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来谈谈MBL现象(本质就在第5页) [复制链接]

查看: 48121|回复: 262
31#

松香味 在 2006-11-5 22:24:45 发表的内容
MBL101E箱子低频分频点设计在105Hz,就是为了保证全频段(低频到超高频)360度等响度发声,这方面德国人比我们考虑得周到。

松香味 在 2006-11-5 22:29:36 发表的内容
Real 在 2006-11-5 22:26:39 发表的内容
厂方资料,正好说明幅射式的并不是发全频段,105以下是12”单元负责

上面的资料已经说明了105以下是12”单元负责仍然是保证了360度等响度发声。
德国人没有欺骗我们。


这些在前面的答复已经答复清楚了,相关的理论说明也说明清楚了。MBL101E箱子低频分频点设计在105Hz并采用四阶滤波箱体结构设计,保证了低频箱体只工作在105Hz以下的频率内,根据MBL101E箱子低频箱体的尺寸、机构和工作频率,通过计算可以证明,105Hz以下它是360度等响度发声的。与葫芦单元360度等响度发声是完全吻合的。

关于音箱的高、中、低频率(理论说明);
例如我们现在有一个18时的纸盆扬声器单元,装置在一个用木材造的音箱内,而这音箱的面板面积是 l平方米,即这面板的高度及宽度均是 l米。我们怎样计算这音箱的高、中、低频率呢?首先我们要计算这音箱面板的对角长度,是2的方根=1.414m,任何频率的 l/4波长是超过1.414m时,对这音箱来说它就是低频;如果一个频率的 l/4波长是1.414m时,波长就是4×1.414m= 5.656m,这频率=344m/s÷5.656m=60.8/s=60.8Hz,所以任何音频低于60.8Hz时,对这音箱来说就是它的低频率。当60.8Hz或更低的频率从这音箱传播出来时,它们的扩散形象是球型的,等于如果我们把这音箱悬挂在一个房间中间时(注:假设这个房间是没有反射的理想消声室),这些频率的音量在音箱的前后左右及上下所发出来的声压都是差不多的,放出来的声音变成没有方向性。当某频率的 l/4波长是小于音箱面板的对角长度,但这波长又大于扬声器的半径时,这段频率就是这音箱的中频率。例如我们现在是用一个18时单元,这单元的半径为9寸,就是22.86cm=0.2286m,这个音频为344m/s÷0.2286m=1505Hz,从60.8Hz-1505HZ频就是这音箱的中频率。中频率从这音箱所扩散出来的形状是半球形的,即如果我们把这段频率从刚才悬挂在房间中心的音箱放出来时,声音从音箱面板扩散出来的形状是半球形。在音箱后面是听不到这段频率的声音。1505Hz及更高的频率,对这音箱来说就是它的高频率。高频率从音箱扩散出来的声音形状是锥形的,频率越高,锥的形状越窄。通常如果频率超过开始高音频的4倍时,声音扩散出来的形状会慢慢变成一条直线而不扩散,如果不是坐在对正单元的位置,就听不到这些高频率。所以很多高频率单元如果是纸盆型的话,这纸盆的直径是很小的,把这音箱的高频下限尽量提高,希望能够使高频扩散的宽度增加。我们常常见到家庭音响音箱中的高音单元,通常会用 l—2时的纸盆单元,或半球状的单元,理由就是这个原因。而专业现场音响的高音单元,因为要发出很大的高频声压,所以说一定是采用号角处理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2#

当然,我们可能不需要360度发音,有180度发音对于我们只从一个方向欣赏音乐大概已经够了。最近我在听B&W805箱子的时候,就发现了他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当你在改变自己的听音位置时,乐器或者人声的位置(定位)变化就非常小,大概这就是箱体设计扩展了声音辐射角度的好处啦。个人观点,跑题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3#

开心果 在 2006-11-7 18:47:07 发表的内容
要说那个葫芦啊,360度发音,只是玩玩概念罢了。试问一下,哪个乐器在它的频率范围内是360度发音的?所以从声音的散发角度看,它的确不够HIFI。


如果不钻牛角尖的话,近似360度发音的乐器多的去啦;例如:三角铁、吊钵、吊铃、水平放置的大鼓、编钟……等等。
至于声音是不是‘散发’?我听了几次真没感觉有什么声音‘散发’的问题,倒是感觉声音非常自然、够HIFI的。偶尔听几次没有说服力啦,还是用家来说说吧。
另外,360度发音方式并不是为了模仿乐器的发音特征,而是为了让箱子水平方向上每个角度的声音都一样,使两箱子之间形成的“声学透镜”聚集、定位更加精确。
(注:我们常常说的声场、聚集、定位等现象,实际上就是“声学透镜”形成的“虚象”。)
TOP
34#

在没有环境反射影响的情况下,例如理想消声室里,如果一件乐器前后左右用同样的录音器材,同样的录音条件录音,录出来的声音我们无法区分是前、是后、是左、是右的声音,或者很难区分,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乐器就是360度等响度发音了。所以我举例之前就附加了“如果不钻牛角尖的话”这个前提条件。
TOP
35#

grammy 在 2006-11-11 21:20:45 发表的内容
cktony 在 2006-11-9 17:32:02 发表的内容
谢,也謝mbl,我等三个全套mbl愛戟者,最后都換成差不多的東東.我算老三


给我们简单谈谈这套系统和mbl的区别主要在哪里呀,谢谢!


