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50464|回复: 153
111#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纳西古乐最有名的可能是白沙细乐,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的安魂曲。但是这些经腔和曲牌依然珍贵。
39.jpg (, 下载次数:37)

jpg(2007/5/16 22:42:20 上传)

39.jpg

TOP
112#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168 还有一位大侠,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的太阳老头儿,没有出现啊。
呼唤一下。
TOP
113#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5-16 22:06:00 发表
再来一张宋人词意。
唐诗、宋词、元曲,是李祥霆琴箫即兴三部曲。



这个很一般
TOP
114#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神神 于 2007-5-12 3:25:00 发表
感谢过路云为推广国乐所下的功夫。各位都发现他对国乐很有研究吧?其实各位不知道,他对西乐更熟呢!也开个帖子,如何?


请问兄台是谁呢?好象对我挺熟悉的?你写的地址是武汉,难道是我身边的朋友吗?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15#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5-12 16:57:00 发表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5-12 16:54:00 发表
发两张图玩玩,云兄莫怪。


呵呵,何怪之有啊,这些天我被私事羁绊,一直不能来,你帮我把帖子顶起,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16#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5-16 22:35:00 发表
再来一枚中国的古乐。

很多中原地区失传的方言,礼仪风俗,音乐舞蹈,可能会在边疆地区找到。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古代到边疆屯垦的军人及其家属所形成的社区群落,将这些中原文化带到了边疆,并且由于不发达的交......


关于这个所谓的“纳西古乐”我想补充一下的是,这个并非真的什么“唐宋遗音”的古董,而是宣科吹出来的假货。这个其实也就是很普通的云南地方的传统民间音乐,里面演奏人员所用的乐谱也是平常的公尺谱,并非宣科所说的中国只有不到几个人,只有他们那才能看得懂的“天书”,我也会唱公尺谱,这个没什么了不起的。
关于“纳西古乐”和宣科的那些东西,音研所的田青先生(也就是原生态歌手比赛的评委之一)曾写过这方面很详细的文章狠批,两人为此也打过官司,可是最后还是田青输了……对于这个纠纷,我只能说:宣科是个骗子。
详细的大家可以到网上搜搜。
最后编辑过路云 最后编辑于 2007-05-19 10:13:34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17#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之前开溜,向大家道歉,趁着周末有时间,努力回几个帖子……

牡丹亭是昆曲中的经典之作,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以研究他的剧本为主,关注的是文学的方面,对于音乐来说到底有些不为人知。
但是这个版本很奇怪,它的音乐来源,我真的说不清楚,它和我听过的由昆曲大家俞振飞唱的版本有很大区别。我在里面甚至听到江西民歌《斑鸠调》的音乐,奇哉怪也……这个我还得好好再琢磨琢磨。
不过撇开它的音乐来源什么的,这两张DVD的制作还是还优秀的,演出是由法国和美国的两场演出里面剪辑而成的,布景华丽,里面唱的也很出彩。当然,若论功底深厚还是得推俞振飞。但是我觉得对于昆曲不太熟悉的人,不妨先拿下这个DVD作为入门,应该不会失望的。
心情急燥的人很难听下昆曲的,那种唱一个字拖它几分钟(夸张了呵呵),直到人睡着了还没换下个词的感觉,听惯了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人一时间也许接受不了,但是当你真的欣赏进去之后,你会得到许多文化上的感悟,知道古代的音乐特点就是这个样子。古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缓慢吧,所以中国的古代音乐从来没有快节奏,都是十分悠扬、从容的。昆曲就是个很好的代表。
{8807F73B-078A-489A-9A60-14B0D6F95D8D}0.jpg (, 下载次数:67)

jpg(2007/5/19 10:18:26 上传)

