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唱片版次PK个案及有限总结(卡拉扬70年代版柴六) [复制链接]

查看: 127812|回复: 577
101#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原帖由 tty123 于 2007-9-2 8:27:00 发表
大卫贝小协天使新德版是69版吗?


69版是前几年亚洲或者中国某公司重新出版的rca的一批老唱片,因标价69元而得名。
TOP
102#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原帖由 我爱左右手 于 2007-9-3 13:25:00 发表
期待小克来伯贝交五、七新老板比较


幸好,几年前在香港还真比较过。就是命运的正价版和大和华。
当时的器材,喇叭是贵族的一款落地箱,功放是胆机,其他不详。总价值20万左右。

真没多大区别。
当时印象是正价版声音略微干净一点,其他就几乎没什么可说的了。
TOP
103#

回复: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在另一个帖子我说到:

话又说回来,版本是次要的,作品才是主要的。
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我是靠听谁的版本来熟悉这作品的?陈燮阳!
熟悉作品之后,才去谈版本吧。作品都不熟悉,谈什么版本,有什么意义。

进而言之,版次更次要。
但是,我为什么要在此作版次比较?
解释道,这好比,作品是树干,版本是树枝,版次是叶子。
不管是谈树干,还是谈树枝,还是谈树叶,都有他的价值,是日常生活形态的一种自然倒影。是一种生活细节,或许也是一种质量。
当然,不要忘记树干、树枝、树叶的关系。
叶子是丰富多彩的,如同生活。
如果你还在树下,那么还是抚摸树干为主。
TOP
104#

回复: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耳机最大的缺点就是动态差,因此用耳机来听唱片的动态比较麻烦。
或者szigedi兄所指的动态与我所理解的动态不同。
除此之外,耳机对其他因素的反映可能都较喇叭更细致一些,因为毕竟是贴着耳朵听,信息更多一些。


当然我也没有说我的比较就正确,毕竟是在别人家里,听自己不熟悉的器材。
TOP
105#

回复: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现场有时候不如器材那么过瘾,可能是因为器材听到的声音肯定是最佳位置的。然后,有些公司的录音有一些人为处理,其实这是一种失真程度更大的处理,比如emi老唱片经常有这种处理方法。所谓hifi 。
现场对器材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声音质量。声音质量,这四个字真不敢提。记起来的话,我无法面对器材。
最深刻的记忆是,听了深圳交响乐团的仲夏夜之梦,回来无法在喜欢任何一个版本。
尤其是序曲里的那段神秘的碎弓(不知道这么描述对部队,刚刚忙完,头昏脑胀),什么器材,什么版本,都不可能有现场那种优美与感染力。
TOP
106#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TOP
107#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TOP
108#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TOP
109#

回复: 版次PK(新补充:大卫贝多芬小协)

TOP
110#

回复:版次PK(补一点图和邓丽君)

邓丽君:恰似你的温柔

我一直想有一个邓丽君的理想的精选版本,因为收集专辑非常困难。对于这位华人第一女歌手,她的意义不用多说。她用她的歌声影响了几代华人的感情基因,也影响了内地人如何面对爱情。
当我看这个sacd版本的时候,有一点喜出望外,但是又心存疑虑。后来在中图一不低的价格买到这张早期专辑,上面也有这首歌。两张唱片中的版本或许是想听的录音,细细听来还没发现是不同录音。

两个版本,应该说,差异比较明显。
老唱片的声音质感要略好,比较扎实,sacd相比之下还是微微有一点散,好像所有sacd都有着特点。我觉得这不能说是缺点。
sacd的人声似乎更好一些,更独立于乐队,微微清晰一些。其他地方,表现都很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