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施瓦茨科埔芙”,建议设置她的唱片资料帖 [复制链接]

1#
请有关专家补充。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6862302967837.jpg[/upload]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
Mozart Le Nozze di Figaro

版本:Archipel
发行时间:2003

作曲:Mozart
指挥:Furtwangler
演出:Wiener Philharmoniker
演唱:舒瓦兹柯普夫,西弗里德,居丹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
录音日期:1953.8.11 萨尔茨堡节日剧院
CD编号:ARPCD0163

这一演出最奇特的特征是:她用的是德语,而不是意大利原文————富特文格勒是战后在萨尔茨堡演出《费加罗的婚礼》的许许多多指挥家中唯一一个使用德语的。虽然1952年他也曾经计划用意大利文演出,但排练时突然出现的身体不适使这一演出计划在中途就夭折了,也间接导致大师没有留下意大利文的《费加罗的婚礼》的任何录音。

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章节听起来都是很奇怪的,感觉就好象第一次突然听见英文版的《图兰朵》时那种浑身不自在的感觉。聆听她需要不小的耐心和忍耐程度,但客观地说“收获”不会非常大,因为除了音乐本色确实具备高度活力和激情,不象一般的MOZART作品处理得那样淡雅外,这场演出属于异常常规化的处理,个人印记不强。和《唐·乔万尼》和《魔笛》都不在一水平线上。

格外讽刺的是大师喜爱的歌手迪斯考本来要演唱伯爵的角色,但他因为不熟悉意大利文而没有应聘。可就在他拒聘后,该剧又决定用德文演唱了。
TOP
3#

最好自己手头的唱片,听过。
贴出照片,然后稍微介绍一下
大家一起来吧~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6862245994429.jpg[/upload]
里查·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 演唱:舒瓦兹柯普芙 赛尔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五十年代,正是舒瓦兹柯普芙的全盛时期。舒瓦兹柯普芙的嗓音充满年轻的魅力,“春”与“晚霞”尤其值得一听。1966年,舒瓦兹柯普芙与塞尔二度录下《最後四首歌》,艺术成就同样杰出,虽然舒瓦兹柯普芙已逐渐迈入晚期,但是演唱更深邃、更感人。
TOP
5#

楼上哥们强,顶你肺先~
建议斑竹置顶
这样的帖子不顶对不起大师。
TOP
6#

[upload=jpg]Upload/20068622492542479.jpg[/upload]
錄音時間

1966年12月-1976年11月

序號

日本究極 097  
CD編號

DG 447515-2

作曲家

沃爾夫

曲目

歌曲全集

演出者

費雪迪斯考/男中音,史瓦茲可芙/女高音,路德薇希/女中音,巴倫波因、摩爾/鋼琴



錄音師
Schweigmann
製作人
Brock

評析

在究極100中要找會指揮的人可能有點難而且容易引起爭議。但是想要推薦費雪迪斯考為最會唱歌的人,應該就沒人反對了吧?在沃爾夫的歌曲錄音中,他與史瓦茲可芙、路德薇希三人共同為後期歌曲創作家的242首曲子,做了歷史性的錄音,十年的時間為後人留下詮釋沃爾夫作品的風格,大花版最後一批中有費雪迪斯考與史瓦茲可夫的演唱部份,也是一探沃爾夫歌曲的方法之一。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6862240962824.jpg[/upload]
錄音時間

1956年12月10-15、17、22日

序號

日本究極 080  
CD編號

EMI 077774935425

作曲家

理查.史特勞斯

曲目

歌劇「玫瑰騎士」

演出者

史瓦茲可芙、路德薇希/演唱,卡拉揚指揮愛樂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錄音師 Parker

製作人 Legge





評析

真可怕,能夠入選究極100已經很了不起,卡拉揚居然還在歌劇部占了連三席。故事內容可能有點誇張,但是卡拉揚的詮釋卻異常高貴感動。雖然樂團的音色略暗,整體聆聽時反而能多一層內心戲的成份,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史瓦茲可芙才唱的更貼切吧!和82年的新盤相比下,除了錄音略輸外,「整體的活力就好像吃到上選鮪魚生魚片般醍醐灌頂」,絕對、絕對的名演。
TOP
8#

