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复制链接]

查看: 123532|回复: 426
61#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找到不用我一边看一边打啦。。。。。。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2#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最实用打出来了

摘自当年声学房间设计改装实例
房顶:矿棉装饰吸声板(离顶10CM)
地面:化纤地毯满铺
四周墙:距地面起铺80CM高的木墙裙(后空10CM)其上采用穿孔石膏吸音板与矿棉板交叉铺成一定图案
隔声门就复杂了不说为妙
隔声窗:三层玻璃,周边密封。

先设定上述各材料面积,根据公式吸声量:
An=Sn。An
算出各自对应的吸声量,按不同频段算出各种材料总吸声量:
又是公式
晕。。。。。。。。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3#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这么多东西有文字有公式有图案,有各种材料的吸声系数。。。。。。。。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4#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音箱摆位与调整都一页半,加前面关于室内声学与家居装修三页,不懂这些,不要说打看都看到晕。哈哈
最后编辑clk 最后编辑于 2007-05-05 20:11:20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5#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我都说叫你封!哪有音箱后墙是窗口???在其它面还可不封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6#

回复:【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网上找

音麻烦响室DIY全攻略


所有的人都嫌钱不够,所以,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切入。当然,钱多自然好办事,不过,没钱也能三拖一嘛。如果我们精打细算,万儿八千的也能够做出一间很好的音响室。嘿嘿,不信?OK,说着不如做着,请看下面。Firststep墙的处理一般概念一般而言,我们的四壁大多是砖墙。这种墙壁对于高、中、低频的反射都很强,尤其是对高频的反射。所以,“适当”的吸音就成为首要任务。所谓适当就是不要太过分,如果把声音都吸得干瘪瘪的毫无韵味,那就适得其反了。侧墙的处理到底这四面墙壁要怎么吸才算适当呢?先说二侧壁。这里要对付的是从喇叭发出来的第一次反射音。为什么要吸第一次反射音?如果第一次反射音太多,会导致定位不清楚,而且声音听起来也会太吵。所以一定要吸。

要怎么吸?您不必满满的整个墙面都吸音,只要大约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中间处吸音就可以。这片吸音的面积大概要多大?至少要有1-1.5公尺宽,墙面三分之二高度高。吸音材料的厚度呢?您不能用一般窗帘那么薄的布料吸音,因为效果不彰。至少都要有厚绒布的厚度才可以。而且,如果您要像窗帘一般吊在侧墙,请注意要打皱摺,就像窗帘的处理一样。

若是不想用布料来吸音,有什么其他的材料能够使用吗?您也可以用布绷吸音棉,做成一块块的吸音体;您也可以吊绵羊毛;您还可以用各种您想得出来的软质材料来吸。不过请注意,千万不要以为钉木板可以吸音,木板表面是平的,与原来的墙无异。木板本身很硬,也与墙无异,它不会有吸音的作用。如果您用薄板钉空腔,它是会吸音没错。不过,它吸的不是高频,反而会把中频与低频吸掉,使声音变薄,不饱满,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样做。

喇叭后墙的处理

喇叭后墙一定要结实要坚硬,这样才不会吸掉低频,而且会让扩大机功率倍增。假若您在喇叭后墙钉空腔,不论您是用多厚的木板或薄板,绝对都只有负面的影响而没有正面的效果。最常见的负面影响就是声音虚虚的,低频量感不够、不结实,而且低?不干净。

咦?既然喇叭后墙要结实要硬,您刚才怎么说要吸呢?我所谓的吸不是要您弄空腔,而是要像侧墙一样的吸法。请注意,假若您在二侧墙做吸音之后,已经觉得定位精准,而且声音不会吵,那么,喇叭后墙就可以不要做吸音处理。反之,如果您还是觉得声音太吵,定位不精准,那么就要在喇叭后墙做吸音处理。后墙一吸之后,保证声音改观。

