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萨蒂 [复制链接]

查看: 11249|回复: 79
41#

萨蒂与马拉美

白色的幽灵

  纯洁的风采注定它以冰雪为伴,

  天鹅披着徒然流放中

  轻蔑的寒梦不复动弹。

  ——马拉美《天鹅》

  这首同样格调高洁的诗歌使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萨蒂的音乐,他们在精神上的气质其实血脉相通,“天鹅”不但是马拉美自己的意象,也是萨蒂的意象,那种高贵的孤独和轻蔑的冷漠在他们的诗歌与音乐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马拉美曾有一首诗《叹》,德彪西将其谱写成一首钢琴曲,但那种况味又和萨蒂的《玄秘曲》何曾相似。

  我的灵魂飞向你的眉额,那里是梦境,

  那里是撒着雀斑的秋光,娴静的姐儿啊,

  我的灵魂向着你仙人般眼睛中游动的晴空,

  升起来,宛如忧郁的花园中

  那束忠实洁白的水流向太空叹息!

  ——向着苍白,纯净的十月里恻隐的太空,

  太空把无限的颓唐映入池塘

  让黄昏的秋阳拖着一缕尾光挨过

  死寂的水面,那里落叶的萎黄随风悠游,

  划出一道冰冷的犁沟。

  ——马拉美《叹》

  马拉美是个极其敏感的诗人,他的感触就像章鱼的触角那样深入到事物幽暗的深处,搅动起一汪水波又化为平静。他的虚无是写得那样的出色,我们不妨来看一首《瓶中的玫瑰》:

  一枝玫瑰在幽暗里

  给了你一个沮丧而天真的吻,

  竟划破了这荡荡虚无的幽深。

  双向的诱引,就像一块镜子一样,中间隔着却是触摸不到的虚无,感受和回味的虚无也许不必用乏味的语言去解释它,就像萨蒂的音乐一样,古希腊的仪式,舞蹈和海风都迎面吹来,你触摸到了那种气息,却是一无所获。诗歌和音乐之不被解释不是因为它的高妙,而是你如何去凝结历史和感知之间的距离。除了对沉寂夕阳的凝视外,也许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想象中的古老的城墙。心灵的意义是因为它产生不了实际的东西,而艺术之不幸是由于它终究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幻觉,它需要一个时代有足够能力去支撑这种幻觉,而野蛮的艺术事实上是人类生活的不幸,摇滚乐如果不是人类艺术的过程而是一个终极目的的话,那我们的艺术生活终将是一场恶梦。

萨蒂的顽童性格和马拉美隐士的忧郁都是建立在睿智和敏感的基础上。其所谓:“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气质的区别。马拉美的长诗《骰子一掷永远取消不了偶然》和萨蒂的那些“先锋”音乐走得一样的遥远,但他们终究知道回来的路。

  当萨蒂在巴黎的郊区隐居的时候,马拉美正好去世,这个乖僻的音乐家陷入到孤独之中,只有科克托等少数年轻的作曲家欣赏他,他生于19世纪,却是20世纪“先锋”作曲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法国的“六人团”尊他为宗师,但我依然感觉这个“老顽童”还会让他们像“害牙疼的夜莺一样地演奏”他的音乐,萨蒂不是瓦格纳,他的一脸坏笑或许是自由艺术家的代价。

  萨蒂如果没有那种幽深的梦支撑他的音乐的话,我感觉所谓的“先锋”将是一文不值的垃圾,谁都可以用说胡话来表明自己艺术上的独立,事实上这种艺术家不在少数。

  通往耶路撒冷的路只有一条,但通往艺术的路和通往罗马的路一样。这里,你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它托起了古罗马的城堡,在若隐若现中像一片飘逝的枫叶,悄然隐迹。
TOP
42#

飞利浦的德.莱乌演奏版本有好几个,下面这小双张最有名
[upload=jpg]Upload/20069278184866277.jpg[/upload]
TOP
43#

1[upload=jpg]Upload/2006930932223036.jpg[/upload]
TOP
44#

2
[upload=jpg]Upload/200693094439643.jpg[/upload]
TOP
45#

德.莱乌的演奏速度很慢,意境深远,音乐不像是从音箱里播放出来,而是从房间的四面墙上慢慢地渗透出来,像是一位老者在回忆,在倾诉...,最适合于在黑暗的环境里独自聆听。

罗热的演奏则完全不一样,充满灵动,音质饱满。
TOP
46#

马蒂斯的其他绘画作品
TOP
47#

《萨蒂画传》

孤独是他珍藏一生的秘密,凭借这种在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孤独”,人们可以立即辨认出他的作品。虽然他一举一动都随心所欲,无所忌惮,人们对此毁誉不一,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被录入时代的文献之中——那是一个连接浪漫与现代、充满激情而又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力图展现的便是这位曾被时代忽略最终终与时代再度相逢的只为音乐而存在的音乐家苦苦追寻自己理想的特立独行的人生与艺术创作历程。

浪漫主义音乐余晖笼罩之下的萨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时代交替中的叛逆者,他既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又是印象主义的萌芽,他的音乐以简单的旋律、神秘的风格、怪异的曲名、千姿百态的意象叙说着其内心的孤独与迷惘,在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显示出了不平凡的冷峻。本书力图展现的便是这位曾被时代忽略最终终与时代再度相逢的只为音乐而存在的音乐家苦苦追寻自己理想的特立独行的人生与艺术创作历程。

目录

人群中的孤独者
一个“裸体歌舞舞蹈家”的磨难(1866—1890)
神秘兮兮的傻瓜埃里克·萨蒂(1891—1898)
碧目少女(1898—1908)
因错得福的“小过失”(1908—1915)
轰动巴黎:《游行》(1915—1917)
两种审美观之间:《公鸡与小丑》
“起死回生”:《苏格拉底》
舵在“左”方(1920—1924)
放开一切(1924)
德彪西与萨蒂:友谊传奇
证据与资料
埃里克·萨蒂大事记

[upload=jpg]Upload/20069308535734346.jpg[/upload]
TOP
48#

萨蒂音乐作曲的特点:

萨蒂的音乐力图突破浪漫主义的窠臼探寻新的音乐词汇。其实当时的印象派作曲家都深受萨蒂的影响,因此也有人说萨蒂是印象派的鼻祖。他的音乐简洁洗练、锐意创新,用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技法。但与勋伯格、斯托克豪森等先锋派音乐家不同,他不是采用大量半音音阶模糊或取消调性的手法去表现乐思,而是用取消小节让节奏变形,在乐句结束时不作“解决”等技术来处理音乐。因此给人感觉非但不那么刺耳,反如一帧帧若隐若现的图景,在记忆中交错转换,在某些作品中与德彪西的音乐有异曲同工之趣。
TOP
49#

他的音乐使人联想起法国画家马蒂斯的绘画

《舞蹈》这幅画就象是《裸体歌舞》的图解

[upload=jpg]Upload/200693090078697.jpg[/upload]
TOP
50#

3
[upload=jpg]Upload/200693094416558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