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电声技术发展近百年来,由电子管到晶体管;由简单电路到不断完善的电路;甚至麦克风的更新换代…………。那一个方面不是取得了质的飞跃和发展。看看我们广大发烧友现在普遍使用的扬声器,再看看几十年前的扬声器,许多朋友甚至认为以前的老箱子(扬声器)比现在的还好。为什么?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了他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质的飞跃性发展吧。——他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结构没变;电声转换效率低下,几十上百W的音频功率输入竟然常常还得不到1W的声功率输出;电声转换效率低下也就算了,输出效率还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频响曲线”不平坦的问题;哈哈!!还有各种失真问题,功率压缩(输入功率与输出声压呈现非线性关系)问题等等!等等!!我们不禁会问?难道我们的祖先发明的这个电声转换工具——扬声器——就不能再改善了吗?就没别的工作原理可以进行电声转换了吗?
哈哈!!谈到这些,是想提示大家箱子(扬声器)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仅仅一项“功率压缩(输入功率与输出声压呈现非线性关系)问题”,就足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许多的听觉享受啦。
在Dr版府上,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动态表现了,如果没有在达生展厅先听过LP表现的动态,这里的动态表现会让我非常吃惊。可以这么说,大多数朋友的系统(包括CD、SACD、或LP音源的系统),动态表现是不如这里的。如果你的系统能够表现好LP的50dB左右的动态范围,已经完全可以基本满足人对动态表现方面的听感要求了。遗憾的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通常的系统动态表现被严重“压缩”了。纵然CD具备96dB的动态范围,好的CD唱片至少可以包含70dB以上的音乐动态范围,可是在大多数系统上还原出来的动态范围至少会小于LP的50dB了。这应该是在Dr版府上收获的最有意义的“思考”和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