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头顶的星空】几年来听巴赫《小无》的一个简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5417|回复: 178
91#

[upload=jpg]Upload/2007319174768310.jpg[/upload]

9.ORFEO C 400951 B 米尔斯坦57年萨尔茨堡现场版

米尔斯坦与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着很深的巴赫情结。每年的七月底,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都要举行一次连续五周的音乐和戏剧演出盛会,这就是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当时的"莫扎特基金会"在萨尔茨堡发起组织演出莫扎特的音乐。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是在1920年8月22日,莱因哈特在大教堂广场上演了根据霍夫曼斯塔尔改编的英国中世纪道德剧《每个人》(Everyman)之后形成的。1930年,萨尔茨堡音乐节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期,两位当时颇具影响的指挥大师阿图诺·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和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轮番在音乐节上出现。二战使音乐节陷入低潮。但到50年代音乐节再度复兴。米尔斯坦与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着不解之缘,他参加过很多次,具体多少次我不知道。米尔斯坦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最初两次音乐会是在1954年和1956年,好象不是太受欢迎,主要和他的演奏曲目有关。在57年,米尔斯坦随机应变作了改动,演出了巴赫无伴奏,轰动一时,就是这个录音。米尔斯坦57年萨尔茨堡现场版充满动感和活力,同时感人至深。一把小提琴硬是拉出了一个世界,刚直雄浑且神清气爽。也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有第一,第三奏鸣曲;第二帕蒂塔........1961年和1966年,米尔斯坦又两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单独演奏了巴赫的无伴奏。
TOP
92#

兄台别这样说。发这个帖子的唯一目的是和巴赫小无爱好者为乐友们多提供一些有用,可以参考的资料。若能为推广巴赫的音乐尽一点力,也是我乐于去干的。巴赫给了我们这么伟大的音乐,我们应该有所回报。尽管自己能力非常非常有限。
TOP
93#

[upload=jpg]Upload/20073117485699210.jpg[/upload]

12.SONY SB2K87947 谢林MONO版

说说谢林的故事。“1941年,为了解决在战争中无家可归的三千波兰难民的移居问题,谢林同当时的波兰首相西柯尔斯基一起来到了墨西哥。他四处奔波,到处游说,费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终于使墨西哥政府于第二年同意收留了这些难民。为了报答墨西哥政府的善意行动,更因为他的好友,著名墨西哥作曲家曼努埃尔·庞塞的苦苦挽留,谢林在战争结束之后就留在了墨西哥,并于1946年加入了墨西哥国籍。谢林在墨西哥期间,一直非常积极地从事着小提琴教学事业。他曾协助政府创办了墨西哥国立大学音乐学院,并亲自在这里任教了多年。多年来,他为墨西哥的音乐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墨西哥人民视为祖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谈谢林的生平义举,是想说明人的品质,气质和作品的关系。演奏巴赫,仅仅具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谢林朴素,淳朴,谦逊,坚持正义和人道主义这些优秀品质和巴赫的内在精神是吻合的。格高品自奇,象卡萨尔斯,兰多夫斯卡这些巴赫代言人也是这样,他们对待巴赫和艺术是非常虔诚的。巴赫归根结底是一位热情的人道主义作曲家,他的心胸如同宇宙般宽广。谢林50年代在CBS公司录制的单声道版本,高超的技术与质朴的内在精神相结合,速度比DG版要快,夏空强调舞曲风格。谢林在保持德国学派严谨、质朴气质的同时,并融汇了法国学派中的轻巧、优雅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这个巴赫无伴奏录音。
TOP
94#

lilacs 在 2007-3-1 15:29:28 发表的内容

与hahn,pogy和mulluova比起来,这版是最耐听的:虽然第一组曲有中有错音,但还是感觉落落大方,听了无数遍!可惜这版不好找啊!!


shinelb 在 2007-2-27 17:48:14 发表的内容
"体现了典型的匈牙利小提琴学校风格”原文差不多是"projected typical  style of Hungarian violin school ”,翻成“体现了典型的匈牙利小提琴学派风格"更恰当些."名声鹊起"好像是贬义的,在这里用词严重不当,估计是前苏联的官方提法,玛茨的公开的立场使她在前苏联和东南欧国家不受欢迎.[/quote]
兄台多提宝贵意见。
TOP
95#

shinelb 在 2007-3-2 6:54:52 发表的内容
rameau 在 2007-3-1 17:24:03 发表的内容
Szeryng的两版中我更偏好CBS版,可惜已经绝迹多年了.
新的SONY Essential classics再版过,不过该录音的处理质量太差了.
我于是就买了日本SONY出的再版, 到底是日本版,就是和欧洲的中价版有天壤之别!

我对版次不是很在意。我这个SONY版是朋友送的,而且我原来也没有,所以很难得。


声音处理得很毛糙
TOP
96#

[quote]shinelb 在 2007-3-2 19:47:18 发表的内容
是小潘处买的吗?[/quote

给他贡献不少!
TOP
97#

贴一些西盖蒂的著名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73213213466840.jpg[/upload]
TOP
98#

是小潘处买的吗?
TOP
99#

[upload=jpg]Upload/20073213254030295.jpg[/upload]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00#

[upload=jpg]Upload/20073212564391288.jpg[/upload]

14.VANGUARD CLASSICS ATM CD 1246 西盖蒂的版本

又是一个有争议的版本。也许这也是巴赫的魅力,每个人眼中的巴赫都不同,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西盖蒂是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布达佩斯音乐学院胡鲍伊的得意门生,1917-1924年继马尔托任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1925年,应斯托科夫斯基之邀,到美国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又应邀赴伦敦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巨大成功.西盖蒂的演奏,是一种充满情感倾诉,内里又隐藏着极强的热力的演奏,他善于将各种方法巧妙配合,强调各种层次的情感,被称为"小提琴中的思想家",他演奏的巴赫,贝多芬、布拉姆斯,其表现的深度至今令人赞叹.1940年西盖蒂移居美国,一边从事演出一边教学。战后他曾回到欧洲出席了卡萨尔斯主持的PRADE音乐节。西盖蒂撰写的著作包括《小提琴家摘记》、《喜爱琴弦》和《西盖蒂与小提琴》。他在60年代停止了演出活动,专心从事教学和写作,1973年4月在瑞士去世。”西盖蒂是学者型的小提琴家,他精通多种语言,爱好非常广泛。他有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和异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可以凭直觉领会音乐的本质内涵。西盖蒂演奏的黄金时段是三四十年代,50年代晚期的作品,技巧已见衰退.他的小无拉得很慢,但很有味道,琴声有点干涩,但非常耐听。很古朴的风格,速度处理比较自由,饱含了演奏家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真实情感。他的巴赫小无对后来帕尔曼演绎同一曲目有着深远的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