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高品质电子分频有源音响系统制作教程DIR
6.怎样给各单元功率放大器选用功放IC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里,世界上各大电子元件制造厂都在设法制造出能够输出达到50W额定功率的大功放IC,甚至有不少宣称可以输出大功率的功放IC徒有虚名。例如菲利普公司生产的TDA1514宣称可以输出40W额定功率,实际只能输出24W,性能远不如美国NS公司在80年代推出的LM1875。而NS公司在90年代推出的LM3886宣称可以输出50W功率,却因为内部过热保护存在严重误动作,除非配加巨大的散然器或采取强制风冷、水冷等措施,使LM3886的发热温度不超过85℃,它才能正常工作。制造功放IC最专业的意法SGS公司在80年代推出TDA2030A之后,尽管宣称将推出输出功率更高的TDA2040、TDA2050,却一直不见产品上市。所幸的是,SGS公司在90年代后期推出了采用功率场效应管做末级的TDA7294大功放IC,不仅能保证在失真小于0.1%的要求下输出50W额定功率,而且具有极优良的耐热性能。实测TDA7294的发热温度须达到126℃才关断输出进行保护,当发热温度低于保护温度时工作状况都十分良好。而NS公司推出的LM3876和LM3886虽然要到100℃时才关断输出进行保护,但在发热温度超过85℃时输出波形已经出现严重杂波使播放的声音里带有“嚓、嚓”声而不能容忍。迄今世界上仅有美国NS公司和意法SGS公司具有制造微晶片大功放IC的能力,尽管NS公司制造的大功放IC存在热保护检测误动作问题,但出于知识产权和面子方面的原因,不会去照抄SGS公司的制造技术。而是会研制新的输出功率更大的功放IC,至于是否真能取得成功则在期待之中。例如NS公司推出的LM4700、LM4701、LM4766功放IC,原本是LM1875的替代型,增加了静音功能,但实际表现却极其糟糕。当工作于100Hz以下低声频时,驱动4欧负载能够输出的功率已降低到只有10W,仅适合勉强推8欧阻抗喇叭。其实,相同封装结构的功放IC,其散热速度决定了它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所以像TDA2030A、LM1875、LM4701这几个封装结构相同的IC在使用稳压电源供电下,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都是25W。但由于TDA2030A比LM1875的最大承受电压低得多,在不使用稳压电源时为了确保工作安全,TDA2030A的工作电压比LM1875的工作电压给得低,因此才把TDA2030A的输出功率确定为15W。从原理上说,把两只LM1875接成BTL输出方式可以得到50W输出功率,但要知道,所驱动的负载也要提高一倍阻值,否则功放IC内部的过流保护将进行动作,将输出功率限制在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这就使得阻抗为4Ω左右的喇叭不能在改用BTL输出方式下获得更大的输出功率。这即是为什么必须等厂家制造出能在4Ω负载上输出50W功率的大功放IC后,才能将各个单元放大器输出功率都提高到50W的技术原因。为了发挥出功放IC的最佳性能,提供给功放IC的工作电源应采用稳压电源。尤其在使用80年代就推出的功放IC时,它们对电源的纹波抑制能力还不够强,稳压电子滤波电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个不足。此外,当使用的功放IC不带有静音MUTE功能时,消除开机冲击声的最好办法是采用电压从零缓慢升高到额定值的软启动方式,这在采用稳压电子滤波电源时很容易实现。千万别用延时继电器来消除开机冲击声,否则在喇叭播放响度很高的低音时,继电器触头会发生抖动使喇叭连接线瞬间断开形成很难受的声音阻断现象。避免喇叭不遭受直流电压损坏的保护方式应改为,中音喇叭和高音喇叭与功放之间串联容量适当的无极电容,低音喇叭与功放之间加入偶合变压器。因偶合变压器只工作在低音频范围而且初级线圈匝数很少,很容易制做。在低音喇叭与功放之间加入偶合变压器还会带来一个好处,它可以使低音喇叭具有最好的电阻尼,当驱动信号消失时音圈在自由振动下产生的感生电动势能形成较大电流阻止自由振动保持下去。当然,低音喇叭都能经得住开机时的大电流冲击,保护功能全面的功放IC也几乎不会发生损坏,除非是使用了顺性特别好的低音单元,才有必要加入偶合变压器来使它获得最好的发挥。总得说来,各单元功率放大器选用何种型号的功放IC,主要是根据希望输出的功率大小和使用的喇叭阻抗来决定,现在可以使用的HI-Fi类功放IC频率上限都能超过150KHz,所以最关键的要点是它们必须能真实可靠地工作。