后墙吸音的面积要有多大呢?二喇叭之间那片面积的三分之二才够。如果您只挂一幅小画,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如果您只挂一支小提琴,那也没什么用。还是请您注意,挂薄的布是没有用的,至少也要像壁毯那么厚才会有用。

喇叭后墙墙角的处理

任何的墙角处都是驻波最强的地方,如果能够稍加处理,对于声音绝对会有助益。如果不加处理,其实也不会产生巨大的伤害。最自然又不花钱的处理就是将墙角设计成书架、CD架或摆饰架。有人会用木板把那个直角封起来,这样就变成斜角而非直角。这样做是有用的,不过仍然会冒斜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有人则将那个直角做成弧形,弧形具有扩散声波的作用。不过,仍然要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此外,弧形的直线宽度也限制了所能扩散的频率。例如,如果弧形的直线宽度只有1 公尺,那就只能扩散340Hz左右的频率(声音秒速340公尺除以弧宽1公尺)。

有人会将梁下的直角做成弧形,这同样也会增上上述的问题。而且,做梁下弧形也恐怕不是您自己能够DIY的,请木工来做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您将开始花大钱。

聆听位置后墙要怎么做

或许您会说,我都已经贴著后墙坐了,这片墙还能怎么做?老实说,贴著后墙坐是最不好的,因为此时声音会比较浑。除非您的系统低频不足,必须靠近后墙来增强低频。一般而言,您的坐椅至少要离后墙半公尺,这样的声音才会比较干净。

聆听位置后面这片墙其实可以吸,也可以扩散。用吸是怕您离后墙太近,反射音太强。用扩散是因为离后墙较远,扩散可以使声音更自然。最佳的方法是将吸音材料用在扩散造型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吸收与扩散的好处兼得,这是最完美的。

要怎么做扩散呢?如果您懂得二次余数扩散器的处理,当然可以自己DIY。如果您不懂怎么做,也懒得去做,也可以想办法收集麦当劳外带饮料容器,或者去买装蛋的容器。那些容器都是纸做的,而且凹凹凸凸的,具有自然的扩散效果。不过,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很窄,无法像RPG一般扩散范围很宽。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做扩散?请记住,任何的斜面或弧形都可以扩散声波,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受限于自身的「面宽」。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要设计成一格一格深浅不一的样子,因为这样才能扩散更宽的频宽。

Secondstep天花板与地板的处理

说完四壁与墙角的处理之后,我们要进入天花板与地板。由于天花板比较复杂,那么我们先从地板说起。

地板的布置

居家地上大概都是大理石、瓷砖或木质地板。由于位处亚热带,气候又湿又热,固定的地毯并不适合我们的居家环境。为了降低从地板反射上来的低频,我们还是需要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的这块地上铺上可移动的厚地毯。请注意我说厚地毯,而不是一般南亚薄地毯。为什么需要厚地毯呢?因为厚地毯的吸音效果才够,如果您只想用小块薄地毯,那将只有装饰作用,而没有实质的吸音作用。您知道去哪里找厚地毯吗?各地的纺织批发市场上肯定都有的啦,例如天津羊毛地毯。只要是那种厚地毯,而且是羊毛的,买比较便宜的机器织品就可以,不必买到纯手工织的,因为那会贵很多。

天花板的处理

在地上,我们能够着力的地方只有铺上一块地毯。而在天花板上,花样可就多了。请注意,千万不要留著空空的天花板不管,那样就太可惜了。

一般来说,天花板最好也是吸音与扩散兼具,这样声音才会最好。如果只有硬调子的扩散,则从天花板来的高频反射音会太强。在此,给大家五种吸收与扩散兼具的天花板处理,以及一种只有吸收的处理。当然,您必须把做天花板的预算编入房屋装潢费里。否则,天花板随便一做就是一两万,这样就破坏「凡人预算」的初衷了。

