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版古典CD,真的是垃圾吗? [复制链接]

查看: 34281|回复: 149
11#

chopin 在 2006-12-29 15:04:01 发表的内容
第三是模拟录音和数码录音的差别,这一点同样依赖于器材,而且更甚。模拟录音我觉得有点像全频喇叭,把自己不擅长的都掩盖住了。就象我们说某个女人很有韵味其实骨子里就是想说她并不漂亮,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从全面性上来讲最好的数码录音绝对胜过模拟录音。即便是早期的数码录音在好的器材上很多也都够滋润的,象我刚才在听的EMI84年录制的扎哈里亚斯演奏莫扎特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还是廉价版,但声音之细腻,层次之绵密是很多模拟录音根本没的比的。CBS、virgin公司很多早期的数码录音都有这样的质素,更不用说现在日趋完善的数码制作了。只要经常听现场的朋友便会轻易的得出结论。


钢琴表现的确数码录音占优势,尤其是现在的数码录音,声音出来时候的高密度高质感表达的一种“韧劲”让人有种听钢琴现场般的激动。而听回模拟钢琴则感觉密度一下子降低了,“韧劲”消失,有种空洞的感觉。
TOP
12#

古典音乐888 在 2006-12-29 13:23:39 发表的内容
累!你们争论吧我听音乐去了。


能在上班时间听音乐的确很令人羡慕。

抽时间请考虑我的建议,找一张你同时拥有的DG或者PH等等正价版的老版PDO和新版M&L或者EDC压片的比较一下声音。用不了几分钟的。
TOP
13#

一夜九次郎 在 2006-12-29 13:33:28 发表的内容
科学当然不是倒退,但是我想应该用瓶颈来形容

人的耳朵两只,都是肉长的,总是适合人味的血性的

数字时代缺少肉味不适应人而已


如果可能的话请列举你听音乐用的器材,没有别的意思,我觉得你的器材导致你对新录音的偏见。
TOP
14#

古典音乐888 在 2006-12-29 12:28:44 发表的内容
就拿DG公司最好的4D录音梅西安的鸟鸣集来讲录制的过程非常负责,因为要求特殊的钢琴效果用钢琴模仿鸟叫声,所以93年的老版碟片制作得非常精致声音好得不得了,对比新版的3重奏系列重新压制的碟片,不知好了多少倍,如果你是一位音乐爱好者这些也许无所谓,但是我们必须知道里面的差别。才会明白好多我们以前不明白的东西,绝对不是显摆我们的老版碟片。


首先,标4D录音的并不是DG最好的录音,只是它刚开始采用4D技术时候的商业宣传而已,后来广为人知了也就不强调了。

新版Trio系列的确音效不好,但是我认为这是数码重新制作的结果。我在文章里面已经写了,请大家负责任一些,不要用老版的正价和新版的中价或者廉价来比较,那样毫无意义。要比较,请用老版的正价和新版的正价比较(如果没有停版的话)。

我个人认为压片不同对于CD的声音影响很小,影响大的应该是每次再版时数码重制的水平。
TOP
15#

一夜九次郎 在 2006-12-29 13:47:34 发表的内容
不好意思说了
我的器材还只是小P孩的玩具
新录音我也喜欢啊


那就是啦,瓶颈不是数码录音而是你的器材了,在这样的器材上面模拟录音的确很容易讨好耳朵。但是好听不代表录音水准高,就好像两个化妆后的美女,长得真好的化妆以后未必有稍微难看点的美女化妆后好看。

但是到了调教很好的高级系统上,两个美女都卸妆后,真美假美一看便知。

录音首要目的就是无限接近现场,器材重播的目的也一样,美不美,留给现场音乐本身去解决。俺始终这样认为。
最后编辑scfan
TOP
16#

speed8888 在 2006-12-30 1:18:38 发表的内容
数码录音在频率响应,信噪比,抖晃率等方面要胜于模拟录音.但它毕竟是不连续的,在听感的真实度上要差一些,二者各有所长,没有绝对的好与差.数码录音的采样率要是能高到人耳分辩不出的程度,那就会是数码录音好了.


最新的数码录音信息量已大大提高,配合最新的解码芯片和算法,我个人在听感上很难辨别有不连续的声音出现。兄台不妨举个具体能听出不连续声音的录音,我如果有的话回家验证一下。

speed8888 在 2006-12-30 1:18:38 发表的内容
要从演绎的角度讲.到了数码时代,好的版本就越来越少.