接上图

[upload=gif]Upload/200687043285346.gif[/upload]
TOP
9#

d9 在 2006-8-6 22:39:18 发表的内容
楼上哥们强,顶你肺先~
建议斑竹置顶
这样的帖子不顶对不起大师。
[upload=jpg]Upload/2006879411594076.jpg[/upload]

好 片 片!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68623525377252.jpg[/upload]
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
Ariadne auf Naxos

版本:Schwarzkopf,Streich,Karajan PO

发行时间:1999年

专辑介绍:

这部两幕喜歌剧或许要算歌剧史上最精致、巧妙的剧作。首先,它是个“戏串戏”,即“序幕”所展现18世纪维特纳上流社会的一场奢华晚宴,和接下来所演“歌剧”的取自希腊神话的剧情。这场晚宴的吃喝占了太多时间,于是主人不得不把原定两台戏的演出并为一台,即严肃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与办杂耍的意大利喜剧《不忠的萨宾娜塔》合二为一,因为演出之后还要放焰火。

第二幕的“歌剧”就这样开始了:阿里阿德涅公主被爱人提休斯遗弃于纳克索斯岛,伤心欲绝,唱出带有自杀意念的《死之王国》。忽然间,一群演杂耍戏剧的小丑涌上舞台,企图逗阿里阿德涅开心。而萨宾娜塔,那位以频繁地更换男人来及时行乐的喜剧女主角,则唱起一曲动人的《显赫的公主》,要阿里阿德涅想开点,要紧是抓握住下一个男人。她问道:“既然上帝创造了这么多男人,他怎么还能要求女人保持贞洁?”剧终前萨宾娜塔不无得意地宣称,阿里阿德涅已经有了新男人,证明她的哲学有理。

无论从什么角度,从人文思想、戏剧结构还是音乐,《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都经得起挑剔,堪称20世纪歌剧经典。而卡拉扬这个1954年的演录,虽是单音,效果却甚好,尤其演出无与伦比。歌手中还有克劳斯、奥托、贝里等等,都是明星级的。
TOP
11#

[upload=jpg]Upload/20068623402673051.jpg[/upload]
舒曼:歌曲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Schumann: Liederkreis, Frauenliebe und Leben

版本:Geoffrey Parsons, TOCE
发行时间:2001年






演唱:Elisabeth Schwarzkopf
钢琴伴奏:Geoffrey Parsons
录音时间:1974.04
CD编号:EMI TOCE-3029
专辑介绍:

浪漫派的音乐巨匠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奥体系音乐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舒曼的文学修养深刻地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许多自传性质或个人日记式的篇章。钢琴音乐是舒曼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他内心生活的写照。

和舒伯特一样,舒曼对浪漫主义有着敏锐的灵感,他在标题性套曲形式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这种典型的浪漫主义体裁,最适宜让作曲家在内容上尽情挥洒而又不受形式的约束。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和《狂欢节》就是这类体裁中的名作。而舒曼唯一的一部《a小调钢琴协奏曲》则表达了对于用斗争换来的幸福的赞美,洋溢着对生活对理想的信心。

舒曼的一生充满了精神上的冲突,理智与狂热始终处于斗争之中,最后心智紊乱,上演了人世间最令人痛苦的悲剧。然而,舒曼的一生却以激烈的心灵冲突,创造出了无数充满魅力的浪漫主义动人篇章。
TOP
12#

[/quote]

OK...
請大中小俠們  多多發表 !!
最后编辑reiner_fans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6862224423633.jpg[/upload]
柏辽兹:浮士德的惩罚

作曲:柏辽兹
指挥:富特文格勒
乐队: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合唱团
演员:浮士德 - Frans Vroons
梅菲斯托费勒斯 - Hans Hotter
玛格丽特 - Elisabeth Schwarzkopf
布兰德尔 - Alois Pernerstorfer
录音日期:1950年8月26日
唱片编号:Archipel ARPCD 0008-2

专辑介绍:

一代大师富特文格勒只为后人留下了一次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惩罚》全剧录音,是在1950年的8月26日在卢塞恩音乐节上与瑞士的卢塞恩音乐节管弦乐团、合唱团合作。