一、轻钢架加矿纤板

这是最简单的天花板处理,也是最省钱的处理,。虽然这种天花板只有吸高频的作用而无任何扩散功能,不过对于抑制过吵的高频以及过长的室内回音都会有效。您可不要看不起这种处理。

二、藻井加中央区吸音

所谓藻井就是一格格、一层层向上收的天花板,中国旧式建筑的天花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处理,上海北京音乐厅都有这样的处理。藻井扩散的作用在于一层层内缩的阶梯,而它的吸收作用就安置在最中间的那一块。如果是四、五坪的小聆听室,将天花板分成四格来做藻井就可以。假若有十几坪,当然就要分成更多格了。

藻井有什么坏处?第一,请木工来做相当昂贵。第二、藻井本身的空腔会吸收中、低频。但是,如果您的吸音、扩散都不够,而且又喜欢藻井的美观,藻井恐怕还是很好的选择。

三、小片声弧扩散兼吸收

先问一下大家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做小弧片。如果您可以DIY,那么,请动手做每片一尺见方、二端弯起的小弧片。然后在弧片向下的一边贴上塑胶皮(木皮难贴,而且要上漆,塑胶皮几可乱真,而且便宜方便。)。然后在向上的那一面黏上泡棉或吸音棉(绝对不能用玻璃纤维棉,会伤肺)。最后,在天花板上钉木条,把小弧片一片片固定上去,这样就大功告成。

这样的处理很费工,而且扩散的频率受限于一尺见方的面积。但是,一方面它可以做得美观,另一方面它可兼具吸收与扩散,而且不会有空腔吸中、低频的问题。此外,您大可不必整个天花板做满。您可以选天花板中间与聆听位置上方先做,效果不够再继续扩大。

其实,如果有人能够大量生产这种以二分薄板弯成的小弧片,那将是造福音响迷之举。

四、三角扩散吸收

这种方法与上述小弧片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把小弧片改为三角形而已。弧片与三角形何者效果为优?其实差不多!就看您认为那种比较对您胃口。

五、洞洞板加波利扩散板

洞洞板就是建材行能够买得到的那种布满小孔的薄板。将洞洞板裁成二尺见方一块,再将洞洞板的向上一面铺上泡棉或吸音棉,然后将它们放在轻钢架上。整个天花板放一半洞洞板就好,剩下的一半轻钢架则放波利扩散板。这样一来,洞洞板可以吸音,波利扩散板可以扩散,整个天花板搭配起来也不难看。

六、外表绷布内藏吸收与扩散设计

这种处理其实就是为了顾及美观而做。先在天花板上做吸收与扩散各半的装置,然后再打格子,将那些设施以美观的布绷起来遮住。这样一来,视线所及是一格格美观的绷布,里面又具有扩散、吸收功能,这是三赢的处理。当然,这也是很费工的处理。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7#

回复: 【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家庭听音室声学设计(一)转帖精彩

过去,受到住房条件限止,绝大多数家庭几乎无法空出一间专供欣赏音乐使用的房间。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不少发烧友拥有一间专用的听音室已经不是什么奢望。不过,房间的声学条件如何,对放音质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不管怎么说,一间房间的投资是一大把钱,装修的费用也不算小,如果最终的音质达不到要求,甚至不满意(投资太大,期望值也高),岂止糟踢了房间?由此怎样设计,如何处理和控制听音房间的声学条件,就被提到发烧议事日程上来了。
    本文以及后续的一些文章试对家庭听音室的声学处理(隔声隔振除外)作些介绍,使读者对家庭听音室的要求,处理方式及新的一些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认识。

