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国音乐及唱片 [复制链接]

21#

一张很不错的法国芭蕾舞曲音乐专辑。乐曲迷人优美,有些具有轻音乐风格。芭蕾舞音乐是否是法国和德奥音乐不相同的部分?

我这张是引进版。郁闷的是在我最喜欢的古诺的浮士德中几个选段,最后部分的音轨有问题。但是我却由于超时(按照卓越网的规定,商品收到时间1个月内才可以更换)而不能更换。

我刚刚发现,此帖竟是我在168的第1000贴。


[upload=jpg]Upload/2007231850560373.jpg[/upload]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22#

mzt 在 2007-2-8 22:47:01 发表的内容
从这个帖子中学到了很多!

最近很喜欢听英国音乐,也许是她特有的田园风格打动了我,希望上山砍柴再开一个英国音乐的专题。


期待砍柴兄。俺一定捧场。
TOP
23#

法国人这次走在英国人和德国人的前面是必然的。尽管伦敦当时也是世界大都市,但是他们的艺术重点还在乡村,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和音乐,17 世纪以后的英国艺术史,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历史,而且从英国殖民地运来的各种奇珍异宝,加强了奇特主义的文化浪漫。

德国是另外一回事。当时维也纳和柏林的城市扩张并不如巴黎、伦敦、纽约等那么剧烈。但更主要的是文化上的惯性阻碍了印象主义的诞生。从音乐方面来说,当时的交响乐在布鲁克纳手里达到了顶峰,依然强调是四乐章式的缓慢演进的,有时乐章之间主题重复的大部头结构,那是一种“节奏缓慢、平和” 强调”感官-精神” 生活, 是与德国人的严谨、保守和自傲相一致的,并且是文化惯性使然。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24#

法国人的交响作品为什么没管弦作品出名呢?
关山月兄提出的问题,今天正好想起了。

我认为印象主义在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绝非偶然,这与19世纪末的大城市中物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密切相关。通常,解释艺术史突然中断的状态,城市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利器。
TOP
25#

那些具象征意义的大都市,如巴黎,伦敦,纽约,芝加哥,在19世纪中期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扩张和转变,这对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所谓城市,就是数量巨大人口密集的地理单元,但是在城市中生活,意味着无休止的匆忙,发动机的笛声,有轨电车的叮当声,潮水般涌来的邮件,和报刊上攻击性的消息,以及越来越轻率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这种生活方式是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世界的人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而且它的密度与强度随着时间到推移越来越强。

城市的刺激产生了新的认知方式,它的核心是一种变化的短暂意识,对速度和生活无法控制的意识,这种意识贯穿在车水马龙之中,在购物中心、拱廊、林荫道和仓库之中,在街景的变化之中。西方城市居民所感受到的这些高密度和大强度的刺激,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空前挑战。于是那种强调”感官-精神” 生活的“节奏缓慢、平和”的生活属于乡村,压力、紧张、多样性代表了城市生活。

于是印象主义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城市艺术(我认为巴赫是教堂艺术),不仅因为它发现了城市景观的特性,并将绘画从乡村带回了城市,而且是过渡紧张的现代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它描绘了城市的多变性,紧张的节奏,和突如其来却又转瞬即逝的印象。而且它包含了大量扩张的感知、更加敏锐的感受,以及易怒的情绪。它和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一起成为西方艺术世界里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26#

mzt 在 2007-2-14 0:06:17 发表的内容

深刻!!!

悄悄问一句:您是从事什莫职业,不是诗人吧?
            您在唐朝写的诗我也很喜欢!


mzt兄台幽默了。俺是在一个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里教书的。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27#


巴黎,还是巴黎,是当时欧洲唯一可与伦敦一比的国际大都市,它缺乏交响乐的传统,但是不缺音乐的传统。巴黎左岸的咖啡馆里聚集了无数世界上的文化精英。新的艺术风格在这里诞生,简单的说,就是强调分散,而不是集中,强调短暂的欢愉,而不是永恒的力量,注重微妙的差异,而不是雄浑的气势。法国画家Constantin Guys在其“梦游主义”中就为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在短暂中提取永恒。这一目标也被注入法国诗人的文学作品中。视觉印象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影像,那么为什么法国人还需要大部头多乐章的交响乐呢? 马勒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是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机械回应。你见过拉威尔、德彪西写过交响曲吗? 而以萨蒂为核心的所谓"简约主义", 也是对急剧转变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另一种解答.