奇怪的是大师宁愿用德语而不是当初柏辽兹写下该部作品是用的法语演绎,其结果当然是词曲难以匹配,尤其是音乐的轻快常常因厚重而多音节的德语显得凝重。当然大师一定认为歌德的原作显然比柏辽兹的法译本听起来舒服。

即使如此,演出中也有非同一般的乐段,特别是作品的第一幕里,大师的处理手法异常espressivo(有表现力),激情逐渐高涨,富于内省精神。反之,学生的唱段和第三幕《找魂》则音响尖厉、十分活跃。大师试图运用速度来缩小作品的分段性质,使不同的幕次浑然一体。

提到《浮士德的惩罚》(大陆的习惯叫法是《浮士德的沉沦》),就不得不提一下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管弦乐曲《拉科西进行曲》,也叫《匈牙利进行曲》。凡是看过法国着名喜剧电影《虎口脱险》的观众,一定还记得那位矮个子指挥,记得他那句台词:(指演奏)要像黎明前的曙光!

据信大师一生也只分别两次留下过《拉科西进行曲》的录音,一次是在1930年柏林Polydor录音室,指挥BPO;另一次是1949年3月31日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WPO。最后一次是在1951年4月的开罗指挥BPO,可惜录音没有公开发行,属于私人收藏。

回过头来,这场1950年的演出总的来说还是让人期待的,演出中扮演玛格丽特的女高音施瓦兹柯普芙演唱的《图尔王》是全剧的亮点,大师的伴奏巧妙衬托,有如即兴表演。

(以上部分评论,历史文献资料摘自阿杜安着《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

该录音原来由法国富特文格勒协会发行唱片,编号French Furtwängler Society SWF 971~72。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68622164158618.jpg[/upload]
舒娃茲柯芙,季雪金,布蘭德爾,塞爾/莫札特:歌曲與音樂會詠嘆调
Schwarzkopf, Gieseking, Bredel, Szell/Mozart: Lieders & Cocert Arias

作曲家: 莫札特

演出者: 季雪金,舒瓦茲科芙

指揮: 塞爾

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

唱片公司:EMI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唱片編號:57480321/
發行日期:2002 年 01 月 01 日
中價版 / CD / 1 片裝
這套歌曲的演唱是一個輕盈與優雅的奇蹟,女高音的歌聲在她最清新的狀態、音樂藝術則在最迷人的狀態,鋼琴伴奏優雅而澄澈,塞爾在音樂會詠嘆的(指揮)演出堪稱經典。」(留聲機雜誌)
  舒娃茲柯芙女爵是一位受到古典大師極高熏陶的女高音,她生於一九一五年的德國,在柏林音樂院學習,當時她己經是柏林國家劇院的演員,並且以帕西法爾中的花之女首次登台,並且以演唱阿笛兒、穆賽塔和采賓內塔等劇獲得相當的成功,她在一九四二年接受卡爾貝姆的邀請前往維也?#123;國家劇院演唱,並以演唱唐喬望尼中的艾薇拉受到注意,後來又隨該團在一九四七年前往英國柯芬園演唱,也同樣贏得注目,這之後,她嫁給了EM唱片公司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古典音樂製作人華爾特李格,並隨後被英國皇家歌劇院所網羅,並且開始以英文演唱了許多重要的法語、德語和意語的歌劇角色,隨後她又將她在歌劇演出的角色專注於費加洛婚禮中的女爵、唐喬望尼中的艾薇拉、女人皆如此中的費歐笛利姬和法斯塔夫中的艾利斯佛德以及玫瑰騎士中的馬屑琳等角色,並且開始參與許多音樂會的演出,透過這些演出,她發展了很高度的藝術性,加上她本身嗓音的表現力,為許多作曲家的歌曲作品作了很多好的詮釋,尤其是在舒伯特和沃夫的作品上更是她所拿手的。她現在已然從歌唱生涯中退休,不過卻還是持續在大師班中授課,這些課程也為她贏得許多榮譽博士和獎章。
TOP
15#

[upload=jpg]Upload/20068623233920009.jpg[/upload]
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Wagner: Die Meistersinger von Nurnberg
版本:1951 Bayreuth
发行时间:1990年
指挥Karajan