听音室类别

    作为听音使用的房间,用途不尽相同。不同行业叫法也不同。有的叫听音室、试音室审听室,有的叫做调音室、演播室、控制室、监控室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在本文中,按其主要使用目的,把它们归纳成三类:
1、  家庭听音室,主要供一般家庭欣赏音乐使用。
2、  试听室,主要供音响产品的试制、选购等作主观音质评价使用。
3、  监控室,主要供录播和加工节目时进行监控和控制使用(不加区别时,本文把它们统称为听音室)。
从使用目的和声学条件方面看,试听室和监控室比较相近,着重于要求房间不应对听音产生干扰以免影响评判结果。家庭听音室则着重于要求有更好的“现场”气氛,最好犹如在音乐厅聆听那样。实际上,许多发烧友也常常利用家庭听音室对音响产品进行主观音质评价,因而往往与试听室也有共同之处。另外,从今后对监控室和试听室的设计研究动向看,也要求它们能够更好地再现录制现场气氛。故欣赏与音质评价之间并没有根本矛盾,能够兼而有之并没有什么不好。因此上述三类听音室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也是相同的。鉴于对听音室的设计标准主要是针对试听室和监控室而提出的,而专家们在提出这些标准时,也要求它们接近一般水平的家庭起居室。因而对家庭听音室的要求和设计,完全可以参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在这个大前提下,对某些具体的参数略作变通,以更好地适应各自的特殊需求即可。
    这里要指出,人们总希望一个听音室十全十美,能够满足聆听一切曲目的需要。但是,被公认为世界是最好的屈指可数的音乐厅,也不能使一切类型的曲目都获得同样完美的演奏。因此我们对听音室不能苛求,只能折衷。

基本要求

    上个世纪60年代,听音室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注意。从70年代起,声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有关国际组织和各主要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标准文件,用来交流和指导试听室和监控室的声学设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尽管作为欣赏音乐用的家庭听音室,与作为音质评价用的试听室和监听室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在房间中听音”这一点相同的。既然房间对音质的影响有利有弊,那么,无论哪一类听音室,在“扬长避短”这一点上就必然存在着共同点。这一共性形成了对听音室的一些基本要求。满足这些要求的具体方法前文大多谈过,这里仅作归纳:

1、  嗓声要小,隔声要好
  为了避免对最小信号电平的掩蔽,室内各种设备和设施本身的嗓声要小,室中的墙门窗隔声性能要好。一般,室内的总嗓声电平至少要低于最小听音电平10dB以上。具体低到什么程度,取决于节目源的最低电平和重放的最高电平。有关标准推荐低于NC-25曲线或35dBA。现在出现了信嗓比更高的SACD和DVD-Audio,对听音室本底噪声的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了。当然,作为一般的家庭听音室,未必一定要那么严格。

2、  要控制驻波
作为专业标准的试听室的监控室,最大容量推荐值一般都在150立方米以下(约50平方米上下)。家庭听音室往往更小些,一般在20平方米上下。但从声学上说,都属于“小房间”之列。“小房间”最大问题之一,便是300-500Hz以下存在着由驻波引起的房间共振。如果不加以适当控制,就会产生明显的音染。这是目前家庭听音室音质不佳的主要原因。
为了减小驻波音染,如果可能,房间体积应选得大一些。同时,房间的尺寸比例要适当。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对这些频率的吸声或扩散处理。这样就有利于减小驻波引起的音染。

3、  混响要适当
房间的混响,对音质有利也有弊,因此混响要适当。对音乐厅这样的“大房间”是这样,对家庭听音室这样的“小房间”同样如此。所谓“适当”,就是混响“过长”不好,“过短”也不好,这是用听感很容易分辩的。于是必然存在着一个“长”与“短”之间的折衷值,这就是所谓“最佳混响时间”。

