般晶体管150W以上的水平。

这样看,以一台功放的输出功率来推断其实际推力和控制力就是不可行的了。那么,以什么来判断一台功放的实际推力和控制力呢?撇开胆机不谈,就晶体管机来说,偶觉得在参考输出功率以外,还有以下几点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1.
电源牛大小。300VA的牛可以做100W的功放,500VA的也可以,而mark383为了输出100W功率用了2500VA的牛。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电流输出能力,电源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放的电源输出能力,用了1000VA电源牛的功放的电流输出能力要远远大于用500VA300VA牛的功放。
2.
滤波电容大小,也就是孰称的电源水塘。这个指标决定了电源储备能力。举个例子:偶用过的densen B300后级,滤波电容量为66000微法,在100W输出的功放中算是很大的了,比200W输出的krell400XI都大。用这台机器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关闭后级电源,喇叭仍然能正常地唱一段时间,这就是电源储备的关系。时间地长短由你所放唱片的动态大小决定,如果是人声,可以唱很长时间,如果是交响乐,时间就短很多,碰到特别大动态的,甚至几秒钟就结束了。由此可以想象,滤波电容量小的功放,碰到连续大动态的乐章,难免上气不接下气。
3.
功率晶体数量。这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简单的说,使用功率管越多,推力和控制力月强。还是以100W功率的功放来看,一般英国功放每声道1对功率管,偶用过的densen B3002对,而mark3836对,6对是什么概念呢?一般厂家用6对功率晶体的功放的输出功率都会做到300W以上。看看一些常见功放所使用功率管的数量吧:simaudio I3,每声道1对,功率100Wdensen B300:每声道2对,功率100W,音乐传真A308:每声道2对,功率150Wsimaudio I7:每声道3对,功率150WNAD M3:每声道3对,功率180W,音乐传真A308前后级:每声道3对,功率250W,贵丰Diablo,每声道4对,功率250W,音乐传真TriVista300,每声道4对,功率350Wsimaudio W6后级:每声道8对,功率425Wsimaudio the rock后级:每声道18对,功率1000W,音乐传真TriVista KW,每声道20对,功率1000W。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共同输出功率的功放可以使用不同的功率晶体数量,但是总体来说,更大的功率需要更多的功率晶体。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的输出功率,使用不同的晶体数量,推力和控制力会有所不同吗?看看几台输出功率均为150W的功放吧:音乐传真A308:每声道2对, simaudio I7:每声道3对,simaudio W5.3:每声道4对,simaudio W7:每声道6对,mark33H,每声道10对。结论很清楚了,同样输出功率的功放,使用更多的功率管数量,推力和控制力会更好。甚至输出功率小的功放,如果用了更多的功率管,实际推力和控制力会都会比输出功率大的功放要好,比如mark33,每声道15对,功率300W,其推力和控制力根本无法用300W来衡量。当然,功率管的使用数量并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因为功率管的数量以及配对问题会对音质造成极大影响,当然这个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之内。
4.
阻尼系数。简单的说,阻尼系数越大,控制力越好,反之则越差。很多德国和瑞士产的小功率功放往往控制力超强,其实就是因为阻尼系数大。而胆机大多推动力不小,而控制力却不大,就是因为胆机的阻尼系数都小的可怜。当然阻尼系数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从控制力来讲,欠阻尼会造成控制力不佳,但是从音色来讲,过阻尼往往会造成声音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扬声器和功放之间的阻尼匹配是很重要的。这个也是题外话,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之内。

以上几个因素(包括输出功率在内)对于一台功放的推力和控制力是相互作用,共同产生影响的。偶认为,一台功放要具备较好的推力和控制力,在以上几个方面中,不能有明显的弱项。只要有一项特别弱,就会对功放的推力和控制力造成很大影响。当然如果每项都很强,那这台功放的推力和控制力肯定不得了。当然音色如何,那又是另一回事:)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写得不错.
TOP
3#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学习了。
TOP
4#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ericzhu88兄,从表面上看这些总结是对的。从实质上看,还是W=VI等这些最基本物理关系在起作用。

那么,如果以W=VI;I=V/R等等这些最基本物理关系进行分析,你上面的1、2、3、4就会很清晰了,而且还会发现上面一些“总结”其实是存在某些错误的,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些公式不难理解…………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5#

回复: 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原帖由 ericzhu88 于 2007-7-18 17:43:00 发表
松香味兄:关于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的问题,其实偶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是玩的时间长了,慢慢总结出一些规律。
[color=#......

写得真好,我配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知高文和FM里面是怎样的,听说FM动态
凌厉,即使在大音量下音色始终保持不变完全没有一丝粗糙刺耳。播放管弦乐FM的动态毫无压缩极富张力,在电光火石间铜管狂吹,鼓声急鸣,瞬态表现少有人及。
TOP
6#

回复: 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听说动态凌厉,即使在大音量下音色始终保持不变完全没有一丝粗糙刺耳。播放管弦乐FM的动态毫无压缩极富张力,在电光火石间铜管狂吹,鼓声急鸣,瞬态表现少有人及,不知他里面有几个晶体管。
TOP
7#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分析分析D类?我比较感兴趣
做一个好的唱片演奏家是件不容易的事
TOP
8#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呵呵,是的,其实很多现象通过公式去演绎以后就解释的很清楚了,当然,偶上面写的纯粹是偶自己的经验,有些是和smert兄以及其他很多烧友探讨的结果,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总之偶的想说的就是一台功放具备了上述四点,推力和控制力肯定差不了,而有些功放虽然在某些指标上特别突出,比如输出功率,或者用了特别大的牛,或者水塘特别大,或者阻尼系数特别大,总之个体指标特别好,但是如果在这四项中有明显弱项,那推力和控制力肯定也不会很好
TOP
9#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名琴兄的话说了一半?
TOP
10#

回复:偶对功放推力和控制力与功率关系问题的看法(松香味兄请看)

除了电源的容量、滤波电容的容量、功率管的数量和阻尼系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前级和后级线路的增益。

Mark 383的前级是可以调整增益的,如果调整到12dB,声音的动态和推力就会更好。但前级增益不可过高,否则会让后级过载。

后级的增益一般在22-32dB之间,具体增益大小和电流输出能力的关系不太清楚。
Mark No.33后级的增益是26.8dB,Jeff Rowland 501后级是26dB,Chord SPM2400后级增益是30dB、 音源传真KW750后级的增益是24dB,Simaudio W5后级的增益是31dB。哪位DX可以分析以下?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7-07-18 21:22:1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