简介:
1835年,瓦格纳访问纽伦堡,实地考察名歌手的情况。1845年7月16日,他以散文的形式写出《名歌手》的脚本草稿,16年后才正式重新创作,1862年月完成脚本,11月完成序曲并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演出。由于赶着《指环》的创作,《名歌手》的谱曲工作中断。1866年—1867年断断续续完成几幕的作曲,1867年10月20日最后完成作曲。1868年6月21日,汉斯·冯·彪罗在慕尼黑的宫廷剧院指挥首演。

名歌手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当时宗教音乐占绝对统治地位。世俗音乐的兴起是由法国游吟诗人带到德国的民间。13世纪开始,德国的工匠除了手艺要了得,还要兼备吟诗和歌唱,这就是所谓的名歌手Meistersinger。16世纪前后纽伦堡出现了一个名叫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的名歌手。他创作了6000多首诗歌,题材从现实到神话。从而成为“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德意志精神的最后一位代表“。这很能体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精神“发扬人性”。瓦格纳从来都不是墨守成规的艺术家,他从名歌手的题材中找到了借古讽今的途径,也借此在19世纪哲学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表现精神的自由和开放的可贵。

骑士瓦尔特爱上艾娃,但只有名歌手才有资格娶艾娃。而艾娃的仆人玛格达琳娜与名歌手萨克斯的徒弟大卫相爱。受了玛格达琳娜的嘱托,大卫悉心教导瓦尔特歌唱法则和歌唱比赛的规则,瓦尔特更憧憬与艾娃的美好生活。在圣约翰节歌咏比赛上,由于市府小吏贝克梅瑟对瓦尔特怀有敌意,比赛中一直从中作梗,瓦尔特丧失比赛的资格。艾娃得知瓦尔特失败,与瓦尔特见面后与仆人玛格达琳娜交换衣服,打算和他私奔。萨克斯觉得这样不妥,故意使街灯都变得很亮,使他们陷入窘地。贝克梅瑟也想娶艾娃,在艾娃家的窗外唱起跑了调的歌曲。大卫以为玛格达琳娜在勾引别的男人,于是把贝克梅瑟揍了一顿。萨克斯有意成全瓦尔特和艾娃,建议瓦尔特在比赛中要创作一首美丽的诗歌。贝克梅瑟乘人不备,把瓦尔特的新作当作是萨克斯写给艾娃的情书,偷走了它。萨克斯当众表示他要成全瓦尔特和艾娃,并唱出了瓦尔特的新歌。众人认为今天比赛的胜者一定是萨克斯。萨克斯把大卫提升为工匠。在比赛中,贝克梅瑟唱起了偷来的歌曲,出尽洋相。在萨克斯的介绍下,瓦尔特唱起他的新作,获得全场欢迎。名歌手的头衔落到瓦尔特的头上。但瓦尔特说他要的不是头衔,而是幸福的生活。艾娃把桂冠戴在萨克斯的头上。全场在高尚的精神中结束。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68623314156232.jpg[/upload]
胡戈·沃尔夫:意大利歌曲集

Hugo Wolf: Italienisches Liederbuch



版本:Gerald Moore
发行时间:2003


简介:


作曲:Hugo Wolf
演唱:Elisabeth Schwarzkopf,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钢琴伴奏:Gerald Moore
CD编号:EMI 7243 5 62650 2 8

专辑介绍:

胡戈·沃尔夫,奥地利作曲家。1860年3月13日出生于温迪施格拉茨(Windischgraz),1875-1877年学于维也纳音乐学院,因与院长意见不合被迫离校,靠教学和为《维也纳沙龙花絮》写音乐评论勉强维持生活。1897年失去理智,1903年死于疯人院内。

沃尔夫1876年开始写歌,此后创作生涯以写作为主。工作极不规则,一阵子才华横溢,过后往往无所作为。疯狂崇拜瓦格纳,在评论中一有机会就表示对他的偏爱。瓦格纳的影响也反映在他的歌曲伴奏中,常具独立器乐的性质,人声反而象是后加的。这倒不是把歌曲视作多余,而是他酷爱地道的朗诵,具有用音乐反映歌词意境的独特天赋,因而写出来的声乐线条就象瓦格纳的那样,成了名副其实的宣叙调,在一个保证乐思持续不断并合理发展的伴奏之上按严谨的拍子唱出。

