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复制链接]

查看: 80866|回复: 298
11#

回复:【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美.
在勃拉姆斯音乐中,我感受到了真.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感受到了善.
TOP
12#

回复: 【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补一个"迪亚贝里"变奏曲
DSC04124.JPG (, 下载次数:55)

jpg(2007/5/26 11:51:04 上传)

DSC04124.JPG

TOP
13#

回复: 【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与管乐五重奏
.
"莫扎特在给他人的信件中曾经提到这个作品,说是“自己作品中最好的一首……”,是不是莫扎特最好的作品倒也难以断定。不过贝多芬在早年的时候也写过非常相似的作品。不单是作品的调性、构成等等都和莫扎特的这个三乐章作品相当相似。以至于有人说这是年轻的贝多芬学习莫扎特的作品模仿创作出的。不过这一点似乎也没有什么根据。不过从两个作品如此相向的一点,可以想象贝多芬在创作自己的Quintets for Fortepiano & Wind Instruments(op16)的时候一定是受了莫扎特K452的影响不小……。莫扎特的作品是在1784年(28岁)的创作的,贝多芬的则是12年后26岁的时候创作的。莫扎特的作品是和钢协No15、16在维也纳的商业演出而创作的,在有莫扎特著名友人单簧管演奏家舒特德拉的参与下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作品也在维也纳社会得到了认可。可想而知12年后,贝多芬也像为了迎合维也纳市民的口味而写下了这个作品的。现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两个同类作品的录音经常是同收于一张唱片的,大家都有机会比较一下这两个同类,且非常相似的作品……。是呀,莫扎特确实是非常了不得,双簧管、单簧管、巴松和法国号在作品中近乎完美的搭配了起来。再插进一台完全不同类型的乐器——钢琴,管乐器与键盘乐器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相当得体,简直是难以想象了。这个意义上,莫扎特就是就是天才……。古典的匀称、平衡在这个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相比之下,贝多芬的作品也相当优秀,不过莫扎特作品中管乐器的使用上在贝多芬作品里面就没有多少匀称和和谐可以说了。说起来也是,贝多芬到了中后期对管乐器在室内乐的使用多少有些敬远的态度。管乐器在其大作品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至关重要,不过室内乐作品中就不见了那些管乐器。贝多芬早期作品中事实上管乐器的室内乐作品还是相当多的,大概是到了30岁之前几乎就结束了加有管乐器的室内乐创作。不过在此之前青年贝多芬还是留下了一些相当棒的作品,如管乐七重奏、八重奏等。其中,贝多芬的七重奏(Op20)作品应该是贝多芬获得整个维也纳好评的热门儿作品呢。
                                                                                                                        -------行人
DSC04134.JPG (, 下载次数:56)

jpg(2007/5/26 11:56:37 上传)

DSC04134.JPG

TOP
14#

回复: 【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早期室内乐的精品---贝多芬七重奏,OP.20
DSC04141.JPG (, 下载次数:44)

jpg(2007/5/26 12:01:38 上传)

DSC04141.JPG

TOP
15#

回复: 【纪念贝多芬逝世180周年】出自心灵而回归心灵!!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7-5-25 19:05:00 发表
三重奏是比四重奏更难的曲式,有人说四重奏就是四个德高望重的哲人聚在一起抒发个人的深沉见解,既要和谐,也要突出,既有雄辩,也有轻吟低唱,所以每一声部都是配角,也都是主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四重奏团体都是数十年的老搭当的主要原因,因为“均衡”可说是四重奏的最高境界!而且只有四把乐器,哪一个人出了差错都会完全显露出来。而三重奏比起四重奏的难度更加一层,乐器更少了,声部的平衡也更加的难以维持,这就是为什么这类的作品极少的主要原因。而敢于组合演奏的人如果没有几把刷子是会遗笑大方的。贝多芬总共写了十一首钢琴三重奏,其中以编号97的“大公”三重奏最为出色,这首作品完成于1811年,题献给资助他的鲁道夫公爵,而在1814年的首演中,担任钢琴部份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一次也是乐圣最后一次以钢琴家身份公开演出。这首曲子因为与“皇帝”钢琴协奏曲一样,都具有光辉灿烂,气势磅礡的气势,颇符合贵族高雅、大方的身份,又是题献给公爵,所以后人便称之为“大公”三重奏。全曲从头到尾充满活力,生动有神,似乎对人生充满无限的希望,对生命给予最大的歌颂!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乐曲结构完美均衡,和声多变却又朴实自然,乐器间的对话、呼应、独白、雄辩,变化多端却如诗如梦,最后强烈的渐强奏把情绪完全宣泄出来,听了颇有畅快淋漓、完全融入的感受。


补:"美艺"数码版贝多芬"鬼魂","大公".
(海顿,莫扎特的钢琴TIO也好听)
DSC04145.JPG (, 下载次数:53)

jpg(2007/5/28 12:20:18 上传)

DSC04145.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