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343|回复: 322
31#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avid Mellor谈模拟录音与数码录音)

原帖由 bbc4 于 2007-8-17 11:31:00 发表
好贴。以下有感而发:

一、楼主在开篇提到的“粗糙的明亮感”,非常生动。先不说LP,现在我们听Mercury的绝大部分录音、CBS早期的佳录音(比如瓦尔特的勃拉姆斯)、RCA的发烧录音。。。都存在这些“粗糙的明亮感”(听听瓦尔特勃二开头的弦乐齐奏)。和现代的数码录音相比,这些粗糙感反而显得生动,直接、好听,先声夺人,能够切肤感受到音乐的锋芒。现在大家习惯说的模拟味儿,黑胶味道,大部分就是这种声音。但从另一方面说,不够细致、全面、平衡是其缺点。说实话mercury的有些录音不耐久听,有些吵耳。。。。。不管怎么说,这些录音很有特点,后来的很多数码录音就显得平庸,尽管更细致,更平衡,更全面,更真实。。。。打个比方,这些老录音好像梵高的麦田,大面积的纯黄与纯蓝产生强烈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一下子就被触动了,感动了;可是当你真的站在那块麦田前面,除了麦子就是麦子,灰灰土土的,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还看见了虫子。

二、上面提到了数码照片和模拟照片的对比,我完全同意。假以时日,数码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甚至超过人类也未可知。

三、论坛不如以前了,为什么不定期清扫垃圾呢?


        其一、若有条件,那还是请您先听听LP的表现再说吧!而您在非LP版本内所感知的什么“听Mercury的绝大部分录音、CBS早期的佳录音(比如瓦尔特的勃拉姆斯)、RCA的发烧录音。。。都存在这些“粗糙的明亮感”(听听瓦尔特勃二开头的弦乐齐奏)”,我可以非常严肃、认真地告诉您!这一切将会在调整、搭配适当的LP系统当中不复存在……

        第二、没错,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前提会是这“假以时日”四个字。

        最后、的确,象F楼主这样的垃圾言论,此论坛为何不定期清理呢?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2#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2-8 0:55:00 发表
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son认为LP与母带声音不一致

1. LP的声音不像母带;
2. 制成LP之后,声音会有明显改变;
3. 数码格式更加接近母带的声音。


        此“母带”非彼母带!即便都被称作母带,其格式也分模拟与数字。与Classic Records可作类比的还有那家以翻制Decca老模拟闻名的"大K”;不过后者则诚实许多,会在封套显眼之处认真地注明其母带格式:Digital Remaster。C.R则不然,但殊途同归,大家都是这样去干的。获得授权翻制的LP,其母带皆为数字格式的;一是方便再混编,二是方便保存以求巨头们哪天开恩再颁授权……
        所以以上之结论应改为:
1. LP的声音不像其直接源头的数字母带;
2. 制成LP之后,声音会有明显改变,更为接近最为原始或初期的模拟母带;
3. 若直接制成CD则与其数字母带在最终听感上倒是较为接近;而前提会是在车载音响或同等级器材上。

        而其“老板”自述之所谓“添加进音乐味”,则是表明原始模拟母带 -〉数字翻录 -〉数字降噪、混编 -〉最后制作成LP;其最终声音表现还是能与最源头的头版或母带一较高下的(商业推广而已)!若不然,在美国这样一个对诚信近乎于严苛的商业社会;Classic Records如此细小的、靠翻翻抄抄授权生产的LP唱片公司,碟片零售价格也昂贵,若在数字混编上没有两把刷子的话?那凭什么能生存并发展壮大?
        同理。你是一个二傻子,难道美国人民里能Hi-End的那帮子人也全都是二傻子吗?更何况你的那套玩意连High都没Hi起来了,还敢在此说End。中国人的脸就不是脸啦?你要做假洋鬼子二皮脸躲到美国去丢,也得问问咱们中国老爷们丢不丢得起这张脸呀!在国内你最多算个奋青,跑到国外丢中国人的脸那得叫啥奸?
最后编辑menn 最后编辑于 2007-12-08 21:40:16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楼上这位二傻子,请问这几位又是在干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大家不会不知道上图中的设备会是些什么吧?而里面的人物,那还得请教二傻子,既然你所引用某某某时琅琅上口,那请对号入座如何?
        源图出自http://www.classicrecords.com/archives_list.cfm?dagroup=Mastering%20Sessions,用不着熟悉英文,熟悉电脑、数字设备即可!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2-9 2:20:00 发表
JS的诡辩思维:

工作室里摆着电脑 => 数码混音

工作室里摆着数码设备 => 数码混音

因此大家要小心:去看病的时候,要先观察医生的办公室里有没有手术刀,假如有的话就意味着你进去就要被动手术了。


        日本人在看照片的时候,跟你这假洋鬼子二皮脸的反应倒是相当的一致!“教科书”里的文字没有提及,即便全世界都认为照片相较于文字叙述会是铁证,也意味着“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
        真弄不明白你会是什么一种心态,也许动动手术对于抑制你的脸皮厚度继续增长会有好处!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3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2-10 12:22:00 发表

各位网友,当初我开这个帖子的时候,由于论坛设置里不具有让用户设置禁止某些ID发言的功能,所以当时就预计到肯定有捣乱的人会往这个帖子里灌大量垃圾信息或者搬弄是非。由于我个人的时间有限,因此不可能对于某些回复的所有假信息都一一予以指正,所以请各位网友对于各种信息要进行自我思考和鉴别。有一个总的大致方向是:凡是试图通过具体的科学数据来说明模拟比数码要优越的,那绝大部分都是假的。

以下我的拙作已覆盖各基本常识,可以用来作为鉴定信息真伪的参考: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aspx?topicid=87972



        是啊!回头翻翻,你那“L+R与L-R”绝对就是无耻加猖狂(无知者无畏)、愚昧减无知(二皮不要脸)的源泉。搞到现在,原来你还固执地自认为那会是正确的?也难怪会有今天这个下场!论坛里除了你自己还有几个不懂装懂的跳梁小丑之外,到了今天还有谁认为你所“定义”的所谓:“立体声LP的音纹包含了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其中横向振动刻制的信号是‘左声道 + 右声道’这两个声道信号的和,其中纵向振动刻制的信号是‘左声道 - 右声道’这个差。”会是对的,或是对烧友把玩LP有所益补?就别在这里信口开河或痴人说梦了吧!难道你的脸到了现在还能再往外丢吗?
最后编辑menn 最后编辑于 2007-12-10 13:36:48
My mane is MENN KWOO - 很欢迎大家来http://www.yhwr.cn坐坐(原网站服务器调整,暂时转战至此)、聊聊那些真实的东西,比如技术、声音,以及看看David & MENN Lab.的相关产品等等、等等。(头像中的唱臂为私人收藏——Fidelity Research FR-5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