沃尔夫是继舒伯特与舒曼以后最具创造力的德语艺术歌曲写作者,而所产生出的美感却不同于前者,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沃尔夫约从1875年开始撰写歌曲,十三年后终于达到炉火纯青地步。从1888年到1891年他根据默里克、埃兴多夫、歌德、凯贝尔、海策、凯勒所作的诗而谱制成了两百多首歌曲。从1895年到1897年,只有三十馀首歌曲加入原本浩大的阵容。其圆融洗练的佳作正始自于1888年他将默里克的诗谱曲。

主要歌曲作品有:《死后之歌》(青年时代作品,1939年发表);《十二首青年时代的歌》(1877-1878);《不同作者的歌》(1877-1897);《默里克的歌》(1888);《埃兴多夫的歌》(1888);《歌德的歌》(1889);《西班牙歌曲集》(1890);《意大利歌曲集》(两册 1891,1896);《凯勒诗歌曲集》(1891)和《米开朗基罗诗歌曲集》(1898)。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68706822945.jpg[/upload]
少年的魔角
Des Knaben Wunderhorn

版本:Fischer-Dieskau, Schwarzkopf, Szell, LSO
发行时间:1968年
专辑介绍:

马勒的《少年的魔角》
作者:邵奇青

  云雾中飘来的传奇,在大森林里弥漫着。天外的遥响……不可测的存在,冥冥中生成了许多星际闪烁的灵动。那里的潜韵,终于化作了闪电般的光芒。散射着,照耀着。就近的营房,聚拢着混杂的乐队。鼓声、歌声、喇叭。军号。人们在尽情地欢跳着。遥远的号声,若隐若现的,烘托了伊格劳的荒诞和香美。号声点缀着这里的景观……,最初勾勒马勒心宇的,就是这个神奇的遥响。每当马勒去与她对话,从那里出来,那里就有一个“嬉戏”在作应答。这样的心灵感应多了,马勒就不认为自己在作曲。而是在“被创造”。那个号声早已进人他的梦中!载着上天的灵光,扬起了他生命的风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一种遭遇,在马勒都是一种和谐,一种感动。他的心宇原是那么宽广,他的密度远比莫扎特更厚更宽广。让声音自己去描摹大自然景观,按着她的本性去呼唤美。这原是现代作曲家精心设置的一种底蕴,在马勒却是与生俱来的。西贝柳斯、德彪西等已很音画,记录和再现了大自然的光和色,马勒却在音画上布满了苍穹。更为弥远。他要从中讲述另一世界的灵动,启悟人对另一层生命的憧憬。所以,马勒从开始创造,就不属于“三维”的,而属于“四维”。乃至无穷。他试图用音乐去证明那种不可知,用音乐去罗列生命的种种神迹。他要向人说尽感动之外的天恩浩荡,与江声涛涛绝然对应的另一种壮美。所有这一切,与那个号声不无关联,那个号声,就像上天赐予人的那种启示,镶入在他幼小的心房里,期待他去“解密”。从他八岁教人弹琴那反常的老到中,人们有理由相信马勒最初的种种潜韵。由此,也就理解了他为何要在“第二”、“第三”、“第五”、“第七”与“第八”中,一再重用号声。号声,亮丽,没臻。与他未来的心路一一对应。他一生都在讴歌造物主,又那么心平如空地似在云中漫游。这就回答了他之所以拥有音乐的全部。不难看出,当拥有音乐的最高启悟,他就注定了要与世俗逻辑有所隔阂。神往号声的出处,就决定了他如梦、又创造的。两者缺一不可,仅仅是梦,失败的人生。单是创造,又并非属音乐的全部。