4、  抑止有害回声
     从物理学的概念看,所有室内反射声都可以叫回声。有的回声与直达声相融合,不分彼此。有的回声则与直达声不相融合而可被单独听到。后者一般都是有害的回声,因为它们影响了室内声音的清晰度,还容易分散听者注意力,或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家庭听音室的体积小,不太容易产生回声,而室内通常要布置吸声材料或作扩散处理,这些情况都有利于抑止有害回声的产生。一般,只要在室内拍一下手,很容易听出是否存在回声。如果出现回声,通常总是由大的平行且光滑的墙面引起的。可以用厚重的窗帘在一面墙上移动,来找出回声究竟出自墙上哪一部分。然后在该部铺贴适当大小的吸声材料即可
p6813.jpg (, 下载次数:68)

jpg(2007/5/5 21:07:38 上传)

p6813.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8#

回复: 【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以上四点是对听音室的共同的基本要求。过去和目前的许多家庭听音室也是按上述原则进行处理的。应该说,这样处理后的听音室在与未作处理前相比时,音质是好多了。但也要看到,即使满足了上述要求的听音室,它们在音质上还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在家庭听音室中往往表现得更常见,更明显。这是大家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这不便于大家交流听音经验,也不便于对音响产品作出可靠的音质评价。当然,欣赏音乐的实际效果也不一样,有的较好,有的较差,大多数则一般。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并不难想到,就是家庭听音室的大小形状不同,吸声扩散处理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房间的大小形状和吸声扩散处理完全相同,那么两个房间的音质就会相同。但是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是,如何使大小形状不同的房间具有相似(相近或基本一致)的声音。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使一个房间具有最佳(综合而言)的声音。为此,我们需要对房间的声音及其对听觉的影响作更为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目前业余听音室的设计水平。

回声图

    我们已经知道,聆听者在室内听到的声音,除直达声外,就是直达声的反射声。就仅仅这两种声音,对我们听觉的影响常常令人迷惑不解。为了解开这个迷,也令声学家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说明混响时间的概念时,我们利用一个稳态声源先在室内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声场,然后撤走声源观察室内某点声能的衰减情况。现在改为向室内发送一个短促的脉冲声,然后观察室内某点声能的衰减情况。
图1是实验布置图。当向一只音箱输入一个短促的信号后,聆听者最先听到的是离音箱最近的直达声。然后听到的是按反射路径长短次序来的一次、二次、三次……乃至多次反射声。为简明起见,图中仅画出6个一次反射声。如果室内墙面反射很强,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反射声的密度越来越密,强度逐淅减弱,最终消失。
    图1房音的大小为4.9mX7.1mX3m。根据我们以前介绍过的方法,可以大致算出它的第一个一次反射声(1)的强度约比直达声低1dB,时间滞后约1ms。第5个一次反射声(5)的强度约比直达声低9dB,时间滞后约12ms。
    把这些反射声,包括图1中尚未反映出来的各次反射声均按时间先后排列起来,则得图2所示的回声图(示意图)。它反映了各种不同强度反射声到达聆听点的时间序列。为了了解后文的需要,对一些重要名称作些说明。
1、所有反射声,按某一时间划分成早期反射声和后期反射声。早期反射声与直达声是融合在一起的,人耳分辩不出其先后,它有加强直达声响度和提高直达声清晰度的作用。划分的时间,对音乐来说约80ms,对语言则为50ms左右
p6813.jpg (, 下载次数:67)

jpg(2007/5/5 21:08:33 上传)

p6813.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69#

回复: 【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2、后期反射声是经墙面多次反射的反射声构成的,实际上就是充分扩散的混响声。各相邻后期反射声之间延时很小。后期声的强度虽然略有涨落,但总的趋势逐渐衰减的。不过,如果室内存在着声学缺陷,后期反射声中可能出现特别强的反射声(如图2中高出阴影区的垂直线),听起来就是跟在直达声之后的第二个声音,即产生回声。这些强的后期反射声如果以一连串相同或相近的周期连续出现,则称为颤动回声。如前所述,无论是个别强的回声还颤动回声,都应加以抑止。
3、初始时间延时(ITD)。这是指直达声与第一个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隙。这是一个对空间感有影响重要参数。请注意,图1那样的小房间的ITD,仅为1ms左右。音乐厅中的ITD往往达20ms左右。
     另外,对于吸声较强的小房间,图2中的后期反射声即混响声场往往建立不起来,这是家庭听音室与音乐厅的又一个不同之处。这里先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提一下,以后将要用到这个概念。

