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次尝到数码功放[乐林501进门]老天,这二十年我们都做了些... [复制链接]

查看: 35587|回复: 178
11#

3)    优点三:声音通透,尤以高音区为甚。什么原因使它如此透明,不清楚。反正听了以后会奇怪:“噢,原来我的喇叭也可以放出如此清新的声音!”
几年前,在TACT数字功放刚刚出世时,在音响展里听它推KEF的新喇叭箱。型号忘记了,就是四个封闭盒子堆砌起来的那对,低音单元15寸还是18寸的那对。感觉就是“晴空万里”。
仔细回想一下,这种万里无云的通透的感觉在似乎所有传统功放里都没有听到过。现在看来,这个优点似乎是数字功放特有的了?
TOP
12#

君不见近期的TAS杂志里还专门找了几位权威来讨论这种类型的功放和它的前景。这可是这种权威杂志前所未有的举止。(当然这些权威只是用“D类功放”来称呼它们)
[upload=jpg]Upload/2006112916423754056.jpg[/upload]
TOP
13#

Recorders兄Jeff兄,对不起,刚刚上来冒个泡,又忙的不可开交。让你们久等了。
在前一半时间试听时,即用“JAMES AUDIO”喇叭线试听时,我觉得声音是退步的,简直不愿意听下去。我问TONY什么原因?TONY提醒我,上次是用PETER的银线听的。噢,是的,我们立刻换上AR的银线,这下可以听了。但是一圈唱片片断听下来,还是听不出比上次PETER带来的旧版好听在哪里。如果说听感没有改进,AR为什么要调价40%呢?不错,喇叭接线端子换成新版WBT,CANON端子也用上NUTRIX好的的镀金版,听说里面也改进了少许,但是不应该有40%价格的增长吧。
此时,TONY又提醒我,上次PETER带来的不是普通的旧版,而是特别版。即外壳是黑色的。说明里面所有重要接线都是高级纯银线。如果是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是特别版比新版更合适。因为内部接线材质的改进要比换高级的输入、输出端子更有效。
TOP
14#

接下来说说优点:
1)价格低廉。你可能会说我胡说八道,两个小不点儿要价两万五还说低廉?是的,我没胡说,也没有喝醉。你只要用这个小不点儿的指标作为采购标准,来买传统功放,看看要花你多少钱。你就会同意我的说法。你也能举例反驳:“传统功放的材料用的多,分量重,大水塘加大火牛,外形十足是终结者2。。。。”是的,传统功放放在那里看看就很舒服。但是说到材料,你只要上网查查今天的材料市场价格,你就知道传统功放所多用的材料费真真是有限的。再说,你花了是小不点儿五倍、十倍的钱,是否得到了你所需要的声音?
TOP
15#

近来,众多烧友对这种D类功放大感兴趣,已经买了的人也不少;正在犹豫不决,心思思想买,但是还想等一等的更多(像鄙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各种试听,甚至PK屡屡曝光,大家也意见不一。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是据我愚见,发烧友对它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价廉、轻巧、输出强劲,一般情况下听听音乐已经能够满足需要。恨的是,好像还有那么一点不尽人意之处。最最害怕、连晚上也睡不好的是谁呢?相信是那些传统功放制造商和有关的销售商。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中有那么几家,颇有名气的几家,也已经开始试验,甚至推出类似产品。无疑,对我们是一件好事。
其实,试听也好,PK也好,心态要正。我们永远也不要奢望2万元的东东能够全面超过十万或几十万东东的水准。和汽车、照相机等一样,HIFI中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想两万元的东西就能把几十万的“打得满地找牙?”那只是做白日梦而已。但是说到背景宁静和声音通透,这个小不点儿倒是让不少大个子不得不刮目相看。至于再比体积、重量、耗材、耗能、特别是单位能耗下的输出功率和性价比,大个子们根本就是望尘莫及。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611291646286856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