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复制链接]

查看: 12144|回复: 48
41#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巴赫的独奏作品  大无 小无
TOP
42#

回复: 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原帖由 鲁班斯坦夜曲 于 2007-6-27 11:26:00 发表
有人喜欢收集萨拉萨帝的“流浪者之歌”




还有人收集"野蜂飞舞"呢
TOP
43#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巴赫大小无
TOP
44#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我识得条友,有三十几款柴一,问他有无听到想呕,答曰  自己都觉得无聊
TOP
45#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目前在收普罗的钢奏。
已经有两个六。
img002.jpg (, 下载次数:46)

jpg(2007/7/1 20:36:12 上传)

img002.jpg

img001.jpg (, 下载次数:70)

jpg(2007/7/1 20:36:12 上传)

img001.jpg

最后编辑scythian 最后编辑于 2007-07-01 20:36:12
TOP
46#

回复: 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原帖由 scythian 于 2007-7-1 13:26:00 发表
目前在收普罗的钢奏。
0.jpg (, 下载次数:54)

jpg(2007/7/1 14:14:56 上传)

0.jpg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7#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
TOP
48#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喜欢老卡指挥的柏林爱乐!
TOP
49#

回复:大家喜欢收集版本的古典音乐作品有那些?

回归十年,香港的中国化、国际化和去殖民化都在同步进行;但另一方面,香港人的「香港意识」却也在觉醒。从去年底港府拆除天星码头遭遇抗争开始,香港社会即涌现一连串集体记忆、本土历史、市民自主的呼声,文化界、娱乐界、网路族群乃至老式茶楼,人人都在谈香港应保留什么样的本土特色。

  这股怀旧风的兴起,与港府一味发展经济却压抑文化有关。「港府的城市规划手法是很法西斯的。你看,老电影院全拆光了,老餐馆也在快速消失。」犀利的青壮代文化人胡恩威说:「不断拆除旧区,全是为了方便炒家盖大楼。拆光了摊贩、老区,拆光了平民的记忆,香港会变成一所大监狱。」

  香港艺术馆最近展出一个视觉艺术展,主题「不中不英」四个字,反映了香港百年来的认同困惑。港英时代的香港,有它殖民的悲情,也有一种别於落后中国的优越;回归后的香港,有终於归宗的安顿,也有特殊性消逝的苦闷。尤其语言上的游移,香港的双语教育,英语、粤话、普通话的混合,港人虽最具国际语言能力,却又难称典雅。

  香港艺术馆馆长谭美儿说,香港人一直习惯用别人的语言逻辑思考问题,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却忘了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才是自己的呼吸。「一国两制」赋予香港的特殊地位,也是唤起香港人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一国」没问题,但「两制」的意义何在?若随手丢掉自己的记忆,香港的特殊性在哪里?

  香港人是中国人,这没问题,但香港人更要做香港人;「不中不英」是反省,也是提示。

  抵不过港府的强悍手段,皇后码头五月底终於确定要拆。守在皇后码头的最后几位年轻人,对来访的台湾记者谈到和乐生运动人士的交流经验,流露出惺惺相惜之情。一个光着膀子的小子愤愤地说:「我才不在乎什么集体记忆、本土意识!但政府今天敢拆码头,明天他就敢拆别的。我们不反抗,他就以为干什么都可以。」

  看来,香港刚萌芽的本土意识,包含了比文化认同更复杂的内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