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保真:保,还是不保,这是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47253|回复: 236
11#

真的是一人?恐怕不止。
TOP
12#

相比之下,民用的器材由于市场有需求,所以得以发展,得以进步。
“专业”也不只有GENELEC,还有westlake,还有exclusive,还有reyaudio,还有coastal acoustics.....
TOP
13#

没人吵啊,是我在自言自语。
TOP
14#

好吧,既然老兄如此“难教”,就画“公仔”画出“肠”吧。

“以赛车为例:WRC拉力赛车,哪一辆不超过200万?可能光控制系统的布线都超过这个价格;F1呢?投入最少的都不止10亿8亿人民币.为何会这么贵?因为专业!!所以能400公里时速3G过载!!所以能在冰天雪地 崎岖山路(甚至没有路!!)80 100过S弯!!”

这一段说的是,什么才是赛车界的“专业”。举的例子包括WRC拉力赛的赛车,能够80 100在冰天雪地过弯(可是没想到你竟然拉力赛和F1都没能分辨,不知是故意还是扮无知)。F1车队最少投入的金钱起码10亿8亿,看清楚了是投入资金,投入的资金除了开发赛车外,还包括日常的开销等等费用(根本没有提到过一辆F1赛车价值多少钱)。别告诉我民用的车也能开400公里就说我的不是(因为还有3G的过载写在那里)。F1在街道上能不能行驶是法律的问题而不是车的问题。
闲聊一句:最近宝马F1就在高山雪地上举行过活动,以后不要说F1不能在雪地80 100过弯,会惹人笑话的。

说了这么多“废话”意思无非就是说:“真正的专业”,其代价和性能,应该是民用产品无法“沾边”的。

第二段

“反观音响界的"专业"?老实说不敢恭维!!楼主说"专业"比"民用"便宜而且"保真",我看刚好相反,现在的录音界"利"字当头,已经没有人"舍得"用"好"东西”


这段用意是我所看到楼主引以为“标准”的现在录音界的“专业”器材竟然连民用的都有所不如的根本原因就是:“"利"字当头”,没有人去用好的器材去制作好的作品。所以连带到“自认不太专业”但和“专业”又有点关联的楼主竟然作出和把飞度当赛车同样可笑的行为。(记住,是楼主身边的所谓“专业”!!可笑的是楼主竟然就以为真是接触到录音界的“专业”了)。

请问何来“混淆概念”“逻辑混乱”?

监听是工具之一,同时也和环境参数一起,成为整个系统里面的变数最大的两个环节(相比之下其他环节的失真总量都比不上两者的其中之一)。工具不好,能办好事情就怪了(除非是大师中的大师,又或是对事对物得过且过的那些要求不高的“业界人士”)。希望楼主身边的“业界人士”不在其列。

举DA和邵氏片场的例子,其实想给你提个醒:无论哪一个品牌和型号都无法“独力”完成一部电影的全部后期制作。其中当然包括楼主口口声声提到的垃圾监听。不信?回去问问你身边的“专业人士”吧。起码我在邵氏片场没看到过这垃圾做后期的(前期也不够格)。

看你拿个铅笔画国画,没有情绪才怪,那管你买账不买账。
TOP
15#

还没睡?
TOP
16#

请问楼主:具备135分贝的动态的功放需要多大的功率储备呢?

又或者这样问:具备135分贝动态的扬声器可以承受多大功率呢?

以上问题针对您的“大主动监听可以有135DB以上的动态(这真的地动山摇).”而发问。

谢谢。
最后编辑富盛
TOP
17#

请问我什么时候“大反应”呢?Jadis老哥。大反应的是楼主,不是吗?已经语无伦次了。
已经谦让了9页,是时候水落石出的了。OK?
TOP
18#

非音响发烧友 在 2007-3-4 0:53:11 发表的内容
ff 在 2007-3-3 18:25:50 发表的内容
楼主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现在的高档器材定价确实偏贵,原因恐怕是这些器材都是给烧友玩的,多玩多付钱也有道理;如果一器材摆明不可玩,声音也不可变,您说这拨烧友们谁会买?须知这拨烧友口味天天变,摆弄这东西图的就是个变字,可不管什么高保真低保真,所以象MAKIE的小监听这么超值这么好的高保真器材却无几个烧友问津也不无道理;认为高保真理论上只有一种是和认为器材指标越高越好听一样是理想主义的想法,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现今音响工业指标并未曾涵盖所有音响重播元素,音响工业技术近几十年来也没有重大的突破,真正要达到“一条无失真的直线”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认为偶然听到两对声音一样的监听喇叭就以为找到了“标准”,恐怕相信听者听力差的人比相信您的说法的人要多得多;“存在就是合理”,不要对自己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妄加置评,就如全频单元喇叭,没有人说其是完美的喇叭,正如没有人说监听喇叭是完美的喇叭一样,但全频单元喇叭没有分音器,从高保真的角度来看总比有分音器(无论主动分频或是被动分频)要好吧,如果真正是想理性地讨论问题,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您的意见很中肯, 我提一点来商讨一下.
全频喇叭是一种饶开分频器的设计妥协.但它的高频是很不理想的. 贵如LOWTHER, 也有著名的LOWTHER尖叫, 说明高频是问题重重.  全频喇叭保护住一个听力最敏感的中频, 其功劳也是显然的. 但是,在电子分频后拖双公房技术成熟后, 这种妥协就没有多少价值了(个人观点而已). 我是真的觉得, 电子分频加双公房,已经解决掉所有公房喇叭的问题,可以作出最理想的频响了. 之所以价钱有差异, 并非频响水平有根本不同,而是因为动态表现有差距的缘故: 大主动监听可以有135DB以上的动态(这真的地动山摇).
综上所述,我认为: 主动小监听已经是高保真的终点. 当然,它远不是'玩'的终点.
如果您也喜欢全频喇叭,也许您早就知道这个网站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http://melhuish.org/audio/fullrange.html



我想FF的意思是“从高保真的角度来看”全频,而不是来和您讨论LOWTHER单元和其他系统的优劣。

按楼主的理论应该是耳机才是高保真的“终点”。
算了,秀才遇着兵。睡觉去。
TOP
19#

其实不是我的啦,是借花敬佛。不行也没所谓的,玩玩嘛。
TOP
20#

慢慢教,应该是个误入歧途的好孩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