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一个道理。任何一个音乐体裁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周期。钢琴奏鸣曲在跨过了贝多芬这座顶峰(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以后渐渐适微。虽然在浪漫主义大气候的影响下也诞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这也是末日黄花。作曲家已经不能在这种体裁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才情。欣赏者再也从中听不到什么新意,自然也就兴味索然了。因此人们可能更乐意回过头去欣赏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那是钢琴奏鸣曲的黄金年代。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小股势力,绝成不了大气候。人们回头更多地只是从中吸取营养来发展和充实新的音乐(指古典音乐大的范畴)。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从大的方面说,古典音乐(狭隘的概念,指二十世纪以前)就其本身也有生命周期。现在到底有多少人在对此乐此不疲?音乐形式多元化的形成也正是由于人们不能在古典音乐里充分体验和享受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情感。
音乐是艺术,对艺术的评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音乐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体裁需要时间考验。