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音乐唱片介绍 [复制链接]

查看: 147533|回复: 951
121#

请加兄谈谈听感。
TOP
122#

听砍柴兄的,我来开个新贴,但不是New age,而是别的。
TOP
123#

建议砍柴、蚂蚁和诸位大侠开贴介绍国内20年来较为出色的New age音乐,也让我等再次跟贴学习啊。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24#

[quote]上山砍柴 在 2006-10-8 23:15:37 发表的内容
刚才再听了一次这张,还是觉得薛伟的技巧真不怎么样。
跟郎、李两位新人相比,薛这一代人成就不怎么辉煌于是也不难理


薛伟我是不敢收的,倒收过一张盛中国的小提琴,听来还行。
TOP
125#

不巧我收的就是最新录音还包括这个梁祝。但是后面附带的几曲还可以。
TOP
126#

我今晚把梁祝再听一遍。
TOP
127#

这个独特性就是你概括的,古典乐外衣,民谣和戏剧的音乐题材,一曲爱情的悲歌,和动听的旋律。这部作品中虽然没有反映作曲家自己的个人特色,但是以上几个要素还是保证在100年后还是能听到这首曲子。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28#

砍柴兄对曲子的要求太高了。
TOP
129#

不太赞同砍柴兄的说法。这部作品确实技巧一般,结构也有某些不足。但是整个曲子还是非常优美。这是我的总体看法。

1)关于使用文学题材,如“浮士德”以及“莎乐美”等作品也是有相关的文学题材作为依靠。
2)关于使用民谣和戏剧题材,相当多的作曲家都使用当地素材编织音乐,如在马勒、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作品中广泛使用收集来的当地素材作为主题或变奏。
3)关于旋律。这个曲子非常优美是它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4)关于技巧和时代性。这个其实不用关注太多。当年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被很多评论家指责为守旧,毫无新世纪音乐的特点。当时批评者认为50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将会被人遗忘,特别是,拉赫玛尼诺夫与斯卡拉宾几乎同时代,当时后者被广泛赞扬。但是80年后的今天拉赫玛尼诺夫是现在古典乐唱片和音乐会的热门。所以技巧不重要,作品的独特性和发自肺腑是重要的方面。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130#

西崎崇子这版马可勃罗版很好。新西兰乐队,外国指挥。此张里还有很棒的西部民谣改编曲。

西崎拉的这把琴是Kreisler用过的1732年瓜拉内,琴声极其优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