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81312493132152.jpg[/upload]
向往古尔德录制的《赋格的艺术》很久了,之前却一直心存疑惑:为何在同一张唱片中会分别采用管风琴和钢琴两种不同的键盘乐器来录制呢?拿到唱片后才明白,这张唱片上收录的是古尔德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赋格的艺术》这部作品中的一些对位曲的录音;其中包括1962年录制、用管风琴演奏的第1至第9号对位曲,1967年录制、用钢琴演奏的第9、11、13对位曲,1980年录制、用钢琴演奏的《降B大调前奏与赋格》及1981年录制、用钢琴演奏的第1、2、4、14对位曲。这个结果于我而言确实出乎意料,即便我面对的是“怪杰”古尔德;之前我一直一厢情愿的认为他只是没有录制作品中的四首卡农呢。
我个人一直以为管风琴的声音是所有乐器中最具崇高感和神秘感的,而在古尔德的演奏中我感受最深的却是平易和直白,并惊诧于他的演奏中将管乐的绵延感、键盘乐的颗粒感在纷繁复杂的对位中结合的如此完美。虽说用充满神性色彩的管风琴来表现巴赫这部充满“音乐神性”的作品及用庄严和持续传递恒久的崇高感当是恰如其分的,古尔德却通过 “举重若轻”的方式更好地表达了巴赫的赋格中所倡导的终生平等的理念;我个人以为这正是古尔德对这部伟大作品的卓越理解所在,也是这张唱片的魅力所在。听过其他艺术家用管风琴演奏的《赋格的艺术》,崇高、庄严、神秘感自是不必说了,却难得有古尔德所表现出的平易、直白和流畅,或许是对作品不同的解读使然吧;之前从未听过古尔德用管风琴演奏巴赫的作品,也一直不太接受他对巴赫那极具个性的诠释,倒是这个管风琴的录音深得我心,让我一听再听。寓伟大于平凡,或许正是古尔德想呈现的吧。
钢琴的演奏依然是个性十足的,并充分表现出古尔德对复调音乐的驾驭能力。准确、清晰的触键使得赋格的各个声部有着极好的分离度,而突出的颗粒感则使得钢琴颇有些大键琴的感觉。相对于管风琴演奏的第一对位曲的轻快、流畅,用钢琴演奏的第一对位曲则极富冥想意味,舒缓、宁静并颇有些神秘的感觉。用厚重的管风琴诠释了一个平易、直白和流畅的第一对位曲,又在二十年后用相对轻盈的钢琴演绎了一个极具冥想和神秘意味的第一对位曲,不知道这期间于古尔德而言有着怎样的因果;有人曾用“沧海桑田”来描述可能的变化,或许真的是如此吧。未完成的赋格曲被古尔德诠释的颇具韵味,触键方式的变化所营造出的丰富的音色的变化使得作品呈现出相对强烈的冲击感,并展现出一种直冲心灵深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得这首未完成的赋格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崇高感。最后的戛然而止则给人留下了无尽遗憾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虽然古尔德未能尽录这部伟大的作品,但这已经足够让我们领略这部作品的伟大了;相对于伟大的作品、伟大的艺术家,倒是文字显得过于苍白和乏力了。遗憾的是这却是我表达自己感受的唯一的方式,故只好怀惴惴之心、行鄙陋之文以抒所感、所思;或许有时也会稍有所悟。
感谢曾活跃于本论坛的网友shinelb,因为他的慷慨相赠让我夙愿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