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重开帖出胆管、线材、烟斗等闲置品(售品价格已做调整)
江兄你好,管子正试听中,比我原用的黄字大盾高频明亮不少,中频厚度、韵味及低频下潜侧我原用的胜出一筹,似有未入状态之感,待煲一段时间应可渐入佳境。菲记的高频非常纤细明亮而不失圆滑(离圆润尚有点儿质的差距,个人认为可能中频韵味不足所至),线条感很好,信息量非常丰富,但中低频表现非其强项。几只管子(德记单只未曾听)总体感觉不错。由于对电子管认识非常有限,若所说有不当之处还望兄勿见笑:)
兄送来茶已试喝过,细看之下该茶是由三种不同类型之散茶兑混而成的。一种是黑色小团块状带有小白灰点的那种(此物对健康有害,是致癌物),乃重度湿仓之物,用长时间高温高湿令其霉变加速发酵以增加茶的浸出物及滑感,虽经后期干燥处理过,但重度霉变的痕迹(带有小白灰点)是跑不掉的。另一种是轻至中度湿仓(也是黑色的),作用跟重度湿仓一样,只是轻和重问题;此茶早期应是长有小量毛状霉菌的,但在后期干燥处理是会去掉的,但茶的条索会显得不够干净而象有灰尘。 最后一种是纯干仓茶(偏黄色的那种)乃半熟半发酵之茶,此类茶的味与气较足,应该是取其之长。JS(应该是经验很丰富的老行家、大商家,搞大量批发的那种)应是将前两种茶作干燥处理后再和第三种茶按比例兑混用麻包袋储藏一段时间(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再销售便是陈年老茶了。呵呵
该茶闻之略有霉味(虽不算重),亦即是我们广东人所说的“行”味、湿仓味。第一泡洗茶水面漂浮物及泡沫较多,几泡下来汤色还略微有些浑浊,透明度不算高(纯干仓的茶汤不论茶色深浅会有较高的通透度)。三泡洗后第一泡试品之下还有湿仓的杂味,有呛喉之感,即广东人所说的“拿”(读 la)喉,更印证了我此前的推测。四泡(每隔五分钟一泡)后湿仓味已渐,但喉感依然不佳。最后的感觉是:此茶还挺能骗人的,尤其是茶龄不长之人,价格也不会便宜(江兄:你买的多少钱一斤呢?);而且喝下去是会有损健康,江兄胃若不佳更当慎之。
祝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