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场音乐和HIFI音响音乐的对比 [复制链接]

查看: 9189|回复: 40
11#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7-1-5 15:40:46 发表的内容
今天一个发烧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播放交响音乐的时候,在乐队表现柔板的时候能不能临时加大录音电平意思就是在弱音的时候音量更大一些信息量也多一些,他说在弱音的时候他总要加大音量,在全体齐奏的时候还要减小音量,估计连DG这样的公司也不会这样为发烧友们着想吧,都是有缺陷的美,达成部分共识就是成功的录音了。


其实绝大部分管弦乐录音在商业发行唱片时都经过这样的加工,家庭环境中音响系统可用的实际动态范围通常不过60dB,而管弦乐团的动态范围可以超过100dB。不光是乐团,一部钢琴的独奏录音在商业发行时就要做动态压缩了,否则绝大部分用户的系统就承受不了;一支小提琴的独奏范围可以达到50dB,家庭环境中能完全再现而不出现比较明显失真的已经不是普遍水平了。
TOP
12#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7-1-5 15:40:46 发表的内容
今天一个发烧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播放交响音乐的时候,在乐队表现柔板的时候能不能临时加大录音电平意思就是在弱音的时候音量更大一些信息量也多一些,他说在弱音的时候他总要加大音量,在全体齐奏的时候还要减小音量,估计连DG这样的公司也不会这样为发烧友们着想吧,都是有缺陷的美,达成部分共识就是成功的录音了。

这就是“动态压缩”了,其实绝大多数节目都要动态压缩的,不然一般的媒体都装不下现场那么大的动态。只不过压缩的程度不同。
烧友们大部分还是希望少压缩一些,片子上尽可能保留大一些的动态。要么为什么想用24比特的DVD-AUDIO和SACD呢?
有些DVD在播放时是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压缩的,可能能够适合你朋友的需要。
关于“小音量美学”,我努力实践过,对于人声、小编制室内乐,甚至一些流行节目,都是可以的。交响不行。
在指挥的位置上,最大110DB的强度,是一般家庭环境下达不到的。人耳的响度感觉,在110DB大约是平的,而一般80-90DB的欣赏强度下,小信号就找不到了,同时高低音,尤其是低音感度下降。这就是为什么一套监听音响我们会感到它低音不足。
最后编辑yulihua
TOP
13#

同意部分类型的录音接近现场
TOP
14#

音响就是音响,现场就是现场,音响最终目的就是还原现场,哪也只能是目标,是追求中的目标,只要接近于现场听得感觉好就不错了,幸福是什么啊,幸福就是着罪.
TOP
15#

[quote]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7-1-5 15:40:46 发表的内容
今天一个发烧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播放交响音乐的时候,在乐队表现柔板的时候能不能临时加大录音电平意思就是在弱音的时候音量更大一些信息量也多一些,他说在弱音的时候他总要加大音量,在全体齐奏的时候还要减小音量,估计连DG这样的公司也不会这样为发烧友们着想吧,都是有缺陷的美,达成部分共识就是成功的录音了。

问题不在唱片公司。声音轻是乐队按照作曲家的意思演奏轻了,我们听的时候也要从这个轻中去领会它要表达的内容。唱片公司把它弄响,照顾了发烧友,就得罪了音乐爱好者了。
TOP
16#

楼上的看动手能力很不一般啊,几年前我也玩过绅士宝西雅士单元二分频自制音箱.建议玩一下外解码器还是很好的.
TOP
17#

sprs 在 2007-1-8 13:02:40 发表的内容
“在弱音的时候他总要加大音量,在全体齐奏的时候还要减小音量”
这是因为器材对小细节信号的表现不好,需要开大音量把细节逼出来。参见老关的《小音量的美学》

事实上,由于我的功放和CD机的一再改进,在我的系统里面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甚至让我感到有些迷惑,因为我切切实实的分不出来声音的大小了。

我的意思是说,白天不论我开多大,我都感觉不到吵闹,根本不觉得是音箱在发声,因此开再大的声音只会感觉离演奏者更近了。而到了晚上,为了不影响四邻要关小音量,可是我一再的关小音量,无论我关到多小,都感觉所有的东西听得一清二楚,一点不觉得声压不够,和白天大音量听感没啥区别。

祝贺sprs 兄啦!这是好系统的特征表现之一。
TOP
18#

追求真,不如追求美.
TOP
19#

冷静兼清醒!!
TOP
20#

我总想在现场找到里赫特演奏李思特1.2钢的那种感觉,那种麦克风的拾取还有录制的音效估计也只有在碟片里出现了,尤其是经过24比特重新的处理,那种声音就像是地球以外的人演奏的,我们的朗朗的现场还有欧洲音乐厅齐末尔蔓的现场跟本没有办法和碟片相比但是曲目基本是一样的,那种恐怖的琴声从来没有在现场找到过。里赫特我们也听不到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