7.前级音量控制器对高品质音响系统的影响
音量控制是功率放大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在2002年第11期《电子制作》发表的“自制高品质红外遥控音量控制器”一文中曾介绍过在80年代里风光过的几款专用于音量控制的直流音调IC。其中以TA8184性能最好;LM1036音质也不错,但左右声道平衡不佳,相差可能达到2db。由于这些直流音调IC带有高低音调节功能,它们的输出信号峰峰值虽然可以达到8V,但输入信号峰峰值只允许达到3V。而从CD机输出的音频信号经常超过6V峰峰值,超过4V峰峰值的音频信号更加频繁。当把CD机输出的音频信号直接输入这些直流音调IC中时,幅度稍大的信号就会出现削波。为防止信号削波,必须先将CD机输出的音频信号衰减10db才能输入直流音调IC中,然后再对直流音调IC输出的信号进行相应放大,结果是使整机信噪比下降10db。虽然TA8184和LM1036自身的信噪比可以达到80db,但在经过先衰减信号再放大信号的处理后,整机的信噪比最多只能达到70db。在高品质音响系统中,音量调节器的信噪比如果不够高,播放效果将受到明显地损害。普通电位器由于电阻膜片空间面积较大,很容易产生感应噪声。当把电位器旋到两端时,电位器产生的感应噪声较小。当把电位器旋到中间常用位置上时,电位器产生的感应噪声最大。实验证明,使用普通电位器做音量调节,在把电位器屏蔽起来,直接把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加到电位器上时,整机信噪比仅能够达到60db。想要降低电位器产生的感应噪声,只能使用低噪声放大电路将信号源输出的音频信号先放大十几倍,再将它加到电位器上。这样做的难点是,前置低噪声放大电路必需使用高达±40V的工作电压才能在不发生信号被削波的情况下提高整机信噪比。由于加在电位器上的音频信号幅度被放大了10倍,在电位器上产生的热损耗也将增大100倍,必须改用由若干个金属膜电阻串联构成的非连续调节的特制电位器来调节音量。这种特制音量电位器产生的热噪声比普通电位器产生的热噪声要低得多,但信噪比也仅能达到85db,很难超过90db。所幸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外已经有多家电子公司生产出新一代音量调节专用IC。它是将一系列微型电阻串联集成在IC内部,通过集成在IC内部的电子开关实现触点切换。由于集成在IC内部的微型电阻体积非常小,几乎不产生外部感应噪声,这些音量调节专用IC的信噪比都能超过90db,非线性失真不大于0.01%,输入、输出信号的峰峰值都能达到IC电源电压值。以音量调节专用芯片TC9235或SC9153来说,工作电压取为单9V或双±5V时,输入、输出信号的最大峰峰值可达9.3V或10.3V,信噪比不低于100db。必须采用这种性能更优良的专用音量调节芯片来制作前级音量控制器,才能使电子分频音响系统发挥出最佳表现。此外,对多个信号源的输入切换也要采用电子开关器件来实现。如果使用继电器来切换信号源,在喇叭播放响度很高的低音时,继电器触头会发生抖动使输入信号瞬间断开形成很难受的声音阻断现象!实际使用证明,采用CD4051、CD4052、CD4053系列电子模拟开关来切换信号源可获得不低于100dB的信噪比,信号输入、输出范围都允许达到10V峰峰值,而它们引入的非线性失真约为0.2%,低于人耳分辨能力。电子模拟开关的传输响应频率高达40兆,传输音频信号毫无问题。唯一不够好之处是通道隔离度只有40dB,同一芯片上的几个通道之间存在串音。在不使用的信号源实际被停用的一般情况下,通道隔离度不够高并不会影响使用。如果对通道隔离度有特别的高要求,可让每个信号源先各用一个模拟开关芯片做通断控制,再用另一个模拟开关芯片进行同步切换,从而使信号源之间的隔离度超过90dB。同一个信号源的左右声道实际不需要很高的隔离度,40dB已经足够。如果也要提高要求,只需将左右声道分别用两套相同的模拟开关芯片进行重复制作即可。在音响系统的三个最主要评价指标中,信噪比排在首位,其次是失真指标、然后才是带宽指标。高品质hi-Fi音响的信噪比不得低于75dB。信噪比低于65dB就属于低档音响,电脑多媒体音响对信噪比的要求仅为50dB~65dB。所以,切莫以为多媒体音响在电路里使用了级前有源滤波器,就等同于Hi-Fi电子分频音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