毫不夸张的说,19世纪末的法国,在建筑、绘画、诗歌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站在西方世界的前沿。音乐史上新的篇章注定由法国人掀开。
TOP
28#

建筑学是工科中的文科,亦文亦工。但在我校属于工科。
建筑是艺术的一门,但其属性和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还是有很大不同。我不研究西方建筑史和艺术史,建筑和城市设计是我的专业。
TOP
29#

在近代文化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人类的心理活动越来越紧张,这是由于所接受的外部世界刺激的强度和密度增加造成的。在巴黎左岸咖啡店里,那些文化精英一边聊着乔治-桑的风流韵事,一边惊恐的发现,这个世界的美感消失了。

美感的消失主要源于稳定感的消失。过分刺激和变幻不定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但是在19世纪中期才开始统治人类社会。于是永恒/完整/精确的美学暗淡了,差异/简约/不完整/表象化的美学出现了。当然印象主义在各种艺术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在音乐方面,法国人的解答方式是出色的。马勒是旧瓶装新酒,而德彪西大破大立,萨蒂的简约主义,更是启示了后来的爵士钢琴。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30#

Frank学生肖松的作品。这张评价很好。[upload=jpg]Upload/200721823242983211.jpg[/upload]
TOP
31#

我听了一遍Frank的D调,初步感觉一般。开始阶段的颇为压抑的主题还有些吸引人,后面很一般,最后那个较兴奋的主题我也没有兴奋起来。录音很一般,发干,可能是降噪的缘故。

但是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非常好。我第一次听,刚出声时,如同大地在面前升起,非同一般的壮阔,各声部的配合也较好,第二乐章有时欢快的旋律倒是让我很兴奋。第三乐章也很出色,很有气势,一往无前。这是一部有瓦格纳风格的壮阔和气势的音乐,被普遍忽视的交响乐杰作,录音效果也不错。

这两部作品我都是第一次听,上面就是我的初步印象。
[upload=jpg]Upload/20072182314539720.jpg[/upload]
TOP
32#

砍柴和诸位好。
俺阳朔逍遥游,近日才回沪。
TOP
33#

松香味 在 2007-3-6 10:47:26 发表的内容
[到了阳朔怎么就没和我联系呢,我就居住在阳朔县城,欢迎下次再到阳朔联系交流。


天堂在人间,第一属阳朔。我是正月初七夜的一场瓢泼大雨中,与太太走进西街的。在之后的一周内就只有初八是好天,艳阳高照。后面几天都是烟雨蒙蒙,漓江也是别有风味。不知兄台常驻天堂,以后方便来打扰。

李商隐漓江逍遥游(三首)

(一)
云沉雾绕系短篷,风凄雨急入夜城。
渡公村头深五更,谁唱山歌照渔人。

(二)
左峰右峰几十层,前秧后秧雨露深。
江山绝色掩兴坪,铅华洗尽现渔村。

(三)
烟雨漓江景朦朦,扁舟遇龙借月灯。
筏翁笑语橹影浅,江客无念喜作僧。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34#

谢谢松香味兄台。扰了砍柴的帖子。告罪。就此打住。
TOP
35#

回复: 法国音乐及唱片

原帖由 李商隐 于 2007-1-27 17:18:00 发表
[quote]莱纳 在 2007-1-27 11:22:12 发表的内容
   实在不敢苟同。我倒觉得正好相反,伯辽兹在法国以外的名声要比在法国好不少。记得伯辽兹年的时候《爱乐》曾经有篇文章讲的正是伯辽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状况。商隐......


谢谢莱纳兄。差不多一年前我还是没有听懂幻想交响曲,现在我已经喜欢这部交响曲了。这个缘分不是来自唱片而是来自现场。现场聆听幻交的演出(上海交响乐团)让我对这部作品有更直接的体验。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除了宏大的音效以外,整部作品的构思也是很巧妙的,跌宕起伏,既有欢快的舞曲也有葬礼的钟声。管弦乐的色彩斑斓而富于变化,第三乐章中双簧管居然跑到后台吹,只是因为伯辽姿要加强双簧管与英国管之间对话的空间感和距离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