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巴赫康塔塔之旅
一,卡尔·李赫特(Karl Richter) 这个就不用我多废话了,其经典的地位早成定论。卡尔·李赫特师从托马斯教堂乐长Günther Ramin,后任托马斯教堂管风琴师,直接继承了来自巴赫本人的莱比锡传统。他的这套康塔塔选集可谓阵容鼎盛,风格纯正。他不是从乐器、演唱方式上追求“形似”,而是从精神内涵上力求表达巴赫作品的庄严、崇高、深刻,使这套录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卡尔·李赫特并不是巴赫康塔塔的全部,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乐运动的发展,卡尔·李赫特也代表着一种风格、一个时代的终结。在李赫特的“老派”风格里,通常乐队比较厚重,合唱团较庞大,唱腔强调戏剧性,速度较稳重,这种纪念碑式的宏伟风格在演绎一些悲剧性、戏剧化或庄严深厚的作品里达到了高山仰止、感人至深的效果,如马太、约翰受难曲、康塔塔BWV4、140等,但演奏其他较轻灵或感情丰富的作品时,则稍嫌生硬了,远不如古乐版本的婉转细腻。独唱家们虽然都是大腕,但处理不同风格内容的作品似有千人一面之感。听李赫特版,最好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