这个论题也是颇具争议,如果说开了,比本贴的话题还要大。俺的修养不够,越听越觉得对演绎不敢妄加评论。。。
TOP
17#

谢谢大家把这么老的帖子又顶上来,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我几年前的文字,基本和现在的观点一致。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有些小的修正。
原帖由 allen1225 于 2009-6-10 1:57:00 发表
sc兄说得有理,符合数码载体的特性。所以只要封面和编号都一样,有新的我就绝不买老的。

对于同公司、同封面、同价位的老版、再版CD,原先我认为基本没区别,经过一些实际的对比,发现还是多少能听出一点点差别的,一般说来,高价位、高解析的系统更加容易区分,老版CD的信息量稍大些,声音更流畅。在我自己的系统上,区别非常微小,需要非常用心来辨别。
原帖由 斯达伐克斯 于 2009-6-10 2:03:00 发表
现在已经完全无法听那些年代久远的录音了。60-70年代的还好,较为温暖,但乐器分离度很差。80年代的普遍冷,干,尖。90年代比80年代略好,但还是干。这几年新出的录音最优秀,非常接近现场,平衡度和信息量比以前大大提高。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听感,跟器材也有关。而且针对的是CD,LP不知道。

归纳得非常到位。当然六七十年代的一些优秀录音,甚至五十年代的,比如著名的I Musici那枚号称Philips早期最好的立体声录音的四季,在极其高级的CD系统里也能体现出比较好的乐器分离度。但那种分离度多少有点DVD用几万几十万级别的倍线器“做”出来的效果,分离是分离了,但有点虚。完全无法和现在最新录音里那分毫必现犹如蓝光般锐利的分离度。而质感密度上面的落差就更大了,把波力尼早年的贝多芬奏鸣曲拿来和他最新的Op.2录音对比一下,现代录音技术的进步不言而喻。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6-10 10:06:00 发表
坚决拥护仁厚同学的宏论。我也对历史录音没兴趣,那种像是从灰堆中扒出的声音,——不过,喜欢的人自有其喜欢的道理,有次一不留神买了一套EMI的梅纽因录音,什么玩艺啊?——这破东西也拿出来糊弄钱,比温州人弹棉花的旧圈子还要差——我真不知道喜欢的人在听什么。

我赞成新录音,但也很喜欢老的历史录音,错过大师们的宝库实在是承受不起的损失。很多CD党人对历史录音望而生畏,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恐怖。听过LP甚至SP的朋友都知道,历史录音的音质完全可以做到非常感人,比如我在朋友家听过的一枚仅仅是乌拉尼亚英雄比较好的复刻LP,音效方面完全能令人热泪盈眶。大公司早年搞得一些历史录音CD,比如DG的Dokumente系列,SONY的Masterworks Heritage系列等等,特别是后两者,音效都非常好。知名的EMI reference系列,早期的一些转制还是有佳作的,但是普遍而言,降噪做得太多,丧失了很多录音细节。而大公司的新版再版历史录音,大多属于恶意倾销,声音转制一塌糊涂,吓跑了很多人。要听好的历史录音转录CD,需要找一些精心转制的小公司,比如Pearl, Biddulph等。shenming兄不妨试试Pearl的Schnabel贝钢奏,可能会有一番新天地。
TOP
18#

原帖由 斯达伐克斯 于 2009-6-10 11:31:00 发表
我也很喜欢阿巴多跟柏林爱乐近年出的马勒。可是就马勒第6的录音来说,2008年海廷克跟CSO的组合比阿巴多的强不止一个数量级。还有就是阿巴多的马勒第3,电平好象特别低,录音也模糊。但是他的马勒第9就确实是录音跟演绎都一绝的极品!个人愚见,多多包涵。  

基本上是越新的录音就越好,海丁克的那几枚CSO录音的确太棒了。今年德累斯顿访沪前,偶然买到了一枚他们去年的布九录音,DSD的SACD,SONY发行,音效好到耳朵流油。同时买到的西门力图和BPO去年的幻想交响曲录音,录音也是极好。大胜Gergiev前些年的录音。
TOP
19#

原帖由 秋天 于 2009-6-10 18:24:00 发表
请教scfan兄和各位大侠,同一录音的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区别是怎么造成的?有的廉价版并没有做任何再处理,是否还能保持一样的品质?如果有差异,那么这些差异是唱片公司故意这么做的?还是有其他原因?

不是唱片公司的人,不清楚他们具体的操作办法。不过通常来说,同时期发行的高、中、廉价版CD的声音还是容易分辨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