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不同器材電源線的要求 [复制链接]

查看: 2474|回复: 10
1#
以下是av-forums.net上的terenceho (毒王兄)前辈的高见:

1. cdp

cdp其實大可以分為2個部份, cdt + dac, 所以可以分開2個方面講.

cdt主要處理數碼部份, 噪音對其分析力好有影響, 所以要求靜為先, 越靜越清晰, 越多野聽, 但通常表現越好的越貴. 第二較明顯影響係速度, 包括聲音的爆發力(頭速), 和尾音拉出來的長短(係音色個種, 唔係分析力好左個種). 如siltech pc會拉長尾音, 起頭亦較慢, fisch就屬快, 尾音亦唔會太長. 速度快慢係屬個人喜好, 配合器材個性使用, 冇一定的好壞準則, 但靜就有高低之分. 其他音色的平衡在cdt影響不是沒有, 但較細.

dac對靜, 速度, 音色平衡各方面都有影響, 因為佢係介乎於數碼和analog之間的交替期, 影響第一聲發出的質素表現. 除cdt的要求同之外, 音色選擇亦為重要, 想平衡度容易控制, 最好選擇和器材本身個性帶相反的pc(或平均), 有個別需要例外. 靜會影響結象的密度, 細緻度, 層次的深淺; 音色會影響高中低的線性平衡, 頻寬表現, 音牆的高度, 闊度, 結象前後轉移(shift)等; pc的力水表現會影響到dac的速度和動態表現(由低電平上高電平的速度), 影響其迅變的爆發力, 力水好的在dac上亦會影響發出來音壓(在同一volume下), 但相對冇amp咁明顯. 力猛又嘈的pc會令解碼變得粗聲, 吉耳, 層次混亂. 在dac上當然亦會影響尾音長短.

cdp就是綜合以上各種影響於一身, 所以尤其重要. 通常最好表現的pc會放在其上, 令器材發第一個analog聲有最好岩聽的表現, 除非音色極唔配合(但你都唔會咁投資). 以上的內容包含很多技術性解釋, 好難三言兩語交易代得清楚.
分享 转发
TOP
2#

4. av amp, woofer

av amp可以分為2種:
1. 普通合併av amp, 角色係dac + power amp, 通常係冇前級的, volume是挍電平作用居多. 力通常係要求行先, 音色就要中至中低要夠量, 如不是av就唔夠過引了..... 質靚當然更好, 但因為av amp平, 比較少人肯投資在pc上太多, 但作用其實唔係細的, 因為它亦有雙重角色.
2. av processor, 角色係dac + pre amp, 可以咁講, 佢直頭係一件hifi產品, 如果你放個cdt上去比佢作訊源, 用來聽歌都幾掂架.... 所以對pc都好有反應, 當佢係dac咁配就最好, 音色要求同上.


sub woofer其實係 power amp + 喇叭, 所以當然係當power amp咁睇, 但要幾好聲, 幾實淨就睇個woofer的表現了.... 音色當然係著重中低至低頻夠量.
TOP
3#

2. dvdp, tv

講開聲源, dvdp都是同屬source的, 一樣受高頻噪音影響表現, 所以pc的靜亦左右其表現發揮, 花幾多就睇自己要求, 雖然發燒玩av的朋友不算太多.
dvdp的角色對聲音來講, 在av上可以話係dvdt, 解碼多數係av amp或av前級, 所以可以參考cdt的做法來考慮選擇, 但佢亦比cdt多了影像方面功能. 對此經驗有2方面特別明顯影響, lcd tv, plasma等亦是一樣:
1. 靜會對影像層次感有正面影響, 這方面和聲音改善完全一樣.
2. 選擇音色偏廋, 較清淡的pc用在dvdp/tv上, 會令畫面更光亮鮮明, 相反音色較厚肥的pc, 會令畫面色彩較柔和. 通常插tv的pc, 用較廋音色的比較適合, 但要小心dvdp用太瘦聲pc會令音色太薄, 唔合av需要.
最近一些新model有vedio插座的拖板或電源處理, 亦是用這種理論來令畫面更清晰, 更富層次.
TOP
4#

5. 拖板, 電源處理

插拖板/電源處理pc表現好, 亦會幫助其他插器材的pc的表現. 用靚的拖板/電源處理 + 靚pc一齊用, 會令電的質素表現提升不少, 變相插器材的pc未必需要用到太高級. 音色上對每部器材講, 原則上係應該: 拖板pc + 拖板 + 器材pc, 所以拖板/電源處理的pc音色上亦都要顧及配合.

對拖板/電源處理線有2個"一定", 2個"最好"的看法.

一定要:
1. 夠力夠勁, 夠供電比咁多器材用.
2. 迅變夠快, 因為佢聲慢會帶落去其他pc上, 慢係變唔返快.