  如今那个《格林童话》已为人所知。格林兄弟集掖了德国人的智慧和幽默。以其坚硬的语感,嘲弄、讽刺、隐喻着。就如同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种种荒诞。人生的不可知不可测中所必然遭遇的某一种荒诞和扭曲,都在格林的历史镜头里有所释发,那是智慧的心语,不会为时光磨损入。《少年的魔角》是格林童话的又一拓展。其情远比格林更为晦涩、荒诞。由布伦塔诺(Clemcns Brentano, 1778-1892)和阿尔尼姆(Achcin von Arnim, 1781-1831)两人改编的德国民歌集,一直令马勒读后拥有乐感,他一直就在梦中腹稿。歌德看了这本集子,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说:从人性上来看,他可放在未来音乐大师的钢琴上,谱出有意义的旋律。马勒如期走来,就把这个心中的遥响谱写成乐。

  大致说来,此曲集如同一个戏言。是把与时光逆旅的生命拿来加以扩展,记录了一个个难以令人理解的故事,哨兵去了,听到归营号,灵又归来;恬美的杜鹃和夜莺在欢唱,却不幸由驴子来当评审;圣安东尼不经意间跑到河流旁,他布道,鱼儿雀跃,灵有反映;即便讲爱情,也是魂兮归来的那种,是梦中的许多意象。布鲁诺·瓦尔特说,他一定从中发现了原属于他的精神故乡。他在这里找到了震撼他心灵的一切……大自然的、战争、幽灵、爱情、别离、虔诚、粗鲁的幽默……从她们之中,马勒本人的品格,阳刚的气概和充满力量的独创性显现出来。马勒从原诗中的五百首诗中,先选了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写有钢琴伴奏。在1892年之际,他又写了五首附钢琴伴奏的乐曲。被后人收集在《青年时代歌曲集》中。这就是以后管弦乐和钢琴两种版本的基础。有的作品是马勒在写《第二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的休息之际写就。马勒将自己的这个歌曲集称为“幽默曲”,共十二首:

1.哨兵的夜曲;
2.徒劳;
3.不幸时的慰藉;
4.谁作了此歌谣;
5.人间的生活;
6.向鱼布道的圣安东尼;
7.莱茵的传说;
8.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
9.当美妙的号角响起;
10.赞美崇高的理性:
  ① 原光(《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
  ② 三位天使恬美的歌(《第三交响曲》第五乐章);
  ③ 我尝到了天上的欢愉(《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
11.起床鼓;
12.少年鼓手(这两首为马勒后来所加)。

  作品的特征是大小调并置,连德勒舞曲与民间旋律并置,在配器上强化了铜管的音色。此外,在每一首歌曲的配器上,马勒有意注重了室内乐的神韵。从中,可看出写此曲集是为日后交响乐作准备的。

  《哨兵的夜曲》故事情节简单,只讲了哨兵的心态,他上了岗哨,却思念起情人。马勒似乎借“景”抒怀,这里影射出他自己的某些处境。音乐上,连德勒舞曲、军乐、铜管乐、打击乐和弦乐多重交替,直到余音若空,夜依然归于沉寂。《徒劳》讲乡村姑娘引诱年轻的农夫。马勒为塑造室内乐景致,有意紧缩管弦乐编制。就像日后《五首吕克特歌曲集》的片断,只要了二件乐器去表达大乐队的构思。《不幸时的慰藉》描写了一对未婚夫妇,其中一个要离家出走,引发出彼此互诉衷肠。有些神韵模仿了舒曼的风格。《谁作了此歌谣》写得恬淡、动人:“那边高山上的高房里有一个好姑娘……她住在一片草原上……谁作了这首小歌谣:‘三只鹅过桥——两只灰,一只白’谁不会唱此歌,可以跟着吹口哨!”《人间的生活》(这是一首孩子与母亲对话的歌)原名《太迟了》后被马勒摒弃,写得凄楚、哀婉。描写了挨饿的孩子,熬不过收获季节就去了。马勒在此借用了舒伯特《魔王》中的织体。弦乐伴奏的呼吸十分悠长,对比强烈。《向鱼布道的圣安东尼》极富隐喻。马勒对此种题材十分熟谙,这种重情于另一层生命之美的构想,后在《第二交响曲》中有所引用。《莱茵的传说》是梦幻的,诙谐的,以不安稳的圆舞曲节奏统驭着乐曲。马勒强调了弦乐的流畅性,又关注了铜管的配置,其中圆号与小号的音响极为朦胧。《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表现了被囚的人试图抗拒外在的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当美妙的号角响起》,象征性地表现了男女的爱情。圆号小号以弱音起,音画般的勾勒出诗的底蕴。风格上是抒情的。《赞美崇高的理性》写得十分凝炼,立意深刻。描写驴子当评判,说出杜鹃与夜营的歌唱孰优孰劣。配器上:用了两个八度音程和半音程相互对置。乐曲最后柔弱的八度滑音令人难忘。《起床鼓》说的是战争亡灵在心爱人的窗前列队行进……。其景十分幽隐、沉重。尤《少年鼓手》描写将要被处绞刑的逃兵向自己的亲人作别的情景。旋律是笨重的,音响的重音感马勒用在了《第六交响曲》中的快乐章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起床鼓》酝酿了贝尔格歌剧《沃采克》此曲的动机被用在第三场军队进行曲的一个片断(啊!战士们)中。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6862335215870.jpg[/upload]
莫扎特 唐·乔万尼
Mozart Don Giovanni