是啊,强烈要求!!cktony 兄就给大家奉献些时间和精力吧。期待中!
TOP
36#

zkh 在 2006-11-16 18:21:39 发表的内容
实际上大多数欧美高档音响器材都是建议长期不要关闭电源。除MBL外,如乐林、贵丰、马克、柏林之声等都是这样。再过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玩音响一是要以听音乐为主(不要天天去和别人比什么好坏,这样很累;二是一定要有平常心和耐心。机器还没发热就指望出好声,机器还没有进入壮况就开始找毛病,一首曲子还没放完就开始下结论,如果这样最好别玩贵价的音响器材,否则你花了很多钱会让你失望的。如果是玩高档三枪投影,你的反映会更强烈。我看最近家电上有个别水货大师在误导别人,说什么高价线材不如3--5元的机线(低档器材没必要玩太贵的线是对的),盲听说只要2--3分钟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在胡扯,再好的音响器材也得一定时间才预热和稳定进入最佳工作壮态,机器还没有发挥最佳性能你就说不行这肯定是不客观的,一首音乐曲子耳朵还没反映过来就下结论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我的耳朵灵敏度不差,但我盲听2--3分钟一下子还真分辩不出来。但你给我更长一点时间我会分得清清楚楚。高档的音响器材只要你基础打好了,短时间换一条有一定素质的电源线或信号线、喇叭线等还真听不出来,但时间长一些(5--7天)你会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声音风格。

哈哈!!!!我见过更夸张的,声称盲听几秒钟就可以判断声音好坏的。几秒钟!扫频信号都还没有扫描完高中低频呢,就能判断声音好坏!?厉害!无语!!!!
TOP
37#

MBL1521 在 2006-11-16 13:19:5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1-16 13:14:09 发表的内容
MBL1521 在 2006-11-15 23:27:13 发表的内容
印象中,去年下旬的台湾《音响论坛》有专篇介绍,我还拍照放在原来隔壁“器材用家专区”的MBL帖上,可找来看看。


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连接?方便查找。


乖乖,刚才在“器材用家专区”翻了几遍,众多器材唯独不见MBL的??????


还记得作者是谁或者你的标题吗?用电脑搜索一下。
TOP
38#

MBL1521 在 2006-11-15 23:27:13 发表的内容
印象中,去年下旬的台湾《音响论坛》有专篇介绍,我还拍照放在原来隔壁“器材用家专区”的MBL帖上,可找来看看。


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连接?方便查找。
TOP
39#

zkh 在 2006-11-17 9:44:4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1-17 1:12:13 发表的内容
zkh 在 2006-11-16 18:21:39 发表的内容
实际上大多数欧美高档音响器材都是建议长期不要关闭电源。除MBL外,如乐林、贵丰、马克、柏林之声等都是这样。再过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玩音响一是要以听音乐为主(不要天天去和别人比什么好坏,这样很累;二是一定要有平常心和耐心。机器还没发热就指望出好声,机器还没有进入壮况就开始找毛病,一首曲子还没放完就开始下结论,如果这样最好别玩贵价的音响器材,否则你花了很多钱会让你失望的。如果是玩高档三枪投影,你的反映会更强烈。我看最近家电上有个别水货大师在误导别人,说什么高价线材不如3--5元的机线(低档器材没必要玩太贵的线是对的),盲听说只要2--3分钟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在胡扯,再好的音响器材也得一定时间才预热和稳定进入最佳工作壮态,机器还没有发挥最佳性能你就说不行这肯定是不客观的,一首音乐曲子耳朵还没反映过来就下结论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我的耳朵灵敏度不差,但我盲听2--3分钟一下子还真分辩不出来。但你给我更长一点时间我会分得清清楚楚。高档的音响器材只要你基础打好了,短时间换一条有一定素质的电源线或信号线、喇叭线等还真听不出来,但时间长一些(5--7天)你会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声音风格。

哈哈!!!!我见过更夸张的,声称盲听几秒钟就可以判断声音好坏的。几秒钟!扫频信号都还没有扫描完高中低频呢,就能判断声音好坏!?厉害!无语!!!!



高档音响买回来是用于长期欣赏音乐的,不是用来斗机的。我所认识的个别人说在极短时间盲听的能分出好坏的水货大师其实他什么都不懂,只不过在那乱吹一气,胡弄初烧好买他的二手器材,他可从中多赚几个钱。


声称盲听几秒钟就可以判断“声音好坏”的,绝大多数最多是听出了声音的“某些风格特征”。但是声音的“某些风格特征”并不是“声音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发烧友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吧。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0#

Mark记 在 2006-11-17 0:15:36 发表的内容
我那边有个发烧友专门做了个MBL模样的外壳(外壳都做了一万多),用来装土炮公房.

能够这样投资的,应该有些实力啦。声音如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