最好有:
1. 平衡, 越平衡越冇音色越好, 因為這會令其他pc會容易控制調聲, 但其實都幾難找, 所以又或者找音色夾返個拖板/電源處理的個性.
2. 夠靜, 越靜會越幫到其他pc的表現, 帶起所有器材d聲會越detail, 層次感越好, 頻寬夠闊.
TOP
5#

好文
TOP
6#

3. pre, power, int. amp

繼續到amp.

3樣野同屬一類東西, 角色都係放大, 有保育音源的質素, 調節音色, 推動喇叭表現等作用. 所以前文的背景靜, 音色平衡, 力水表現等理論一樣在這裏適用, 不過角色的分配上會有輕重.

power amp因為直接推動喇叭, 對力的要求最為重要, pc的能量感, 迅變力會對石後表現影響幾大. 單係要力夠的pc, 未必要很貴價錢, budget有限的話, belden, 裝修佬都可能夠力. 力係最唔貴的表現, 但力好又好聲平衡就通常最貴! 聲粗的pc在後級上相對於放前面的器材會冇咁大感覺好多的(靚的power amp已經build in有瀘波功能), 但力唔夠的pc放後級就最覺, 會冇離神氣. 當然兩者都好就最理想, 但建議唔好放最好聲的pc在後級上, 會比較晒料. 至於點先係夠力就好難解釋, 因為部部機要求都唔同, 要睇個人經驗. 但pc力度過夠, 就唔會再有力的反應. 膽後因為行輸出牛, 對力就冇咁大影響了.....

pre amp作為細緻度高的放大, 和調節音色的作用, pc的質素的要求, 幼細, 清晰, 層次會比較重要. 前級pc應該用比後級好聲的, 而且音色要更岩自己, 因為在前級調味會比後級的反應大. 但是, 個人都唔會用表現好過聲源好多的pc插前級的, 因為前面唔得, 前級keep得幾好都冇用. budget有限的話, 就唔好用d大力的pc放pre amp, 因為聲音只會更粗, 更亂, 所以有些人認為前級要放力細的pc, 情願就音色, 這亦有其道理. 但好聲又力好的pc一樣可插前級的, 尤其地方大, 喇叭大添.

int. amp就即係前2者加埋的要求啦.... 不過合併機通常前級冇咁重料, 著眼要求會比較偏向後級需要多, 但當然兩邊顧及就最好.
TOP
7#

配pc的策略心得

由於每件器材都要用pc, 如果器材用得多, pc的使用率便會很高, 所以相對上配搭變化亦會很大, 用它來調節系統整體的音色有相當大的便利. 以下有一些要點可以留意:

1. 整合pc前所有器材最好要鎖定, 打算換器材千萬不要換線, 換完好大機會要再返手再換.
2. 一開始認真配線時, 喇叭線最好都要決定左先, 因為比例上少, 換的機會不多, 只會用其他線就喇叭線, 很難用喇叭線就其他, 而且它對喇叭表現影響很大. 其他訊號線(數碼線包括在內)最好亦在最後一兩條pc換之先要確定晒.
3. 如打算用靚拖板pc亦最好選定, 拖板/電源處理就更是, 因為其他pc的表現都受它們影響.
4. 先買聲源的pc上, 投資比例應該比較多, 著重質素表現. 音色上一是配合聲源的個性(反個性), 一係選擇音色平均型, 容易夾其他東西.
5. 之後慢慢再配其他器材的pc, 但可能較著重音色的配合. 所以初期買pc會多睇表現靜唔靜, 清唔清晰, 抵唔抵買, 但後期配的pc可能較要配合整個系統期望的最後音色表現.
6. 各條pc的音色/速度不要太過相似, 就算有一部份相似, 最好都有1,2條不同. 因為不同個性的pc可以互補不足之處.
7. 各條pc的質素表現唔好相差得太遠, 相差最好不足2成(1成係聽得到有分別, 但相差不大; 2成係一聽就知有分別, 可以就換; 3成係非換不可, 如果有budget), 這樣可以透過交換pc的位置來調節出不同的音色特性, 但無損整體的音質表現.
8. 建議多買一些夠力的pc, 因為能夠應用的地方多, 彈性大, 器材數量少就更是.
9. 在未掌握好如何運用pc前, 建議多買二手.

有人會覺得有器材就要用pc, 就算器材未配定, 未計劃好都要用, 咁點算?
建議初時可以只集中選定一部份pc, 有一些用差一點, 隨意買, 或者用二手, 岩用的就留下, 未如理想的留後一些再換.
TOP
8#

毒王兄的好贴,顶起来看!
我听过很多乱配电源线而使声音极度不平衡的系统。
TOP
9#

值得借鉴
TOP
10#

东莞肥仔 在 2006-12-12 1:57:39 发表的内容
毒王兄的好贴,顶起来看!
我听过很多乱配电源线而使声音极度不平衡的系统。



YAS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