{8807F73B-078A-489A-9A60-14B0D6F95D8D}0.jpg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18#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这4张都是广东音乐的专辑,左边两张是我最为欣赏也最喜欢的演奏家——余其伟。
诸位不要怪我偏心,我对广东音乐有着特别浓的感情。小时侯家里还没有电视,只有门后挂着一个广播,里面一天到晚都是放着刘天一、甘尚时、余其伟等人演奏的广东音乐,我就是这样子在这些音乐中长大的,实在无法割舍这份孩提时的回忆……
言归正传,余其伟现在可以算是国内出版唱片最多的演奏家之一了,唱片也不难找,水平没有太低的,但是要搜寻一些精品,还是需要费些心神的。余先生自己也说了,在录制唱片时,得考虑到发行后购买的群体,视乎这个来调整自己的演奏风格。他甚至当场就拉了几个风格完全不同的《平湖秋月》以此来说明,拉给行家听的完全是只有高胡的独奏,运弓也较为驽钝,长弓少用,换为更多的断弓,音乐出来一板一眼棱角分明,颇有阿炳吕文成的风范;拉给一般观众听的则更多些加花,音乐相比也灵活了许多,透着一股俏皮的气质;拉给西方听众听时,则是更注重的那种华丽的抒情性,也是他自己最不愿意的,说是拉成了“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式浪漫”……
话回到这两张唱片上,还是十分值得一听的。里面除了他的拿手好戏以外,还有一些他不常拉的二胡曲目,比如《二泉映月》、《喜送公粮》等等。《二泉》可以说是最为经典的中国胡琴曲了(没有之一!),每个胡琴演奏家都在拉,王国潼更多吸收了阿炳的演奏风格,多用断弓,拉得很平淡,像是看破红尘那种,有着阿炳的遗影,属于以“拙”取胜的;闵惠芬则是增加了抒情性,并没有以阿炳为蓝本,她有自己的风格,只是我觉得《二泉》其实并不悲,她有点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了,当然这也是一种风格;宋飞的又是另一个摸样,个人觉得过于华丽了……至于这里的余其伟,我还是比较偏心,除了作者本人的演奏以外,这是我最为喜欢的,呵呵!拉得有点另类,加了扬琴伴奏,演奏版本也经过了余其伟自己的修订。至于其风格,我卖个关系,大家听过之后我们再慢慢讨论。
唱片价钱很便宜,15块一张。
{8712E494-E82C-4DC0-A35A-351D444F9024}0.jpg (, 下载次数:56)

jpg(2007/5/19 10:19:48 上传)

{8712E494-E82C-4DC0-A35A-351D444F9024}0.jpg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119#

回复: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其实中国艺术界和科技界境况何其相似,各路学霸凭资历横埂一方,纵无新成果或被后人超越已久仍权倾一时,凡触及权威者必遭毒手,夫复何叹。。。更有成就被横加冠名,真作者能排到末尾已是开恩。。。过路云兄亦不必慨叹!
TOP
120#

回复: 我一部分的中国音乐方面的唱片

原帖由 design2001 于 2007-5-20 21:34:00 发表
其实中国艺术界和科技界境况何其相似,各路学霸凭资历横埂一方,纵无新成果或被后人超越已久仍权倾一时,凡触及权威者必遭毒手,夫复何叹。。。更有成就被横加冠名,真作者能排到末尾已是开恩。。。过路云兄亦不必慨......


不好意思,design2001有所误会了,看来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的。
宣科并不是权威,只是个……说不好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骗子,相反田青才是权威,音乐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本来学术之间的争鸣也纯属正常,只是因为这个“纳西古乐”有些特别:
首先它并不是古乐,而是一般性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而已,学术上允许争鸣,但是宣科做得太过头,以“古乐”,“只有纳西那的人才能看懂的乐谱”等等作为卖点,其实也就是普通公尺谱而已。证明了不是古乐,不是只有纳西的老艺人才能看懂的乐谱……就不是学术争鸣,而是证明了宣科的行骗,所以宣科才会不像一般的争鸣那样在期刊或者其它途径予以回击,而是把田青告上法庭。
其次,本来纯属学术的问题(田青的文章并没有诽谤、人身攻击等触犯法律的东西),法院却受理了这样的案子,这本来就很可笑。法官有什么能力去证明“纳西古乐”是否真的“古乐”呢?没有。但是最后云南的法院还是判田青输了,因为这个所谓的“纳西古乐”,已经作为当地旅游的一个很大的卖点,如果判决宣科输官司,必然会很大程度影响到纳西的旅游业,保护政策大家都是知道的。尽管法庭上宣科可以说是出尽洋相,中国各个音乐院校的教授们也是力挺田青(还有什么能比中央院的教授更能证明事实的?),比如吴祖强等老先生,但最后田青还是输了官司。我很奇怪,云南法院的法官们会比中国多个音乐学院的教授更懂音乐?
大概事实就是这样吧,想了解更多,可以在网上搜索,打字累了,呵呵!
有音乐听好幸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