版本:1953
发行时间:1997.10.6

作曲:Mozart
指挥:Furtwangler
演出:WPO
录音日期:1953.7.27 萨尔茨堡
CD编号:CHS5665672

富特文格勒的《唐·乔万尼》处理得有如一出史诗性伦理剧。
“富特文格勒演出时运用早期浪漫主义风格,他以雄浑,严谨的手法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基本矛盾以及男女主角与骑士长之间的关系。按照富特文格勒的体会,人们几乎可以通过贝多芬的《菲岱里奥》这个透镜来看《唐·乔万尼》。”
————费里茨.布鲁斯特(评论家)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68712261367624.jpg[/upload]
魔笛
Die Zauberflote
版本:Schwarzkopf, Karajan, RAI de Rome, Live-Rome 1953
TOP
20#

[upload=jpg]Upload/20068623362691584.jpg[/upload]
勃拉姆斯:德国民歌
Brahms: Deutsche Volkslieder

版本:Gerald Moore
发行时间:2004年
Schwarzkopf & Fischer-Dieskau





演唱:Elisabeth Schwarzkopf, Dietrich Fischer-Dieskau
伴奏:Gerald Moore
CD编号:EMI Gemini 7243 5 85502 2 1
专辑介绍:

艺术歌曲这种19世纪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声乐曲的创作中,是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在创作中达到了使音乐与诗歌完美的结合统一。可见,浪漫主义音乐是寻求与其他艺术,特别是文学的沟通。例如最具代表性的德国艺术歌曲(Lied)兴起,就是随着抒情诗歌的兴起而繁荣。而德国抒情诗歌的兴起正是德国浪漫主义出现的标志。而闻名全欧的,“Lied”的艺术歌曲它是诗歌与曲调的紧密结合。在这种结合中,诗歌决不是一般歌曲中只是音乐的陪衬,诗歌的内容与意境正是要求音乐全力表现出来的,并非是平庸歌词都用来配上旋律的。艺术歌曲使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诗歌珠联璧合。“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艺术歌曲634首,其中有一百多首是据歌德的诗谱写的,其他的歌词则多采自席勒、海涅等人。他的一些出色的作品,人们经常提到的有两套组歌《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使这一音乐体裁被提高到与歌剧、交响乐、室内器乐同样高的水平。他的歌曲创作手法及其旋律进行和音调,被认为对于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形成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浪漫主义艺术的情感特征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心里有关。崇高的诗意和伤感的情调在浪漫主义是混在一起的。只是19世纪后期那种月光式的浪漫主义普遍而盛行,才使多愁善感成为后人认为的浪漫主义艺术的风格特征。在19世纪的乐谱中,经常出现这类术语:dolce(温柔地)、cantabile(如歌地)、dolente(伤心地)、mesto(悲哀的)、pastoral(高兴的)、agitato(激动的)。

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特征还有民族主义潮流影响下产生的民族风格。民族主义在历史上也曾是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力量。与18世纪的音乐创作相比,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勃拉姆斯曾这样说过:“民歌——是我们的理想”。例如,他改编德国的民歌,1858年发表的一组14首改编的德国民歌就是赠给舒曼和克拉拉的孩子们的。他还搜集了大量的民歌,配以伴奏予以出版。《德意志民歌集》的编撰工作记录了勃拉姆斯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