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既然老兄如此“难教”,就画“公仔”画出“肠”吧。
“以赛车为例:WRC拉力赛车,哪一辆不超过200万?可能光控制系统的布线都超过这个价格;F1呢?投入最少的都不止10亿8亿人民币.为何会这么贵?因为专业!!所以能400公里时速3G过载!!所以能在冰天雪地 崎岖山路(甚至没有路!!)80 100过S弯!!”
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才是赛车界的“专业”。举的例子包括WRC拉力赛的赛车,能够80 100在冰天雪地过弯(可是没想到你竟然拉力赛和F1都没能分辨,不知是故意还是扮无知)。F1车队最少投入的金钱起码10亿8亿,看清楚了是投入资金,投入的资金除了开发赛车外,还包括日常的开销等等费用(根本没有提到过一辆F1赛车价值多少钱)。别告诉我民用的车也能开400公里就说我的不是(因为还有3G的过载写在那里)。F1在街道上能不能行驶是法律的问题而不是车的问题。
闲聊一句:最近宝马F1就在高山雪地上举行过活动,以后不要说F1不能在雪地80 100过弯,会惹人笑话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意思无非就是说:“真正的专业”,其代价和性能,应该是民用产品无法“沾边”的。
第二段
“反观音响界的"专业"?老实说不敢恭维!!楼主说"专业"比"民用"便宜而且"保真",我看刚好相反,现在的录音界"利"字当头,已经没有人"舍得"用"好"东西”
这段用意是我所看到楼主引以为“标准”的现在录音界的“专业”器材竟然连民用的都有所不如的根本原因就是:“"利"字当头”,没有人去用好的器材去制作好的作品。所以连带到“自认不太专业”但和“专业”又有点关联的楼主竟然作出和把飞度当赛车同样可笑的行为。(记住,是楼主身边的所谓“专业”!!可笑的是楼主竟然就以为真是接触到录音界的“专业”了)。
请问何来“混淆概念”“逻辑混乱”?
监听是工具之一,同时也和环境参数一起,成为整个系统里面的变数最大的两个环节(相比之下其他环节的失真总量都比不上两者的其中之一)。工具不好,能办好事情就怪了(除非是大师中的大师,又或是对事对物得过且过的那些要求不高的“业界人士”)。希望楼主身边的“业界人士”不在其列。
举DA和邵氏片场的例子,其实想给你提个醒:无论哪一个品牌和型号都无法“独力”完成一部电影的全部后期制作。其中当然包括楼主口口声声提到的垃圾监听。不信?回去问问你身边的“专业人士”吧。起码我在邵氏片场没看到过这垃圾做后期的(前期也不够格)。
看你拿个铅笔画国画,没有情绪才怪,那管你买账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