“刺猬图”

     回声图是反射声的时间序列,不同时间到达听者的反射声对主观听感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反射声具有方向特性,来自不同方向的反射声对主观听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室内甚至接收的反射声强度及其方向,可以用“刺猬图”加以形象地表示
p6813.jpg (, 下载次数:58)

jpg(2007/5/5 21:09:10 上传)

p6813.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70#

回复: 【祝贺论坛升级】我的听音室

图3就是图1和图2中直达声及反射声的“刺猬图”。为便于一般读者理解,把分解为垂直和水平两个部分,每一部分中,把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及后期反射声分开来表示。到达室内某点声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其强度大小用箭柄长度表示。图中垂直平面上直达声用虚线表示,这是因为它是水平面上直达声在垂直面上投影的缘故。早期反射声只画出1-6个一次反射声。后期反射声是充分扩散的,某点的后期反射声来自各个方向且强度相同。如果把图3与图1对照起来看,是不难理解的。其实,图3各图中的声线是集中在一个点上的,这个点上有着许许多多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刺”,活象一只“刺猬”故得名。显然,室内不同点处的回声图是不同的,“刺猬图”也是不同的。二者联合起来,充分地表示了室内某点所接收到的各种声音的强度,方向以及时序。只是尚不能反映反射声的频谱结构相同,因此要在大小形状不同的房间里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几乎是不可能的。严格地说,在同一房间的不同地点,声音也不可能相同。这种情况下免令人十分沮丧。不过,好在人耳的听觉分辩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声学家们由此看到了希望和前景。只要对室内的反射声作出适当的控制,在不同的房间中听到相近或相似的声音并非完全不可能,而且在小房间中听到类似于大房间的某些声音效果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大家想必记得,日本雅马哈公司在介绍他们的数码家庭影院时说过,他们实地勘测了世界上著名音乐厅和其它演出现场的声场特性,然后通过DSP(数码声场处理)技术在普通的听音室中重现出原来的现场效果。他们所实测的现场声场特性中,最主要的就是回声图。所不同的是,雅马哈采用多声道电声技术来模仿现场效果,而声学家则采用纯声学的手段来实施,难度便可想可知。

空间感

  家庭中用双声道立体声设备欣赏大型交响乐时,在两只音箱之间会出现一个“声舞台”它通常出现在两只音箱之间的连线上,它有一定的宽度,有时还会感觉到有少许深度(图4)。一般来说,人们能够比较正确地分辩出“声舞台”上各声部的左右位置,有时还能感觉到乐器有前后之别。这个“声舞台”令人印象深刻,这正是双声道优于单声道的魅力所在。
    在音乐厅中欣赏大型交响乐时,一般是只有靠前中间部分座位上的听众才能相当清楚地听出乐器在舞台上的左右以及前后位置。乐队交响演奏时,各声部此起彼伏,交相辉映,令人获得很大的艺术享受。
不过,坐在较远或偏离中间区域的听众,通常中能感到舞台上乐队有一定宽度,并不能对乐器位置作出明确的分辩。但是他们都能感到音乐厅中的声音有“空间感”——听者被声音包围的感觉。近年来,空间感已成为音乐厅的重要音质特征,越来越受到声学家、建筑师和听众的重视。但空间感正是目前家庭听音室中普通缺少的一种主观感觉。不能说家庭听音室中一点没有空间感,两只音箱之间的“声舞台”也可以说是一种空间感(确实是空间感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与音乐厅中的空间感相比,似乎还是有天壤之别
p6813.jpg (, 下载次数:66)

jpg(2007/5/5 21:09:57 上传)

p6813.jpg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